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2018年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年度书单(49本)

来源:考博圈(ID:kaoboquan100)

作者:石头哥

编辑:学长


中国乡村

作者:萧公权,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简介| 在这本百科全书式的19世纪中国乡村研究著作中,政治学家萧公权并非着眼于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而是着力于中国乡村的统治体系。从传统中国的基层统治体系,我们更能看出中华帝国的统治体系是如何构建的,窥见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崩溃前夜的晚清社会,书中严谨地论证了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统治体系及其运行效果。借助文集、方志和谱牒等历史资料,萧公权还着重分析了朝廷与乡村之间的社会博弈,有力地驳倒了“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史观,清晰地呈现了中国社会是如何受到官方管控的。面对社会结构的复杂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复杂角色,萧公权发现“皇权难下县”是因为政府有心无力,而非政府有力无心。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力量博弈,往往取决于利益分歧的汇流与否,而社会结构中的中坚力量也随之摇摆。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作者:(美)何柔宛,译者:翟宇航等,出版社:薄荷实验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简介| 对于华尔街这样的金融地带,被论述时往往出现在经管类写作或金融类写作之中。人类学家独辟蹊径地为华尔街开创了新的书写方式和观察视角。何柔宛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和专业的人类学分析,探寻了华尔街精英们的组织文化建构体系,为我们解构了主宰我们时代的华尔街金融神话,对金融和市场的观念图腾进行了民族志般的祛魅书写。值得注意的是,何柔宛还揭示现代金融市场的繁荣与萧条是如何在现代黑箱下运作的,有力地刺破了市场的光环。在越发BAT化的中国市场崛起之际,这本书为中国资本时代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认知价值。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作者:黄盈盈,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4月

 

简介| 黄盈盈这本新书源自她近二十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个案,故事社会学的提法源自英国性社会学家肯尼·普拉莫的理论框架。所谓故事社会学,关注的是谁在生产故事,谁在消费故事,故事是如何被讲述出来的,讲述的过程又是如何为权力关系所穿透。黄盈盈关注的是乳腺癌患者、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变性人等被污名化的主体如何讲述自身,她也关注城市白领女性、加拿大中国移民等中上层群体的性故事。故事社会学这一独特理论脉络频频让研究者返身自照,自己在故事生产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譬如,让人深思的是,如小姐等边缘人群进入研究者视野时,通常只是作为被凝视和剖析的客体,当如若被研究者过于强势,研究者又当如何自处?再或者,受过专业社会科学方法训练的研究者纵然可以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并对被研究者表现出某种同理心,但如若研究者遭遇像书中写到的前性工作者阳春这样没有任何政治正确、不断跌破三观的被访者时,这样的同理心又该如何确立?对依然位处边缘的性/别研究来说,《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这样以扎实丰富的田野为基础的研究著作无疑难能可贵。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

(1978~2018)

作者:李培林 等,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简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规模较少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主力,私营企业主阶层广受关注,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在新的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背景下,我们需要面对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活力、社会矛盾、共同富裕、社会认同和社会分裂等问题,需要明晰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的客观事实,不断提高依法、依规、靠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楼之后:

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

作者:吴莹,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简介| 本书通过分析村庄在卷入城市化过程中物理空间的改变,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的建构,分析了“村改居”社区作为一类新城城市基本单元被建构的过程,为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研究增加了空间维度。同时,通过跨省的多类型“村改居”社区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在多种行动主体实践逻辑的动态塑造下,“村改居”社区的基层组织变革和新共同体秩序的形成过程,为我们认识“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和治理形成过程提供了参考。

村庄里的陌生人

作者:赵忠平,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

 

简介| 当前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接受。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村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书中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

制造边界:

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作者:刘威,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本书以“说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名苑社区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的生活史。从2000年延续至今的维权/反维权行动,在街区邻里生活世界中呈现为“流动着的社会事实和实践着的权力关系”。多元行动力量的互动和博弈实质,是“权力管制逻辑”与“业主自治逻辑”的内在冲突。从“维护物权”到“争夺治权”、再到“要求规则合理化”,邻里行动者以“问题”作为行动展开的逻辑线索;从“集体行动”到“诉讼维权”,邻里行动者用行动塑造着权力、资本、邻里和业主之间的关系边界。

