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哞——哞——”对于家住陕西省乾县阳洪镇杨庄村的张平让来说,牛叫声是人世间最动听的音乐,10头体格健壮的黄牛,也是他生活的希望所在。每天打草、拉粪、运水,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却是张平让之前异常渴望的生活。三年前妻子离家出走,年幼的儿子还在上小学,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更是体弱多病,他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县、镇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将他家纳入农村低保,每月可领取保障金1146元(含分类施保金216元)。养殖户对口扶持资金5000元、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2.58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所有的帮扶拧成一股绳,拉着张平让一家于2018年顺利脱贫。
三年来,张平让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家庭经济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要对民政部门和帮扶干部这份充满诚意的帮扶负责,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今年乾县兜底保障任务为2138人,占全县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96%。截至目前,共有低保对象5276户14518人、特困人员647户656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0242 人、孤儿2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0人、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护理补贴164人。
应保必保的背后,是乾县民政局强化低保申请、审核、审批、抽查等各个环节的程序管理,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现象发生。《乾县民政局、乾县扶贫局关于精准脱贫兜底保障对象排查和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把好入户调查关、村级评议关、镇办审核关、公示关、审批关 ,对新增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进行不低于50%的抽查,实现困难群众通过兜底保障脱贫的目的。累计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380户4177人退出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08 户2173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兜底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的落实关键在基层工作人员。2016年以来,县民政局累计对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及驻村工作队队长进行兜底政策培训15场次,分片分区域举办兜底政策培训36场次,共计2300人次;举办兜底政策宣传6场次,累计解答群众咨询6580人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在民政系统举办“民政大讲堂”讲解兜底保障政策8场次,参学人员累计达到600多人次。全县民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没有丝毫松懈和马虎,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
在解决了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之后,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县民政局在56个贫困村陆续建成爱心公益超市,为贫困户提供粮油、调味品、日常学习用品、厨具、农具等6大类20多种物品。贫困户通过公益劳动等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所需商品,近年来累计受益贫困户达1.5万人次。参与运行管理的民政干事、爱心超市管理员、监督员、驻村工作队队长等380余名干部先后接受了8次培训,确保服务好困难群众。
为了全面改善农村特困供养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乾县民政局先后投入3000万元福彩公益金建设县中心敬老院,并投资109.1万元对敬老院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620万元建设13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满足老年人日间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需求;投入福彩公益金200万元对乾县社会福利中心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投资110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投资125万元建成13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为全县未成年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更好的教育,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此外,乾县民政局还动员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加入脱贫攻坚行列。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备案的195家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有96家,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使4万多名困难群众受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54岁的吴新社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人。他是洪镇好畤村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离异后,他承担起照顾78岁老母亲和12岁女儿的责任,贫困一度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自2011年1月起,吴新社家被纳入农村低保,每人每月310元,另有396元分类施保金、14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女儿享受教育帮扶政策。2015年,吴新社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2019年获得临时救助金5000元。通过产业帮扶,他经营了一家小商店,家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今年完全脱贫,现在吴新社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像吴新社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在乾县还有很多。5年来,县民政局累计为1447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低保金2.2亿余元,为666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供养金1623万元,为99名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35.4万元,为2111名困难群众发放城乡临时救助金2237.6万元,为9647名困难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969万元。做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乾县民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22)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