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兜住苏州百姓美好生活的底 ——对话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永根

本报记者 张玉琢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永根心里记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政府奋斗目标最接地气、最深情的表达。作为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总书记的要求,如何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的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他用行动诠释——扛着红旗不放,站着排头不让,带领苏州民政人昼夜不舍,成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围绕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定位,苏州怎么克服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怎么补短板强弱项?今后怎样加快民政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民政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采访了李永根。

  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紧盯需求,办好民生实事。着力从不平衡、不充分两个方面查漏补缺、把握机遇,在服务供给方式、模式、技术上加快创新,全面实施民政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探索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协作机制,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

  记者:苏州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怎么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养老难题?

  李永根: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的县(市、区)一共有7个,苏州就占据了3席。巨大的养老压力,更让我们看到了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更要求我们在加快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模式和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一是持续扩大有效供给,坚持深度挖潜和规划新建相结合,稳步推进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明年将再开工建设10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到年底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家庭病床建设,探索制定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规范和运营政策,建立健全上门照护服务标准,扩大社区“养老顾问”模式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接受上门服务居家老人比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加快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履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的责任清单,推进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星级评定工作,完善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大力推动养老服务队伍特别是护理员队伍职业化进程,落实入职奖励、特岗补贴等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五是持续激发市场潜能,采取加大补贴、让渡空间、公建民营和推进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运营等方式,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苏州市已在全国率先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和“三项惠老保险”制度,颁布全国设区市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建成养老机构213家、日间照料中心1558个,各类养老床位总数达85055张,城乡社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今年,苏州全面推行申请救助“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探索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完善低收入家庭信息库,全面启用电子证照作为申办社会救助服务事项依据,简化临时救助申请程序,搭建线上主动发现预警与线下社区网络服务机制并行的救助服务体系,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主动精准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大力推进救助、就业、保险和慈善“四环联动”,并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积极推动慈善信托、股权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参与方式,加快推进慈善活动由单一资金帮扶向项目、服务、技术帮扶同步发展。

  记者:据了解,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2014年就实现“城乡统筹、标准并轨、同城同标”,目前苏州市城乡低保标准为995元/月 ,这个标准位列全国前列,苏州在民生兜底线方面有哪些经验?

  李永根:客观地讲,随着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提高,困难人群基本生活有保障,但站在全面小康收官大考的历史关口,全面审视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与党委政府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仍有一些短板要加快补齐。比如,支出型贫困问题还相对突出、社区精神残障人士照护缺乏有效政策支持等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我们推动民政兜底保障功能和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有机结合、更加精准,逐步构建完善涵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等各类困难群体的分层梯度救助格局。重点是研究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登记制度,设定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合理划定、有效掌握边缘困难群体数据,持续深化“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推动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同时,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护机制,完善基本生活、医疗康复、养育安置等配套制度。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建设,探索社会力量开办精神障碍康复机构的制度设计,下大力气做好因故返贫、因病致贫帮扶和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障工作,进一步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打造多元共治“命运共同体”

  协同创新,共推基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激发“社区+”融合效应,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巩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突出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革新和平台打造,制定村(居)民自治事项清单、议事规则等指导规程,普遍开展“院落楼栋居民自治”和“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全面构建新型基层群众自治协商模式。

  记者:社区治理一直都是苏州市民政工作的一个亮点,有哪些探索?

  李永根:苏州市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0多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万。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增长,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去年,苏州市发布流动人口大数据,江苏省40%流动人口都在苏州。让更多的人扎根在苏州,我觉得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规范社区服务用房、经费、服务项目、人才供给等,结合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革新和平台打造,“三社联动项目化”“民生微实事”等经验做法,让居民有效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目前,苏州市已打造300余个集公共服务、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培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探索开展全科社工、智慧社区、协商共治、跨界合作和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等“五项改革”试点,“全科社工”城乡社区覆盖率达53.7%,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近600个村(社区)。在全省率先构建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和实践体系,“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

  我们要积极推进“三社联动”项目化,到2020年底实现城市社区“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不低于80%。制定“全科社工”服务体系工作规范,推动“全科社工”模式城乡社区全覆盖。加快基层政务服务“一张网”和“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治理需求库、资源库和项目库,快速、有效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同时,强化社会组织依法治理。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机制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探索建立资金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年检、等级评估、“双随机”抽查等工作,落实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民政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民政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政部门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这凸显出新时代民政工作已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要求民政部门提供面向全民的服务,真正担当起服务全民的重任。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民政部门要更好地履职尽责,必须要进一步强化“高质量”意识。

  记者:苏州民政在高质量发展中遇到哪些瓶颈和软肋?如何解决?

  李永根:苏州民政各项工作,改革力度不小、方案举措不少 ,但支出型贫困救助机制还不完备;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还不够合理,护理服务资源不足,养老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社区服务行政化、减负增效、信息壁垒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殡仪中介行政执法难等等。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把破解的突破口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将主题教育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面对面”让群众提意见、“背对背”让群众多开口,把针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动大手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拿出更多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体现在民政改革发展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用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赢得人民群众口碑。比如:我市出台《关于在社会救助业务办理中启用有关电子证照(明)的通知》,启用电子证照作为办理社会救助服务事项依据,在新申请和动态管理各类社会救助时,申请人不再需要提供证件原件、复印件,只需准确填写身份证号码,并签订授权委托书后,便可由工作人员通过“电子证照查询”平台获取相关证件信息,切实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减少纸质申报材料,方便群众“少跑路、少交材料,就能办成事”。

  记者:如何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体制、机制上促进民政高质量发展?

  李永根: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编制“十四五”民政改革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至关重要。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觉得要贯穿“一条主线”、强化“两大理念”、突出“三项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条主线”,就是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民政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坚定、响亮地提出“新时代现代民政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建设现代民政的政治站位。“两大理念”,就是不断强化和践行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发展理念。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的理念、创新的精神、法治的保障,健全完善现代民政体制机制,探索实践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 “最烦心、最操心和最揪心”的事。“三项重点”,就是坚定不移地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大职责,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品质品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执政根基。“四个结合”,就是结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工作重心和主要力量集中到“守底线、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上;结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教育,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上;结合谋划“十四五”,切实把握和利用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贸区苏州片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重大机遇;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建好队伍。

  围绕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定位,苏州民政要突出“法治”与“改革”并举、“惠民”与“公平”并重、“服务”与“效率”并行,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全力打造高质量现代民政“升级版”。

编辑:李福滨 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兜住苏州百姓美好生活的底 ——对话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永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