 

分类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第2版)

作者:丹尼尔·A.鲍威斯 谢宇;任强 巫锡炜 穆峥 赖庆 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简介| 本书对分类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全面介绍。它的一个目标是整合变换方法和潜在变量方法,这是两类不同但又相互补充的处理分类数据分析的传统方法。这也是第一次在一本单册书中详细地介绍针对离散因变量、交叉分类和跟踪数据的模型与方法对于广大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既可以使得他们能顺利使用合适的定类数据的统计方法,又可以让他们对统计后的结果作进一步的科学检验,使得研究能够更加深入下去。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作者: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时间:2018年3月

 

简介| “2017中国卡车司机调查”课题组基于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较全面地勾勒出我国卡车司机群体基本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卡车司机群体劳动过程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影响和制约卡车司机群体工作的制度背景,并且面对卡车司机群体所面临的若干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九个比较具体的对策建议。

 

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

作者:罗丰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

追寻“我们”的根源:

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作者:姚大力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讨论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文化转型人类学

作者:赵旭东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在从微观的中国村落研究转向宏观的中国文明的人类学研究的过程中,中国人类学需要面对的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方式以及可能有的理想状态;人类学不应该是一种面对文明而表现得冷漠的学问,而是要关注文明互动并促进文明互动,这可谓是它的新使命。

 

社会调查自白

作者:费孝通著,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认识中国社会是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要旨,“到实地去”“从实求知”既是其学术实践方向,又是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本书通过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指明了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更包含了社会学工作者科学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

隐遁的社会: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

作者:牟利成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每到八月份的“虫季”,中国有百万“蟋蟀大军”开始围绕“蟋蟀”流动;斗蟋蟀不是简单蟋蟀在斗栅内的拼杀,而更主要的是在斗栅外人与人的较量。作者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

作者:尚会鹏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本书以“西村”为考察对象,对乡村社会中中国人婚姻缔结的全过程以及围绕婚姻产生的一系列习俗、仪式和观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婚姻、婚俗及性爱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变化。

民族认同

作者:[英] 安东尼·D. 史密斯 著 / 王娟 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对民族现象展开细致考察,深入剖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基因,提出并比较了“公民的”和“族裔的”两种民族模型;作者总结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对一个“后民族”的全球化时代进行了展望。

 

月亮的另一面:

一位人类学家对日本的评论

作者:[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 于姗 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

 

简介| 收录了作者于1979年至2001年发表的关于日本的人类学、神话学研究的演讲稿及文章,谈及日本的文化、艺术、历史、文学、生活,以及作者对日本细微的观察,并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日本的神话故事;在与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相比较的同时,揭示日本文化独特的一面。

流动的现代性

作者:作者:  [英] 齐格蒙·鲍曼  译者: 欧阳景根,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简介| 本书中鲍曼提出“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概念,从不同侧面重写人类的生存境况。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下,一方面,资本和移民如潮水般涌入了劳动力紧缺、福利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给西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带来异质性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可谓是研究现代性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必读书目,作者创造性地提出流动的概念,将物理概念用于社会研究,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和洞察力。这本书也是国内引用率非常高的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

 

怀旧的乌托邦

作者:作者:  [英] 齐格蒙·鲍曼  姚伟等 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简介| 人类能够达成某种幸福的理想状态,我们对此曾深信不疑,然而我们现在却不再相信它。这种理想状态在500年前就有人描述过他,托马斯·莫尔在其代表作乌托邦里就提到了。尽管人们现在认为乌托邦是子虚乌有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并未在内心深处放弃对乌托邦的追寻。与此相反,它正在以某种方式呈现,只是它并不指向未来,而是指向过去,不重视可创造的未来,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我称之为怀旧的乌托邦的毫无生命的过往。作者对这种怀旧的社会思潮持批判态度。

