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教育界迎来了一件大事。
第二届“一丹奖”颁奖典礼及教育峰会在香港举行,这可是当今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每个获奖人会获得3000万港币的奖励,其中一半归个人,另一半用于资助Ta的研究或教育。
不仅奖金高,颁奖典礼的规格也很高。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亲自到场,给今年的两位获奖人颁发证书,以及一人一枚纯金的奖牌。
先普及一下“一丹奖”的背景知识:之所以叫“一丹奖”,一来是因为它的创办人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陈一丹,据说当年陈先生在睡前的日记里写下一个愿望:设立突破宗教、种族、国家限制的人文鼓励奖项,旨在鼓励倡导人类对宇宙人生的领悟和贡献。
人家不仅想到了,而且很快就做到了。
2016年,陈先生捐出了25亿港币,设立了这样一个奖。
叫“一丹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这个奖的宗旨:一片丹心。其实不仅是这个奖,全天下的教育者们,不都是秉持着一片丹心,传道受业解惑的嘛。
说到今年的两位获奖人,一位是美国西北大学统计学系系主任拉里·赫奇斯,获得了“一丹教育研究奖”。还有一位是在线学习平台edX的创始人阿南特·阿格瓦尔,获得了“一丹教育发展奖”。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一个搞统计学的,拿了教育界的大奖呢?
因为他研究出来的一种统计方法——整合分析统计法,帮了教育界的大忙。
很多年来,如何评价一项教育决策的效果,教育界一直缺乏量化指标和依据。
比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很多学校向州政府抗议,给学校投入的资源太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一直上不来。但是州政府并不买账,还拿着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说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多少与学生成绩高低并没什么关系。
这时候,赫奇斯教授的整合分析统计法发挥了大作用。这是一套可以整合跨学科成果的统计方法,在整合了大量资料与数据后,赫奇斯教授终于拿到了“证据”,证明州政府引用的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是不够全面的,最终迫使州政府增加了对学校的资源投入。
“一丹教育研究奖”的评审小组主席安德烈亚斯·施莱歇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赫奇斯教授“给了我们一双全新的眼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帮助学生学得更好、教师教得更好、学校教育更有成效。
相比之下,另一名获奖者阿格瓦尔的成就更加“显而易见”。他从小在印度长大,一直到本科毕业,考上斯坦福的研究生,后来又在麻省理工教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阿格瓦尔的自身经历让他想到,是否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让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012年,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共同支持下,阿格瓦尔创立了在线学习平台edX。ed表示教育(education),X是未知数,寓意教育的任何可能性。
6年来,edX已经把全球130多所大学和机构的课程搬到网上,既有国外的哈佛、剑桥,也有国内的北大、清华。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
据报道,有个叫阿莫·巴韦(Amol Bhave)的印度小伙子,就是edX课程的受益者之一。他17岁的时候第一次在edX上选读了一个课程——电路与电子。之后,他利用麻省理工的开放教材,自己开发了一个课程教学网站。不久,他又被麻省理工录取,大学毕业后在Facebook担任软件工程师。
迄今为止,edX已经让全球1800万人获得了免费的在线学习机会。就像“一丹教育发展奖”评审小组主席多萝西·戈登说的那样,阿格瓦尔使教育成为了共享经济的一部分,令从前受经济、地理或社会等因素限制的人,同样获得学习的机会。他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使教育更加大众化。
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教育奖项,一丹奖按照具有可持续性、具有远见、具有改革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标准来评选。
据评审委员会介绍,今年的一丹奖共收到来自90多个国家的将近1000个提名,候选项目遍及151国家和地区,覆盖范围比第一届增长了七成。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也在颁奖典礼的致辞里说,二位获奖人能够从这么多的提名中脱颖而出,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杰出成就,以及一丹奖在国际上获得的广泛认可及声誉。
今年的一丹奖颁奖盛典在掌声中落幕了。虽然只是一个刚刚走到第二年的奖项,用林郑月娥的话说就是“还在婴儿期”,但我们已经看到它汇聚起全球教育工作者的澎湃力量。
它号召着人们通过教育,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以及更好的世界。
编辑:陈怡然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