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督导视镜|社工应该用什么心理治疗法处理个案

在国内指导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多年,其中最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你处理个案时,主要是用什么心理治疗法的?”笔者的答案一般都是“我什么治疗法都用,但有时又什么都不用,我自有一套整合式(Integrated)的治疗方案”。

如此回答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事实上,笔者在近年处理个案时,更着重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对其问题作出完整的社会经济层面评估,至于介入时用什么理论与技巧,只能说是什么都用一点,而这个应该是不少资深社工的共同做法。

跟大多数学习社会工作的人一样,年轻时笔者也非常希望能学到如何使用那些强大的心理治疗法。于是笔者看了很多有关现实治疗、交互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和身心语言程序学方面的书,也参加过一些课程和工作坊,家里存起了一堆的书籍和课程讲义。然而近十五年来,笔者已经很少再碰那些资料了,这除了是因为网上资料的完备与普及,更主要是因为笔者认为自己已经记住和用得上不少理论骨干部分,对于不是心理治疗师的笔者,要记住和使用某个完整的理论实在是困难也是不必要的。

初进行业的几年,笔者也曾用一些治疗法的炫目技巧与工具去处理个案,例如使用萨提亚的家庭角色理论,在个案辅导中安排作为家中“讨好者”角色的妈妈向她的孩子下跪;笔者又试过在处理青少年罪犯个案时用上交互分析法的人生脚本测验,说明他们犯法的原因可能是自找麻烦。当时这些强劲的介入技术也曾协助我得到一时的个案动力,但在得到个案动力之后,不论笔者如何努力跟着那理论继续介入,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当时甚至有服务对象曾表示不愿意再跟笔者谈下去,令笔者心生挫败。后来在一些前辈的指导下,渐渐明白,以当年笔者那稚嫩的年纪和人生经验,根本操作不了那些高级的辅导治疗方法,因为那些都是需要人生经历、信念和哲学等的支持。

几年前,笔者曾批改过一个案例。报告中显示服务对象是一名因吸毒而妄想自己的妻子有第三者的中年男人,社工声称用了萨提亚治疗法,报告也严格按照该疗法的理论框架去写,但笔者一看就发现了很多错误。这名社工进行十多次辅导之后,服务对象仍然不愿意接受精神科治疗,也没有在社会功能扮演(例如上班和照顾孩子)方面有进步。后来笔者跟这个服务对象进行了一次面谈,在30分钟的对话之中,笔者只是以服务对象感到亲切的口吻与之交谈,其中夹杂着很多毒友会用的俗语。会谈结束时,他以诚恳的语气承诺会试试去找工作和照顾好孩子。当时原负责个案的社工感到很不可思议,问笔者用了什么技巧。笔者说:“诚意。”

社会工作辅导跟心理咨询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交流和他们扮演社会角色的问题,我们不着重标签,介入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就服务对象的情况作出准确而全面的社会心理评估,然后真诚地与服务对象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并以之作为平台给予其辅导、指引和建议。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很完整地操作一套治疗法,就能让服务对象“人在环境中”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究竟能运用理论中的多少元素还依赖于社工个人的成熟度,以及对人生问题是否有比较完整而合乎情理的自我归纳。这些称之为“辅导哲学”的东西,只能透过人生的阅历和个案经验的累积来改善。有时笔者会将心理治疗理论比作外功,而社工的成熟度和哲学能力比作内功,学社会工作辅导的人不能只练外功而不练内功,否则个案处理就会效果欠佳。

总而言之,社工在处理个案时,最重要的还是相信人会改变,明白人的问题不是其个人的问题,而是与情境交流产生的系统问题。只要社工以非批判的态度,与服务对象建立真诚、以人为本的关系,又合理地给予一些专业建议和支持,服务对象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多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如果服务对象真的涉及复杂的心理或精神问题,笔者还是建议社工转交给专业的心理和精神治疗师去处理,各有分工总比一个人耍尽十八般武艺来得有效、靠谱。

编辑:丁琰珏socialworkweek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督导视镜|社工应该用什么心理治疗法处理个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