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区治理从“四社聚力、五方联动”到“三治共育、多元参与”

本报记者 雷 耀

“矛盾纠纷怎么办,闲事长们解忧烦;老弱病残有困难,便民车队帮你办;会客厅里汇民情,想谈啥事都能成;文化乐民艺术团,欢歌笑语尽开颜”……近日,记者一走进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太白社区,主任童王勇就热情地介绍着社区的各类自治组织、协会,有全市首家“闲事长”协会、十分钟自行车便民服务队、老来俏文化艺术团、幸福联盟团队等,还设有居民会客厅,为居民提供业务事专人管、烦心事有人听、回头路替人跑、麻烦事有人办、快乐事有人送等服务,真正实现社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太白社区已成为碑林区创新社区治理的一面旗帜。

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也是西安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自2015年7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碑林区围绕‘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主题,把‘促进多元参与、多元共治、良性互动’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具有碑林特色的‘四社聚力、五方联动’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碑林区民政局副局长鲁兴社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碑林区还将法治、德治、自治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在实践中探索出‘德治为先、自治为基、法治为本’的‘三治共育、多元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三治共育,塑造社区精神

近年来,碑林区通过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平台、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社区信息化平台四个有效载体,在加强社区自治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义工同心共建、同向发力的服务机制。规范社区协商议事流程,从“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分工落实—全程监督—结果运用”等环节入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两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五方联席会议”,商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中遇到的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三治共育中,德治是社区治理的情感支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法治是社区治理的基本保障。”鲁兴社介绍说,“近年来,碑林区将德治融入社区治理各个方面,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

各社区普遍建立“一站、一堂、两校、一榜、一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道德讲堂,家长学校和市民学校,善行义举榜,尊德守礼提示牌),通过文化广场、书香楼道、宣传栏等阵地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社区。

在98个社区普遍落实“一格三员”(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监督员)制度。2018年至今,各社区网格管理员先后处理小区治安问题920起,化解矛盾纠纷595起,处理小区安全隐患1350起,走访低保对象、困难群众等民政服务对象2835人次。

同时,碑林区还坚持“依法建章立规矩、群众参与做主人”的基层治理理念,把《居民公约》再造,作为社区依法治理的重要环节。在修订《居民公约》时,以群众关注问题为导向,坚持社区提议、居民商议、街道备案的基本程序,重点把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敬老孝亲、涉黑涉恶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在全区98个社区推动实施《居民公约》再造,并通过举办“碑林好人”“好儿媳”“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促进居民自觉履约,塑造社区精神。

  探索创新,多元主体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近年来,碑林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

柏树林街道东仓门社区以单元楼栋为基本单位,经过充分协商,推选一名自管小组长,增设调解员、治安员、卫生员,组成“一长三员”管理构架。发动居民针对“家门口”亟待解决的公益事业、老旧小区环境治理、文明养狗等问题,实行“一院落一公约”“一件事一公约”。通过“动动手打扫门前卫生,动动嘴守好院落门户,跑跑腿看看邻家老人”等简便易行的实际行动,逐步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感召大家加入居民自管行列,开拓“我的小区我做主”基层社区工作模式。随后,该模式在全区推广,8个街道30个社区、116个“三无”老旧小区实现自管自治,有力推动了基层社区治理由“政府主导、一元管理”向“政府引导、多元参与”转变。

德福巷是西安市一条颇具特色的街区,每天吸引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南院门街道德福巷社区以社区党建为牵引,通过整合驻地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等各方资源,全面开展社区“微治理”。

近年来,该社区先后引入陕西三秦义工服务中心、西安市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6家公益社会组织,开展了“老友茶聚日”“老年人手工编织”“青少年四点半课堂”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该社区以居民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纽带,先后组建“德福巧工”手工队、青少年DIY团队、老年协会等6支内部团队,提升了居民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多元主体融合。

“清官难断家务事”。无论何地,最头疼的当属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太白社区于2009年6月成立了全市首个“闲事长”协会,填补了市、区社区民间调解组织的空白,对创建平安社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太白社区已调处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128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如今,碑林区已在全区40个社区推行“居民会客厅”“社区谈心苑”等模式,它的影响力已从社区延伸至社会。“如果说,法官用法锤伸张正义,公安干警用铁拳维护安全与稳定,那么,我们的调解工作更像春风细雨般滋润千家万户的心田。”太白社区主任童王勇风趣地说。

  凸显特色,提升居民幸福感

2017年,张家村街道“小顾姐工作室”成立,本着“全程代办、上门服务、志愿帮扶、群众满意”的原则,通过“政策法规上门宣传、邻里纠纷上门调解、群众困难上门解决、居民意见上门倾听、志愿帮扶上门服务、院落整治上门协商”的六上门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基层政府的政策暖心、调解顺心、办事安心、活动欢心、服务贴心、环境舒心,用实际行动打造“六心”服务。针对辖区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残疾人的实际,“小顾姐工作室”还专门制作“小顾姐在行动”名片,张贴在需要帮助对象家的醒目位置,让“小顾姐”成为社区困难群众的“亲人”。

长安路街道新西里社区建立“6+X”社区精英库,培育和发展以社区书记主任、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社会贤达、社区能人、志愿者为代表的6类“社区精英”,激发他们的新动能。按照“服务需求多样、服务对象满意”思路,建立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消防安全、健康讲座、志愿服务五大类“社区精英”为主体的“社区智库”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品质生活。同时,该社区本着“规范引导、培育发展、赋予项目”思路,注重将“社区精英”吸纳为社区社会组织主要成员,并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家园意识。

近年来,碑林区以社区党建为牵引,通过推行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全面开展社区“微治理”。2018年至今,先后策划服务群众项目1520个,总投入达1446余万元,涌现出“小顾姐工作室”“党旗飘扬、乐和东关”“在城长生活馆”“社区协商+多元共治”等一大批优秀社区治理项目,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7.31)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区治理从“四社聚力、五方联动”到“三治共育、多元参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