劳工神圣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视野

作者:闻翔,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时间:2018年3月

简介| 本书是一项关于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学术史研究。本书对早期社会学前辈陶孟和、陈达、费孝通、史国衡、苏汝江、邓中夏等人关于劳工问题的研究和著述进行了重访,揭示了劳工社会学研究如何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并对其演变的脉络和逻辑进行了考察,指出劳工治理与劳工革命构成了劳工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域。

城市社会学

作者:郑也夫,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

 

简介|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如何进行城市化研究?在城市化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何去何从?由此,作者追溯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城市研究的学派和代表学者,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的相互参照相互诠释中,发展和深化了罗伯特·帕克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而言,是一部清晰明了、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产生和当代变迁,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如城市化、农民工、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等。在每个领域,作者都结合实际的调研数据和形势与政策,进行了犀利的思考,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关心城市社会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颇具高度的思想起点。

欲望与尊严

——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

作者:肖索未,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本书以婚外包养关系为棱镜,考察市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其背后的情感逻辑与伦理实践。基于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作者细致描绘与分析了包养关系对于商人阶层和工薪阶层男性的不同意涵,以及本地女性和外来打工妹在这些关系里的不同轨迹和经历。通过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个人故事的讲述,本书将私人生活的选择和体验嵌入阶层变迁、城乡流动、消费文化和性别关系等社会文化背景中,探讨亲密关系如何成为人们实践“欲望”和获得“尊严”的重要方式。

 

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

作者:[美]阿什利·米尔斯 著 张皓 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

 

简介| “当我踏进模特经纪公司办公室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一个充满伦理、政治、女性主义的研究困境。”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的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以内行人的视角展现了模特世界的规则,检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美丽”是如何定义的。书中涉及对男模、女模、经纪人、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甚至随意性。在这条深藏不露的文化生产流水线上,好看不是唯一的标准,合适的外形才是时尚的起源,人们接受训练、推销、打造成珍贵的商品。该书对新文化经济中的社会分析,经济社会学中性别与阶层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

低欲望社会

——“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作者:[日]大前研一 著 姜建强 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低欲望社会》是著名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近期出版的社会观察类畅销名作,书中针对日本当下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特点,将其他发展成熟的国家尚未遇到的社会问题,概要性地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面对“低欲望社会”的问题,就算股票持续大涨也不是高兴的时候。但大前研一也指出,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欲望低落,因为这种无欲无求的倾向,在时代脉络之下,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必须思考的是,身处于“低欲望社会”,国民与企业应该如何因应。

“低欲望”的年轻族群,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其后的世代可能也拥有类似的价值观。企业必须确实分析他们的想法及行为,精准掌握他们的价值观,重新拟定各种策略及商业模式。

针对欲望低迷、人力不足、经济不振等问题,《低欲望社会》援引欧美有类似先例国家的做法,提出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如都市再开发、闲置土地如何利用、移民政策改善、优化观光地配套建设、刺激“熟龄大人”消费、人才教育转型等等。

《低欲望社会》所作的观察和策应,对读者了解日本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很有帮助,也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大前研一基于以上观察和“身处21世纪,成就事业的关键是培养和拥有多少顶尖人才”的认识与危机感,对家长和年轻人,提出了“要有胸怀全球的憧憬教育”的理念,这一点对国内读者同样有很好的启示。

 

地下城

——孟买贫民窟的生命、死亡与希望 

作者:[美] 凯瑟琳·布 著 何佩桦 译,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简介| 在这里,人像垃圾一样被严格分类,正义像垃圾一样彼此交易,生命更像垃圾一样一文不名。普利策奖获奖记凯瑟琳·布,花费三年时间追踪访查孟买最底层的人群,通过录音、录像、访谈,记录了2007年至2011年间这些居民们的生活状况。她用震撼的叙述、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写着“永恒美丽”标语的孟买机场附近一个被忽略的世界——安纳瓦迪。在那里,绝大多数人以捡拾垃圾为生,住在由铁皮、宝丽板和油布钉成的房子里,还有些人干脆露天而睡;在那里人们饱受贫穷和腐败困扰,暴力和死亡是永远的主题,希望与绝望交替浮现。

跨出封闭的世界:

