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鲁甸:赵家院子热闹了

张娥陪村中老人聊天
村民之家

本报记者 张馨云 文/图
    他们是一群90后青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扎根农村,参与家乡建设。
    6年来,他们服务农村“三留守”人群、参与扶贫济困,助力乡村振兴,在帮助村民建立社区关系和生计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建设。建公房、修水窖……昔日凋敝的村庄逐渐热闹起来。
    返乡青年创新业
    雨中的火德红镇鹊落村,云雾缭绕、空气湿润。赵家院子社山头的一片平坝上,一栋拔地而起的二层灰瓦翘角式新楼在大雨中依然醒目,大门口,一块写有“赵家院子村民之家”的新匾牌散发着新刷的油漆味。
    这栋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新楼里聚焦了近百名乡亲,大家前来庆祝公共空间的建成。村民罗兴国告诉记者,过去村子里只有在过年及遇到红白喜事时,才会热闹一阵子,待外出打工的村民走了,村庄又陷入沉寂,“像个老人一样,活力也渐渐消失。”他说,“村民之家”让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这要感谢张娥和另两位返乡姑娘的坚守。
    张娥是赵家院子社屈指可数的大学生。2014年,火德红镇遭遇6.5级地震,张娥家中40年的老房子被震塌,当时大学毕业的她回到家乡,与鲁甸县返乡大学生李明华、兰金勇、铁发用组成团队,在连心理事长、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向荣老师及专业社工的带领下,参与到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队,助力家乡灾后重建。
    倾听村民心声,组织各类活动,链接价值百万余元的过冬物资,宣讲政策……张娥和小伙伴全情投入到自助互助的重建工作中,他们组织村民义务投工建起了“小凉山协力工作营”,陪伴受灾村民从过渡安置到灾后重建。2015年,重建工作完成,原本大家打算各自回到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然而看到重建家园中的乡亲们因搬迁和建房后无生计来源;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庄的基本是老人、孩子和妇女;村民缺乏凝聚力和活力,村中事务难以开展……“村庄需要年轻人”,这一段时间和乡亲们培养起的感情以及沉甸甸的责任感让张峨和李明华留了下来。随后,团队又新加入了两名成员。
    让村庄充满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服务农村‘三留守’人群和其他弱势群体,与村民共建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社区文化多元、人际关系和谐、精神风貌良好的美丽乡村。”2015年6月,鲁甸顺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顺心”)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张娥和小伙伴们就此扎根山村。
    为了更好掌握村落情况和村庄信息,她们每天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走遍了火德红镇6个村107个村民小组,手绘了10余幅需要重点关注的社区、村庄地图,并为60余个困境家庭争取紧急援助金及粮油衣服,用实际行动关心困难群体。
    冰天雪地里,张娥和她的伙伴们背着衣服、提着食用油,相互搀扶步行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看望独居老人或困境儿童。她们还在火德红镇的3个村培育出3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2支社区妇女文艺队和1个妇女手工艺小组,这些以当地妇女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在村民或村庄大小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顺心”还推动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庄议事协商,与村民一起盘点村庄资源,规划村庄的发展。
    5年来,团队共组织村民召开村庄发展等各类议题会议上百场次,基本理清村庄的风险资源,制定了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村民们慢慢开始关注村庄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的妇女在村庄的集体会议中积极表达观点和看法。结合议事结果,“顺心”通过机构寻求资源,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协助火德红社区赵家院子社的村民在海拔2300多米高的山头上修建20个水窖,解决了村庄的人畜饮水难题。
    “没想到这几个小姑娘还挺有点能耐。”村民们告诉记者,开始大家对她们的能力存疑,直到她们筹款建起水窖,才逐渐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认可。
    热闹的村民之家
    “村民才是村庄的主体,只有村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乡村才有可能真的振兴。”张娥说,社工的目的是通过激发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树立主人意识,共建、共治美好家园。
    “你们几个小姑娘能不能再去‘找’点钱来,在村里修建一个公共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生活?”一次,有村民提出了这个想法。
    2017年12月底,赵家院子社的村民们在“顺心”的组织发动下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是否建盖村庄公共空间问题。通过前期的充分沟通,马能再、马世象等6位村民表示愿意无偿提供1300余平方米土地来建盖公共活动空间。“顺心”的小伙伴积极争取到多个公益基金会的筹款,县妇联、县文体局及村民也参与捐款捐物,共筹集到价值4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和物资。历时一年半,在大家齐心努力下,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赵家院子村民之家”活动室和一块篮球场在8月13日落成。
    踏入村民之家一楼活动室,100余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张相片记录了村民们参与建造“村民之家”的过程——第一次村民大会、选址、地勘、打地基、砌挡墙……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身影,大家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当天晚上,一场800余名周边乡邻共同参与的篝火晚会点亮了这个寂静已久的小山村,大家纵情欢跳……
    张娥告诉我们,因为工资低、机构难以运转,有的同事觉得在小山村里“看不到希望”,渐渐离开,但也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进来。现在他们的团队拥有7名成员。
    “这是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家乡的返乡青年,他们凝聚了人心,让大家聚焦村庄共同事务发展,参与乡村社区营造中来,他们是农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连心理事长、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向荣认为,在返乡青年的带动下,村民对自己的村庄有了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愿意义务付出精力、时间、资源和爱心,发展互助的精神共建美好村庄。
    2019年,鲁甸顺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并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获得“乡村守望者”项目银奖。

编辑:骆盈盈socialworkweekly.cn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鲁甸:赵家院子热闹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