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更是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既是创新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要统筹完善慈善事业制度。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围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搭建舞台、孵化筑巢、广纳人才等方面展开了大量探索,积极推动慈社事业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8万名,注册志愿者超过960万人,孵化培育了353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93家慈善组织和超过44000家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这些专业社会力量在汇集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参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完善制度化建设,激发共建合力。填补法制化空白。制定出台《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加快推进《安徽省志愿服务条例》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对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进行促进规范。完善制度化体系。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省委人才体制机制改革“30条”重点内容,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内容。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政策购买、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开展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等关键性政策文件。启动标准化探索。建设安徽省社会工作标准化体系,推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嵌入福利机构和养老机构服务、留守儿童服务等地方标准中协同推进,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社会工作专业督导指南》等多项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有力提升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二是推进组织化发展,夯实共治基础。加快培育孵化载体。通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建立孵化基地、支持能力建设等措施,积极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慈善组织,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能力建设、服务功能发挥。筑牢社区主阵地。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契机,在城市社区和公益慈善类、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依托城乡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支持,注重发展枢纽型、文体类、专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省设置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17792个,建设志愿服务站点6560个。加快人才培育。一方面加大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依托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全省共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3106人,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分布在社区。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务组织和慈善组织为重点,开展能力轮训、座谈交流、管理人员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是打造品牌化项目,拓展共享红利。助力脱贫攻坚。以“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国家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全省社会公益服务“十百千”工程和“幸福皖江志愿行”等省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抓手,链接慈善组织资源,支持开展一批群众急需、示范意义强、具有一定创新性与先导性的脱贫攻坚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回应困难群众紧迫需求、参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新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政策奖补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近年来,累计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经费超过5000万元,重点围绕社区居民、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和社会救助群体开展社区服务,打造了“江淮社工行动”“爱邻联盟”“共享阳光”“成长相伴”“三社联动”等一系列知名服务品牌,服务覆盖全省16个地市60个县区,受益人数逾83万人次。加强宣传推广。综合利用国际社工日、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中华慈善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持续开展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各领域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常态化发展。(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编辑:赵庆琳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