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

(1644-1911)(第三版)

作者:王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从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农村经济发展、区域贸易与市场网络、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统治结构与地方秩序、教育、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对1644—1911年间以四川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区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作了系统分析研究。全书综合运用社会学、计量学、都市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对广大区域进行长时段、整体性的研究,被学术界视为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次再版,作者根据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的进展,删繁就简,使全书内容更加凝练、清晰。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作者:王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鼎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社会网络分析手册

作者:约翰·斯科特、彼得·卡林顿 / 译者:刘军、刘辉 等,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本书概览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这种范式,其内容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并全面地评析了这种方法在诸多研究实践领域中的前沿性应用。上卷主要涉及社会网络分析简介、网络理论、经济学中的社会网络、社群和社会支持网络、虚拟社区网络、企业网络、文化网络、犯罪网络等主题。下卷主要涉及社会网络中的数据分析、概念测度、网络中的抽样、社会网络的质性研究、针对网络和关系的统计模型、网络的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指南等主题。

 

探寻社会学之旅:

20位当代美国社会学家眼中的社会学

作者:陈龙,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探寻社会学之旅 20位美国社会学家眼中的社会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第一,什么是社会学?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第二,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穿行社会: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作者:(德)亚明·那塞希(Armin Nassehi),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作者在这本以其自身经历为素材所撰写的社会学故事中追问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如何应对关于现今世界的不同观点?作者既是一个漫游者,又是一个流浪者,还是一个旅行者,但更是一个观察者。他并未揭穿现实生活的假面具,而是用他敏锐的目光带领我们穿越社会的丛林,透视了隐藏在看似正常和平庸的事物背后的特殊性和陌生感。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没有多少空间和时间留给个体,因为个体多样的生活世界和角色总是与他人交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后现代社会的结构提出了一系列明晰的看法。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作者: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简介| 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后一根稻草。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女性主义

作者:李银河,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简介| 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工厂规训:

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

作者:张春龙,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本书采用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框架和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重回生产的中心”,将农民工放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工厂制度之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结合农民与产业工人的特征区别,本书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对工厂农民工的访谈以及部分文献资料,从劳动方式、劳动技术、劳动纪律、生活方式四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厂本身以及以国家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规训方式。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美) 理查德 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 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处,晴朗的天气里人们都能在雷斯顿城的高层建筑上望见华盛顿纪念碑那米黄色的尖顶。这里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没过几天,两只死亡。理论上,少量动物死亡是很常见的。令人不安的是,不到一个月,又有29只猴子死亡。随着猴子死亡相继增加,科研人员渐渐逼近真相:猴子感染了一种未知的病毒。在大量研究下,他们认为这是埃博拉病毒。最后,美军出动将大楼封锁,所有动物处死。幸运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埃博拉病毒中,这种雷斯顿型亚型只感染灵长类动物,让人类逃过一劫。

1994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基于这一史料,采访大量亲历者后出版非虚构作品。此书甫一出版,迅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61周之久,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300多万册,已成为有关埃博拉病毒最有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

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穷忙

作者:(美)戴维希普勒(David K. Shipler)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这是被人们遗忘了的美国。洗车工无车可开,银行职员的户头只有2.02美元,医学教科书女编辑十年的收入,也赶不上一个牙医。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其中一些人的故事:他们的家人,他们梦想,他们的失败。而比他们更失败的,是他们的国家。尽管美国的富裕程度前所未有,尽管美国宣扬“劳动致富”的信条,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却令这一切饱受质疑。

对于书中写到的大部分人来说,愤怒是一种奢侈。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人们常常用“穷忙族”来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

在美国,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美国的经济起起落落,*的统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的生活除了更显艰辛之外,基本没有改变。最富有的和最贫穷的家庭之间的资产净值差异加大,形成两级分化的局面。富人学区与其他学区的资源差距进一步扩大。因哮喘缺课的孩子更多了,享受不到医疗保险的人更多了,忍饥挨饿的人更多了,遭受牢狱之灾的人更多了,做底层工作的非法移民更多了。

