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40年前的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成立村民委员会,成为全国“村民自治第一村”。40年来,合寨村以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不断深化拓展村民自治制度内涵和潜力,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了加强和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
合寨村的经验表明,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劲动力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到全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的发展见证了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改革创新的力量。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合寨,村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是,小村庄同时也出现了赌博闹事多、偷牛盗马多、乱砍滥伐林木多、唱流氓山歌多、放浪牛浪马多、搞封建迷信活动多、管事的人少等“六多一少”现象,群众不堪其扰,意见很大。
为刹住这股歪风邪气、解决“六多一少”问题,1980年,时任合寨果作屯第一生产队队长的韦焕能联系其他5个生产队党员干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和选举村领导班子的构想一经提出,大家纷纷同意,并将选出来的新管理组织命名为“村民委员会”。随后,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从6名生产队代表中差额选出5名村民委员会成员,韦焕能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韦焕能这个名字,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村民委员会主任载入史册,他和村民们一起参与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从泥土中走来的创新,赢得村民高度认可。村委会与村民约定,“不准盗窃、严禁毁林开荒”等,开启了村民自我管理的新路子。慢慢地,村风民俗逐步改善,“村民自治就是好,村上无赌又无盗。公共事业有人管,各种纠纷变得少。”群众自编传唱的山歌,反映了合寨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1982年,合寨村的做法以“村民自治”的名称载入宪法,标志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掀开了重塑农村基层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全新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回顾合寨村的40年,深深感觉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要。在新时代、新阶段加强基层治理的进程中,要一如既往地尊重群众的智慧、引导群众参与,让群众成为完善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合寨村的经验表明,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
作为从农村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生命力离不开党的领导。40年来,合寨村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的范围、形式、内涵逐步丰富拓展,各项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寨村以“党领民办·村民自治”模式开展屯级公共事务管理。到2014年,所有自然屯均成立党群理事会,通过党组织号召、党群理事会牵头搭台、广大群众普遍参与的方式,将村民自治的形式进一步有效延伸。
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合寨村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方面,建立健全“村级党委-片区党支部-自然屯党小组-网格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党组织在该村脱贫攻坚、社区治理、产业发展中的堡垒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树立党员标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引导党员种养大户和创业致富带头人联系帮扶贫困户,争当“带富先锋”。目前,全村有党员能人实践基地3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党员能人达18人,带动10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增收。
科技创新为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插上了飞跃提升的翅膀。
40年前,合寨村第一次投票时,条件十分简陋,没有投票箱,就用米筒代替;没有印刷的选票,就拿卷烟纸制作。如今,电话、微信等为村民投票提供了科技力量。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无法返回,经过村委会研究,同意他们通过视频、电话投票,或者委托他人代为投票,切实保障每位村民的合法选举权。2017年换届选举,远程视频投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外地务工的60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党员兰锋当选村委会主任。一张张选票,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面对面到屏幕对屏幕,从手工计票到互联网投票,虽然投票的形式有所变化,但村级组织为民初心没有变。在合寨村党总支领导下,始终坚持“三个群众说了算”原则:事情干不干由群众说了算、事情怎么办由群众说了算、事情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把村务决策权交给群众,决议公开、结果公开,赢得了村民信赖和支持。
40年来,合寨村的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这种始终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党的领导的自治意识,已经在村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合寨村的经验表明,“三治融合”激发发展新活力,保障了群众美好生活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集结号下,合寨村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子,成功地把40年前“六多一少”的窘困状态转变为新时代“六强一少”的崭新面貌,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能人先锋带动作用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明显增强、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能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固本强基作用增强、群众幸福生活获得感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三治融合”凝聚发展动能。乡村发展的精髓在于“治理”,也就是合寨村常说的“先讨论,再决定”,吸引村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修建村庄至里洞水库公路和环屯公路时资金出现缺口,村民代表提议由群众集资,村民代表大会果断决策,还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不到3个月工程就顺利完成,这彰显了治理的力量。
“三治融合”化解矛盾纠纷。党员带头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以移风易俗为例,前些年,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村民意见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果律屯70多岁的老党员韦敏高坐不住了,和屯里的老党员商议,最终大家一同制定了包括礼金、菜单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在党员“标杆”示范下,用优良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树立了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
“三治融合”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以前,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受限。经过村民代表提议和讨论,村集体进行土地流转,引进外地企业和支持本地能人发展产业项目,合寨村已经形成了鲟鱼养殖场、龙虾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三大项目,每年可获得11.3万元的分红。
改革不止步,发展不停歇。历经40年发展的合寨村,将作为中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农村基层治理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标本,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焕发异彩,在“担当实干,敢为人先”的合寨精神引领下砥砺前行,走出一条具有壮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带领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31)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