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根植社区治理 专业服务“零距离”——重庆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观察

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系列报道(六)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重庆市在绘制社会工作发展蓝图中,紧紧围绕社区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进行谋篇布局。

早在2015年,重庆市社区社会工作提档加速,短短几年时间,4350个社区社会工作室广布城乡,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见机识变,顺势筹谋。2019年,重庆市升级建设“区县-镇街-村社”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个纵贯到底、横向融合的社区治理服务网络雏形初现。

三级服务体系如何纵贯到底、横向融合

在最基层的社区,各种利益交汇、社会矛盾交织、服务需求集中……社区治理面临巨大挑战,而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促进社区融合、增进社区和谐、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恰是社会工作的优势所在。

正因为看到社会服务的优势,2013年,重庆市渝中区委、区政府以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决定推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发展,第二年,社区社工室就实现全区覆盖,156名专职社工如期就位。

同样看到社工服务优势的重庆市民政局,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社工室建设风生水起。巴南区301个村(社区)社工室全覆盖,南岸区、长寿区城市社区社工室全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口县建设社工室31个……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城乡社区社工室4350个,占全市城乡社区总数的39%。

“社区社工室发挥‘辐射源’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城乡社区存在的难点问题,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但随着社区社工室覆盖面越来越大,从更高层级进行资源统筹调配、人才培养、组织支持的需求愈发强烈,调动起镇街乃至区县层面的力量势在必行。”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说。

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民政局在18个区县开展 “区县-镇街-村社”三级体系建设试点,推进“一区县一中心、一镇街一站、一村社一室”建设。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负责辖区社会工作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调指导和督导评估;镇街社会工作站致力于辖区内社会组织培育、社工服务项目策划,监督指导社区社工室开展服务;社区社工室主要面向居民开展专业服务。

“三级体系职责分明又相互联动,整合资源、组织培育、服务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了区县和镇街对社会工作的责任感,社工室发展也更有后劲。”九龙坡区民政局局长周辉胜对三级服务体系的成效深有体会。

“横向融合”的理念和机制贯穿于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始终。记者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看到,街道协调场地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时把民政的社会工作站功能进行了叠加,又整合了政法、文化、体育、卫健、人社、残联等部门落地街道的项目和资源,委托社工机构运营。“功能整合撬动更多资源,在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基础上还能提升服务质量,让服务成效最大化。”该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邹赛霞说。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社工服务中心开展亲子集市公益活动

社区社工室广覆盖的多元化路径

4350个遍布城乡的社区社工室是怎么建起来的?人员从哪里来?资金又从哪里来?

渝中区最早探索建设社区社工室,该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剑功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在每个社区社工室设置了2名专职社工,享受社区居委会成员同等待遇,人员采取“转化+调剂+公招”的方式,即现有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或具有社工专业教育背景的社区工作者,直接转任专职社工;对社工专才不足的社区,则采取调剂和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补充。

杨克娜曾是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居委会的社会救助专员,后转任社区社工室专职社工,她说:“做了社工,意味着要为困境人群开展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做了以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很有意义。”

渝中经验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而“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形式多样”则是重庆市其他区县开展社区社工室建设的鲜明特征。巴南区等地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市民学校等设立社区社工室,设置专(兼)职社工岗位,以“本土岗位社工(持证社区工作者)+专业项目社工(机构社工)”的方式开展服务;沙坪坝区则以政府购买社工项目方式推进,由社工机构承接实施村(社区)社工室项目。

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了社区社工室的可持续发展。有的社工室承接来自市、区、街道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如大渡口区2015年以来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社区社工服务项目108个,投入资金888万元;还有社区充分运用慈善资源,如重庆市民泰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为社区治理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成立社区阳光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创新从未止步。2020年3月,重庆市民政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主导研究制定的《社区社会工作室基本规范》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实施,社区社工室建设进一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社工室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小组活动,关注老人健康,搭建支持系统,引导组员相互分享养生心得,让老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零距离”专业服务融入社区治理

“渝中区委、区政府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居民社区服务满意率调查,以前满意率仅在80%左右,这几年稳定在95%以上。”李剑功认为,这其中社区社工室的建设功不可没。

双钢路社区党委书记杜贤利对此颇有同感:“都说老旧小区改造处处是难题,楼体修缮、拆除不合格防盗网、管线整治、加装电梯等,哪样工作在推进中都免不了磕磕绊绊,可在我们社区,这些都不是问题。”在杜贤利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社区社工室对居民服务得很好,居民对社工、社区都很信任和满意。

“社工扎根在社区,就在居民身边,跟居民建立了良好关系,能主动发现服务对象,发掘需求,开展更贴心、更精细的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杨克娜表示。

正如杨克娜所言,社工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社区居民需求的眼睛,并拥有善于满足居民需求的专业能力。比如,双钢路社区老龄化程度高,社工发现社区老年群体文化素质高,渴望自我实现,于是针对性地设计了诗歌在线、书法课堂、国粹欣赏等活动,颇受老年人欢迎。社工还发现,社区残障人士、困境人群、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急需帮助,于是积极培养老年社区骨干,成立多支老年志愿服务队,和社工一起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服务。在社区参与中,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个出入相友、邻里相亲的互助型社区正在形成。

居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社工的服务“杀手锏”就是主动培育多样化的社区社会组织。2015年,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微益坊”成立。利用“微益坊”,社工孵化、培育、吸引了45个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居民6000余人,占总人口的近1/3,服务内容涵盖文体、慈善、调解、教育、家政等多个领域。“居民的需求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社会组织。”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介绍,“微益坊”还成为社区“三事分流”“三社联动”的重要载体,居民通过这个平台参与社区治理,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农村社区社工室则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治理,助力村民脱贫。民政部“三区”计划社工在城口县鸡鸣乡灯梁村建立了社工室,开展教育帮扶、组织培育、文化发展、产业支持等服务,还发动有手工兴趣的留守妇女组建了女子手工作坊,请来培训师,教授手编凉鞋、小挂件、家庭饰品等技艺,搭建了网络和实体销售平台,开启了体验作坊,帮助部分妇女解决了生计问题。“在家门口免费学到了手艺,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还有工资拿,我可满足了。”村民张英笑着说。

社工根植社区,“零距离”服务居民,将专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正绘制出一幅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画卷。

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微益坊”吸引了45个社区社会组织入驻,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动居民参与。书法爱好者组织发起的家庭廉洁文化书法比赛不仅交流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同时发挥了社区教育作用

来源:10月23日《中国社会报》策划/采写:《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编辑部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闫薇 张燕

设计:谢霄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魏欣杨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根植社区治理 专业服务“零距离”——重庆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观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