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蒲韩新青年公社”
在山西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之际,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于2019年9月4-7日在山西永济市蒲韩联合社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推动和参与青年返乡议题的伙伴直面这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我们切身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挑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各自的生活和乡村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城乡之间发掘乡村和青年新的生命力,探寻乡村的文化价值自信。会议通过不同青年返乡案例的深度分享与研讨,让大家共同探求青年在乡村安身立命的路径与方法,让推动返乡议题的组织平台之间深度碰撞与交流,进而让大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生存方式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2007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农民组织建设研究。曾挂职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开封市市长助理等职务,期间积极推动了豫东地区的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2013年,发起成立河南灵宝弘农书院,开始推动豫西的乡村建设试验。在《开放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发现》、《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教学领域:经济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研究方向: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农民合作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历史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关乎世界全局的新时代。新时代的返乡青年何以在乡村能够安身立命?我想提出历史文化、国家宏观和具体类型等三个维度的思考。
图|何慧丽
1
返乡青年要关注蒲韩地区的文化历史新时代返乡青年,首先要关注所在蒲韩地区所呈现的中华文化之根底,因为在新时代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前提是知道楼座下的地基是怎么一回事。
蒲韩大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已来了N遍了,这儿在从北向南滚滚流动的黄河以东,古称河东,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都在这儿,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3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有河流、湖泊及丰富的动植物,于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在这里蕴藏着文化结构论的丰富宝藏——老祖宗生活的这块地理资源环境所承载的璀璨的人文历史,给了我们这些中华民族后代子孙身上的文化基因,它是我们的一套生产法、一套生活法、一套天地人的合作法。
大家都知道人要活着离不开盐,盐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中国盐业历史悠久,考盐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盐分海盐和池盐。这个地方就有个天然盛产池盐的地方——运城盐湖开采于舜帝时代,至春秋时期盐湖已名闻华夏。盐税是各朝代的主要税收来源,有史料证明在唐朝时能占全国财政的一半左右。因为盐池为国家和民众带来了财富,出于感恩,当地就在盐湖北岸建了一座池神庙以感恩盐池;那如果没有中条山上吹下来的风把它吹干,也形成不了池盐,所以人们又在池神庙一侧建了一个风神庙以感恩风;可没有太阳照射,风也难起作用,盐也变不成与财富积累和生命延续所必需的东西,所以另一侧又建了个太阳神庙以感恩太阳。这种自然崇拜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的。
我们应该关注大事,大事无外乎两类。第一类要思考你是谁的子孙?你从哪里来的?谁养了你?那个谁的生命传到你身上,得感恩什么?八月的时候我们和写了《黄河边的中国》畅销书的曹锦清教授到中条山的那边看黄河,当曹先生看到了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磅礴风光之后,他感慨万千啊!他认为,黄河有一种精神,那是华夏精神。而被秦岭山及其余脉和中条山夹着的这条黄河所经之地孕育着中华民族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这些人来到这里,一方面是来交流,交流你自身所携带的东西,比如精神、事业、生命、生计,另一方面也来感受这块地的人文地理历史。
2
返乡青年要关注国家大势新时代返乡青年,其次就是要关注国家的宏观大势,把身家命运与国运紧密结合起来。正如山西农业大学邢国明副校长所说的,希望大家关注国家战略转移大事,关注城镇化、科技新发展,关注经济产业向生态环保发展的转型新时代、新需求。
我们当前身处的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巨变的时代,一方面我们身上有老祖宗生活过的、由山水养育的传统基因,另一方面我们又处于一个老祖宗无法感受到的伟大新时代。这个伟大时代如会议手册所说,呼唤乡村复兴的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其一,这是在理论层面对工业文明发展反思的另类道路想象,而各位青年都是走在这条另类道路想象的实践先锋;其二,更是可以回应具体生存与生活中面临的生计、食物、教育、环境、医疗等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问题。
大家都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都知道有“懂爱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个词。但对于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也需要了解,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国2011年以前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也是曹锦清老师在第三次弘农论坛上所强调的。
第一件宏观大事是在2003年1月20日实施的退耕还林条例,这意味着中国人在发展上尝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开始。退耕还林意味着什么呢?中华民族从宋代以来就面临着人多地少,吃饭压力极大的问题,这使咱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向山林河湖草抢地要田,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进步等作用,机械化科技化高效农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向湖、向海、向山林、向草原争地种粮的趋势,退耕还林条例的颁发是共产党执政下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尝试和谐相处的标志性开始。
