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讲好社工故事精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讲述人:佃乾乾,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中级督导,中级社工师,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领域,14年社会工作实务、督导及培训经验。

引子

这个七月,是建党99周年。对于我而言,还有另一层意义:我步入了工作的第十四年。如果算上大学四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原来我与社会工作的缘分竟有十八年之久,情深缘长。社工这个职业是我的“心之所向”。我喜欢这个专业,也热爱这个职业。我的本科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的老师很重视社会工作的理念培养,我很喜欢这个专业“看人的眼光”和“做事的手法”,也期待自己未来的职业是成为一名社工。但是当时国内还没有“社工”这一专门职位,看着很多优秀的学姐在毕业后因为没有这个职位而选择从事了其他职业,我曾经也感到迷茫。然而,2007年我即将毕业时,深圳市的第一家社工机构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赴京招聘,于是,我有幸成为深圳市的第一批社工,开始了我的社工生涯。

起:勿忘初心——牢记社工的基本功

如果有人问我,社工做实务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什么,我会说,是陪伴与接纳,而不是哪一种介入理论。陪伴不只是最长情的告白,还是处理疑难个案的首要条件。深圳社工十余年,行业发展得极快,从最初不怎么讲用什么理论模式介入到现在各种个案治疗流派兴起,比如认知行为、萨提亚、家庭结构、叙事治疗等,理论很多,概念不少。我们开始更关注用什么理论来分析和介入个案,尤其当遇到疑难个案时,社工第一反应就是“好复杂,该怎么做,怎样才能迅速解决案主提出的这些问题”。大家关注的最多的是技术部分,着眼点常常是案主的问题真的很难解决,这些方法我也不会,不然就转介吧,又或者说就不开个案了吧。但是,作为一名社工,最该记起的是案主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接纳。工作第两年,我接触到的一名个案,曾是功成名就的公司老板,住过豪宅开过名车,然而因为误信于人而破产,被别人追债,最后父母帮忙还清债务。从此,他一蹶不振,甚至酗酒、吸毒,从父母眼中最孝顺的儿子,弟弟妹妹眼中最慈爱的大哥,变成家人完全不能接受的另一个人。家人曾试过劝解,然而每次都是失望离去,诸多尝试无效后,家人向社工寻求帮助。社区网格员带着我和另外一名同事去案主家,那是一个城中村的屋子,家里又脏又乱,两个小孩在家里打闹,妻子则早已失联多时。后来,案主告诉社工曾多次想过自杀,因为已经没人信他,也没人需要他。他唯一的牵挂就是一双儿女。你也许会问,你是用什么介入手法成功解决这个个案的,坦白的说,开个案的时候我完全没想起我学过的各种理论,甚至后来根据个案程序跟案主拟定目标,我们定的是协助解决沟通子女的方法等这些简单的目标。结案时,案主却由衷的感谢社工,并且告诉社工,他最感谢的是在他认为全世界没人相信他的时候,社工愿意听他说、信任他和陪伴他,让他有了勇气。当听到案主的诉说时,他提到的感激,他提到的现在生活上的逐渐好转时,我的内心是被深深触动的,原来,陪伴和接纳,会带来这样的改变。或许,成功的个案往往不是用了多高深的手法,而是社工从心出发,陪伴案主度过这些艰难的时刻。这个个案,我跟了整整半年,好社工不一定懂得最多的介入模式,但重要的一定是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接纳和陪伴案主。

承:不负使命——学会当一名好主管当我们刚刚成为管理者,我们总希望能面面俱到,尽量避免冲突,做到人人满意。如果我们执着于此,很难成为好的管理者。这里“好”的定义是高效执行、有效管理。前面提到我们要接纳服务对象,同样,社工也需要学会察觉自己,了解自己的擅长以及接纳自己的不够完美。工作第二年,我开始负责管理一个十名社工的服务中心示范点。大概这一年是我社工生涯中最难过的一年,为什么说难过,因为所有人对我都有很多期望。用工单位领导的期望,机构的期望,团队的期望,还有我期望做到任何人都满意的期望,结果身心俱疲,差强人意。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我身体状况开始变得糟糕,颈椎炎,肩周炎,严重的时候只能卧床。当时,正处于行业初步发展的调整时期,行业工资体系调整,工作强度比之前更强,任务更多,但工资却比之前更少。可以说这是很不如人意的一年,工作的压力和辛苦我从没跟用工单位领导、机构领导和同事说过,但是我的亲人和挚友却都知道,她们都劝我该放弃就放弃,也有其他不错的单位向我伸来橄榄枝。或者是个性中有坚决、负责的部分,越是困难越不甘就此黯然离去。不想当逃兵就只能寻求改变。那一年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于行动。而这些片段里面,我至今最能记得的是我向一位谋面两次的香港督导请教,我很平静客观的描述目前的工作现状,而督导却轻轻的说了句“原谅你自己”时,我泪盈于睫,至今都不会忘。他说他是从最底层的员工做到主管,所以他能明白我所经历的。原来社会工作所说的高层次同理没有那么多技巧,当你真正理解并轻轻的说出来时,已能触动到别人的内心。督导的这句话也是促使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而终于我的辛苦和功夫亦没有白费,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成功逆袭,皆大欢喜。当我停止内心想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想法,当我接纳不完美并承认局限时,当我不再惧怕冲突时,我获得了改变的能量。我开心的不仅是我的团队能提供专业服务,我的义工服务颇具成效,我的同事对我的肯定,用工单位的认可。还有最有成就的时刻是当大家年底都在忙评估的时候,我已经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妥当,并开始构思新一年的规划。当很多年后我能调侃的跟同事说出,作为一个中心主管不仅要“哄”得了领导,管得住团队,挡得了压力,扛得住怨气,压得住阵脚,Hold得住场面,还要剪得了视频,搞得定各种办公室电器,最好三头六臂、十八般武器样样都会……这些话时再回望那一年,或许,不止有难过,更多的是难忘。这一段经历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颇多。后来,我开始督导很多刚工作几年就开始当主管的社工,当社工说督导你为什么会这么了解这些情况时,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也是这样经历过的,重要的是你愿意坚持与改变。好主管不一定是做到没有冲突人人叫好,但却需要敢于承认局限的勇气和愿意改变的动机,并且学会在人情与法则中的平衡。