美国人普遍不了解贫困的成因,因此也不清楚该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他们信仰美国梦,认为即使是出身最贫寒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也让人们找到了责备穷人的借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低是工人本身的错,因为工资低不过就是说明他的劳动价值低。在美国的大环境中,贫穷总是带有原罪的气息。

的确,在一个富有的国家当一个穷人,要比在一个贫困的国度当一个穷人,难熬得多。

 

用问卷做实验:

调查-实验法的概论与操作

作者:任莉颖 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调查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本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讲述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调查实验,加入3种实验条件(启动效应、虚拟情境、条目列举),将实验人群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不同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第二部分介绍了现有文献中应用调查实验方法的不同实例,包括该方法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方法论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第三部分介绍运用现行软件进行调查-实验方法中数据的具体分析,包括可供使用的统计软件(SPSS,STATA,R),以及数据分析的各种统计方法。

改革中国

–十六位学者论改革开放四十年

作者:澎湃研究所 编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澎湃新闻·澎湃研究所邀请十多位中外学者,从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回顾四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精彩、浪漫、激情和曲折。这些文章或访谈于2018年5月起逐渐刊登在澎湃“改革开放40年”专栏,*终经整理结集成书。全书主要分为“宏论”、“社会”、“政治”、“忆往”等几个部分。

 

一个社会学家的十堂公开课(第8版)

作者:(美)乔尔·查农,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本书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来介绍和考察社会学原理。它提出并回答了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如成为人是什么意思?社会是怎样成为可能的?人类是自由的吗?世上为何会有苦难?为何不能人人皆同?世界正在变成一个社会吗?书中考察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米德、伯格、米尔斯等社会学家的思想理念,介绍了过去150多年来社会学领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版除了将作者的亲身经历及其近四十年执教生涯融合到一起,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实例,通过解答十个大问题,简明地介绍了社会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在紧密联系,比较适合初学社会学的学生或是想要了解社会学是什么的人。

科学作为天职:

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作者:(德)马克斯 韦伯 等 / 编者:李 猛,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捡垃圾的人类学家:

纽约清洁工纪实 

作者:罗宾·内葛,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如果你幸运,你可以一辈子不需要呼叫警察,你可以一辈子不呼叫消防员,但是你每一天都需要环卫工”。美国大的城市生产废物的速度真是飞快——每天平均11000吨。不过纽约人对此关注甚少。他们把垃圾丢在路边或扔进垃圾桶,之后马上忘记。为什么要记住呢?按照一个准得不能再准的时程表,总会有人来拿走它们的。不过,那些人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些人那么默默无闻?

人类学家罗宾·内葛花了十年时间与纽约城市环卫部的各层级男女员工一起工作。从访谈者到局内人,她开着笨重的大卡车,看到含糊的规则,听到隐晦的行话和难忍的伤痛。继而,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纽约与垃圾斗争的四百年历史,从曾经的污秽满街到现在的井然有条,追溯了纽约的废物管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审视周遭城市的方式。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杜凤莲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为了推动我国时间利用研究,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党的19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2017年内蒙古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合作,在除新疆,西藏以外的29个进省市行了我国的第二次大规模时间利用调查。通过入户访谈填写日志的方法,调查队收集了来自于12,484个家庭的年龄在三岁以上30,715个个人前一日凌晨4:00至当日凌晨4:00每10分钟内为*小时间段从事了什么活动,在哪里从事这些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与谁在一起,从事主要活动是还从事哪些次要活动的翔实信息。根据联合国统计署(UNSD)的国际活动分类,利用调查队把活动分为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教育培训,休闲社交和个人照料五大类,其中有酬劳动分为工作和工作相关活动,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无酬劳动分为做家务,照顾家人和对外提供帮助,购物,修车等活动;社交休闲分为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和宗教活动;个人照料分为睡眠,个人卫生,吃饭及其它饮食活动。这11类活动又细分为大约300种小类活动。

 

社会权力的来源(全四卷) 

