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关注】 社工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看看这个村庄的做法!

顶村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北部山区,拥有茭白湿地、生态公益林和闽南特色古民居群等资源。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要求,这一村庄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需要“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2015 年8 月,厦门市同安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顶村村开展福建省首批农村社会工作试点服务项目,从村庄现有优势、资产和需求出发,通过激活“人”和“文化” 两大要素,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升级, 提振乡村发展。

01 挖掘潜能,产业升级有动力

顶村村盛产茭白,山泉灌溉, 可当水果食用,有“美人腿”之称。然而因为地处偏远山区,销售一直是个大问题,农民辛苦种植,大部分利润却被批发商赚走。社会工作者驻村服务后,决心帮助农民改变这一单一的销售方式,打开销路。

社会工作者实地探访了茭白种植大户,充分了解茭白的价格、产量和销售情况,梳理出农户的需求和困难后,又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听取他们关于乡村发展的建议。最终社会工作者与村委会共同商讨,确定从茭白文化入手,打造 “茭白节”特色品牌,将茭白产业与现有的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社会工作者协助村委会形成活动策划方案,还链接媒体宣传报道,为茭白节造势。2015 年9 月,第一届茭白文化节开幕,栩栩如生的茭白雕刻,茭白叶编制的复古草鞋,如云似雪的梨花……吸引了300 多名游客流连忘返,参与到生态茭白采摘、观赏和品尝等各个环节中,茭白品牌一下子打响了。

游客多了,买茭白的人多了,销路不愁了,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在的游客大都习惯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而村里的中老年人却对此一窍不通。社会工作者适时开展了玩转“新时机”智能手机学习小组活动,教村民使用微信收付款和发朋友圈等。随后,社会工作者协助村民开通“顶上民宿”微信公众平台,引导他们在微信上发图片和视频,推介茭白产品、民宿和农家乐,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没想到我一个老头儿也能为我们村代言”“微信支付真是方便快捷,在家门口就能等着收钱,以前哪敢想啊”……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村庄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

为了进一步发掘茭白的附加值, 社会工作者还链接名厨开发和制作茭白宴系列菜品,对村里的农家乐厨师进行培训,优化特色品牌。在社会工作者助力下,顶村的茭白宴、茭白叶编织、茭白湿地风景等已经成为顶村的品牌项目,每天来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农业支持旅游,以旅游带动农业的互促互进致富之路。

02 保育文化,村庄发展可持续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和儿童都迁往城里,村庄出现了一定的“空心化” 倾向,年轻人对于村庄的情感也日渐淡漠。社会工作者深知,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中,“人”和“文化” 是最重要的资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因此,在助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重引导村民进行文化保育。

山峦、古木、闽南特色古民居群, 都蕴含着特有的文化意味,也是顶村村发展的宝贵财富。社会工作者利用村内老人熟知村庄历史的优势, 周末带领年轻人和儿童前去采访, 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梳理村庄文化历史,协助编写族谱,设立祖厝理事会, 加深年轻人对村庄的了解,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工作者还了解到,村里的传统锣鼓镲技艺面临失传,于是邀请村里仅剩的一位打鼓艺人为村里的儿童传授技艺。

社会工作者还结合村里的农耕文化,与村民一起策划了“农耕乡会”,老人们讲述农耕文化,展示犁地绝技,来村的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犁地比赛。

近年来,顶村村荣获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许多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的潜力,纷纷回村创业。如今的顶村,老年人可安享天伦之乐, 年轻人能施展才华,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编辑:李福滨 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关注】 社工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看看这个村庄的做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