转:有趣有梦——督导者的自我修炼有的社工会说,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督导,而我想说的是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督导。在我十多年的社工生涯中,我接受香港督导的训练总共有4年时间,很感激有这样的相遇。巧合的是,为我提供督导时长最久的三位香港督导恰好都来自同一个机构——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他们提供的系统训练使我从一名社工小白迅速成长为一名督导。“督导者的基本原则不是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却必须是一个自我完善的人”,我至今记得很多年前在徐明心、何会成合著的《社会工作督导》一书中的这句话。在成为中级督导后,我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从未敢忘。这也让我在为同事提供督导时不仅会重视实务技术及伦理价值的培养,也很重视社工的自我觉察力提升,因为三者相得益彰,而如何提升社工的自我觉察力是督导者最需要挑战的部分。为此,我一边实践,一边寻找机会请教资深人士。后来,我在香港陆续接受了两年多专业的萨提亚理论培训,我发现这套模式对提升自我觉察有很大的帮助。多年后我担任中级督导,负责初级督导团队的带领。团队的督导与我的想法一致,并且都接触和学习过萨提亚这套模式,大家期望不仅仅是运用理论去提升社工的自我觉察,更重要的运用理论践行社会工作服务。这是一个高效的团队,所以大家一拍即合,说做就做。于是,我带领督导团队开展了萨提亚理论的朋辈学习,“有学习必有产出”,我们面向社工开展了为期1.5天的萨提亚体验营培训,社工纷纷反馈体验营对个人觉察的部分是有帮助的。我们还研发了以萨提亚理论为指导,面向居民的“亲密关系工作坊”,更将理论搬上舞台,以萨提亚大师的《心的面貌》为剧本,在机构去年的年会上表演,现场获得了300多条点赞和评论,好评如潮。很希望透过这些有创意有新意的展现,不仅让大家有机会去体察自我的内心世界,更让大家觉得理论可以是“有趣的”。好督导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并且在自我成长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的人。

合:厚积薄发——专注老年社会工作在多年的工作积累中,我有很多机会涉猎各个专业领域的服务。不过,虽然每个领域都很有意思,但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擅长和资源,我选择了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主攻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也收获了颇多。服务多年,我接触了很多认知症家庭的案例,深知老年人罹患认知症(俗称的老年痴呆),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也正因为看到这些需要,我和一群热爱老年社会工作并有经验的同事发起项目“认知症非药物干预支援计划”,从四个层面为社区和院舍提供认知症服务支援。个人层面:为认知症患者提供认知训练方案,缓解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家庭层面:教导家属认知训练技巧,提供照顾安排建议,缓解压力情绪。工作员层面:为从事与认知症服务有关的护工、社工、社区工作者等提供认知症介入的知识和技巧培训。社区层面:与医院合作,搭建药物干预转介平台;为院舍、社区提供认知症筛查服务;推行社区“认知友好大使”,为有需要的认知症家庭提供认知训练;同时透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导认知症知识,倡导去除“痴呆”污名化,消除误区,及时预防,构建认知友好社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在2019年慈展会上发布了用于认知训练的《认知训练工具包》,让更多公众了解认知症,消除歧视,及早预防。而这个项目也获得了第八届林护基金杰出社会工作项目奖。研发源于实践,认知症的实务工作我们也从未懈怠,2019年我在11个社区开展了十余场“为痴呆正名——认识认知症”工作坊,得到社区居民、社工、社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我接访了十多例认知症家庭的咨询,每一个来咨询的认知症家庭都对我们的专业提出了肯定,一位服务对象由衷感叹:“原来社工是这么专业的!” 在这些服务中,我能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正在被更多的服务对象们所认可。

结尾

社会工作让生活更美好,也让生命更美好。这也是所有社工为之努力的目标。感恩在社工路上陪伴过我的人,和我陪伴过的人。这些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弥足珍贵。

吾道不孤,静待花开。

编辑:赵倩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讲好社工故事精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