作者:[英] 迈克尔·曼 著 / 陈海宏 郭台辉 蒋文芳 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迈克尔曼的《社会权力的来源》将权力区分为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种来源,追溯了它们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本书(第四卷)分析了从1945年至今的社会权力历史,它聚焦于二战后全球秩序的三大支柱: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体系以及世界仅存的帝国——美帝国。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帝国在这一时期彼此互动和相互转换。迈克尔曼的核心观在于,全球化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社会权力所有四种来源的全球化,每一种权力来源都具有不同的发展节奏。本书的主题包括美帝国的兴起与始衰败、苏联共产主义的剧变与转型、从新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转型以及该时期出现的三大危机——核武器、大衰退、气候变化。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作者:海因里希·盖瑟尔伯格 编 / 孙柏 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简介| 我们生活在激烈的政治变革期——脱欧公投,特朗普胜选,欧洲等地极右运动兴起,民族主义和仇外情绪复归……忽然之间,我们发觉自己身处一个仅仅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的世界。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戏剧性的发展,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正在目睹世界性的对于自由民主的弃绝,并代之以某种民粹威权主义吗?本书集合了15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思想家,分析并试图理解现时代精神状况背后的力量。他们跨越学科和国界来剖解当下的困局,在更广阔的历史情境中定位,探讨未来可能的轨迹,并思考回击这种反转的可能。

下流社会:

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作者:【日】三浦展,陆求实 戴铮 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简介| 本书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这个词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

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

其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

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中产阶层与社会发展

作者:张翼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

 

简介| 在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社会的阶级结构也从相对比较简单的状态转变为越来越复杂的状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显著的特征是:在农民阶层向工人阶级的转变过程中,农民阶层、工人阶级、以及其他新阶级的子弟也适时转变为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员构成与社会态度,是一个需要在时代变化中被深入讨论的话题。

 

社会学百科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著 / 郭娜 译,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简介| 社会的贫富差距能被消除吗?是什么诱导人们去犯罪?网络如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治理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而社会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并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 本书通俗易懂,精炼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社会学术语,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深奥难懂的理论,机智诙谐的例证燃起我们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思想火花。 无论你是社会学的“热心份子”,还是深居书斋的“专家”,都会在《社会学百科》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凭社会

作者:[美]兰德尔·柯林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简介| 兰德尔·柯林斯著的《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 历史社会学)》考察了1850—1978年问美国的教育发 展历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 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 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 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作者针砭时弊,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 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 层机制,建议废除文凭。在当今时代,文凭社会的势 力越来越强,书中内容有助于我们*好地理解当前面 临的诸多教育问题,积极思谋应对之策。

土地的社会生命

作者:陈靖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简介| 本书是关于土地这一具有“总体性呈现”意义的物的研究。土地问题贯穿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整个过程,并且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的总体因素。当前,一种以“生产主义”为发展观的土地改革思路正在塑造着基层社会的土地生命实践,农民被迫离开土地,由此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乡土社会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等同的“物”,而忽视该特殊的“物”具有的总体性意义,因而造成农民家庭的个体化、社会阶层分化、乡村价值被低估、村落公正观被破解。土地与乡村已经成为“生产主义”的囊中之物。但在与土地相关的行为中,我们仍能看到尚未隐去的、或已重新编织的道德经济的影子,这种道德经济发生在熟人社会之中。农民们期待,熟人社会中的互惠原则能够使他们免受过度剥夺。“生产主义”为内核的发展观将会持续地、逐步地改变小农经济、乡土社会和乡村文化,思考道德经济的可能,也是为那些可能被“生产主义”所废弃的人们提供生存空间与自主性,由农民自主调适而产生的道德经济将对土地重新赋予生命。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上下)

作者:理查德·谢弗(Richard Schaefer) 著 / 梁爽 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

 

简介|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上下)文字简洁生动,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取材广泛,话题贴近生活,通过四种主要社会学视角这一透镜解读美国社会来阐释社会学的意义,借助了解我们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来培养我们的社会学想象力,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社会学的真谛。新版由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合作而成,每章最后的“强力”学习策略更是教给我们如何走向学业成功和人生成功的路径;而且新增加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既是社会学的核心所在,也是为人处世的金律。

 

编辑:张倩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2018年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年度书单(49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