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和效能,最大限度方便困难群众,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顺低保管理体制机制出发,大胆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乡镇审核审批低保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低保审核审批时限明显缩短,低保对象认定精准度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9个县区(占总区县数的64.4%)低保审批权限以地方人民政府授权形式下放到各乡镇(街道办),全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
一是有效破解县、乡两级低保审批权责不一致难题。低保审批权限下放,真正落实了“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机制,责任权力更加集中,既解决了低保审核审批工作中长久以来存在的乡镇(街道办)不认真审核、甚至走过场的问题,也使县级民政部门从原来繁琐的低保审批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落在监管上,确保了低保对象精准和资金安全。
二是有效破解乡镇(街道办)民政工作人力不足问题。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办)后,乡镇(街道办)为了提高低保对象识别精准度,积极整合乡镇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彻底扭转了过去仅仅依靠一两个民政助理员负责低保工作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起了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人员的力量,基层低保经办力量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有效破解低保审批时间过长难题。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前,从受理村(居)民申请到审核,再到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完毕,一般需要60天左右。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后,减少了县级抽查和审批环节的时间,在保证法定公示时间的情况下尽量优化整合受理、审核、审批各个程序步骤,审批办结时限降至20天左右,切实提高了工作时效,大大方便了困难群众,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密切。
四是有效破解低保对象精准识别难的难题。乡镇(街道办)是服务群众的最基层单位,在熟悉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的村居“两委”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的协助下,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办)可进一步提升低保对象认定的精准度。同时,随着县级民政部门低保工作重心的转移,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乡镇(街道办)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从体制机制上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骗保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五是便民利民,实现低保申请“最多跑一次”。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办)后,申请人只需持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户口本到乡镇(街道办)低保经办窗口提出口头申请,经办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卡器将申请人身份证信息读取进低保系统后,可从低保系统打印出《核对授权书》《低保申请表》,申请人签字按手印确认即可。如还缺少需要个人提交材料的,由经办人员入户调查时一并补齐,做到不需要提交书面申请,不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格,低保申请最多只需要跑一次,困难群众办理救助申请更加方便快捷。(根据青海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编辑:骆盈盈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