第二件宏观大事是2005年左右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真正形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众所周知,民工潮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90年代以后的西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迁移解决了农业机械化背景下产生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起初的劳动力工资水平非常低,因为中国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但在2005年前后,中国的产业升级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工工资在10余年未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形下突然得以上涨,工作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从2005年起,作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主要力量的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权利明显提高了。
第三件宏观大事是2006年1月1日起免征全部农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这是旧“三农”问题向新“三农”问题转变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免征农业税,从此拉开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序幕,这意味着近现代史以来我国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历史终结,两千多年来,人们普遍承认是小农的剩余养育了中国的上层建筑;而不得不说,2006年之后,国家的军事、财政以及重大工程建设,从表面上来看变得并不直接依赖大农业,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有国之重器,而小农的剩余养不起国之重器了,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工商业、金融业开始养国之重器、来养重大战略实现,这是第三个重大事件。
第四个重大事件是在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么一个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镇化首次突破50%,表明我们不再是农民大国、农业大国和农村大国。从那时起,从事第一产业人口的数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农村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导致现在大量农村的空心化、农村组织的衰落、农业凋敝的“三农”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如果农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国民经济的10%以下,你搞啥涉农产业真的能养得活?国家的财政不需要指望农业了,国家搞战略工程与民族复兴相关的重大工程不再指望农业产值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几亿人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不得不承认农业从业人口越来越少……
第五大变化就是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乡建派知识分子使命的变化。我们现在的“乡村振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用西方的观念和经验解决不了这一问题。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得承认,绝大部分人还是要到城里去的,想尽办法到城里去的,这是历史唯物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从事这个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城镇化、工业化的事儿,是有一定代价的,这需要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中和、平衡发展。我觉得中国老祖宗的哲学观挺有用,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表面万事万物都不是割裂对立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搞乡建的这群人,能不能处理好城市和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共存和互相依赖关系?你们这些从事生态种养的人跟那些用农药化肥科技的人的共存的辩证关系,能不能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共存的关系呢?
我今天听了刑校长的致辞,我的收获就是要正视我们社会所取得的主流成绩,同时当工业化、城镇化的社会大转型达到了一个顶点。你就会发现,物极必反了,它已经在转头、在变化,我们这些小分子无外乎就是呼应时代的新转头而已,就是在政府的辩证的政策指导下将自己按在城乡要充分要平衡发展的那一块罢了。
我刚在人民论坛看了一组文章,那组文章说的是真理与政策之间普遍具有张力。倘若出现了问题,真理只是一个指示塔,但它不是路径,而这个政策呢,才是遇山是开洞还是转弯、遇水是架桥还是垫石的具体路径,返乡的青年人要耐心地发现主流社会的转变。所以,在座的人,除了要知道你内心坚持的东西之外,还要进行反思:第一,你是否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说什么、想做什么、我所探索的事情是否切合?第二,我们目前的基础和底座是工业化、城镇化,你能离开它吗?
总之,对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观要积极的予以理解和关联性的融入自己,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不批判、不改进。总之呢,我们与现实是相通的、关联的,是社会新生事物的前阶段表现,但新生事物迟早会发展成主流。梁少雄这次做了几个好事:其一,他把他的这种年轻人的自觉性和自得其乐的那点东西,跟山西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密切相连。刑校长今天能坐到这里,至少证明梁少雄他们干的事情是高等教育对外延伸的一个部分,是少雄他们向涉农高校积极靠拢的表现。其二,梁少雄说他注册了永济市青年公益服务中心,这很好哈,是各位怀着感恩、谦卑的心态,把自己不断地融入政府指导和主流社会的表现。此外,搞乡建的人不要像壮烈的英雄一样,还是要“求诸于己”地反省自己,让自己再正常点、普通点,比如,真的要正视自己父母天天催你的那些想法,谈了朋友没?啥时成家?啥时生娃……
3返乡青年的三种主要类型
新时代返乡青年,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地分析一下我们各位的实际经验情形,分析一下大家为什么要回到村里去?为什么要干这些事儿?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显得还能待得下去?
梁少雄,作为一个本科生,为什么会愿意返乡?而且还能找到媳妇成家生俩娃,还一待就多年,而且有了一个城里人奋斗一辈子都不敢想像能得到的超大院子?为什么刘巧珍这种农村小媳妇,不把孩子老人留在家里跟老公到城里打工赚钱,反而与家人能在村里待着一起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地过日子?还听说像郝冠辉这种青年里的修行人,每天光打坐就几个小时的,这么一个人是怎么把他的沃土工坊生意做得那么大?当代有点经验的返乡青年,在创业之中是如何将自身的生命历程,与习近平新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我按照他们从事的工作特点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产业发展型——即以主流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返乡创业类型。这是从经济角度而言的分类。90年代到现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是主流,其中有一股清流,即成功从事了可持续发展的涉农企业创业的一群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总会有人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反思,都有对先从事主流行业,最后从事涉农产业的一套反思性叙述。这些人个人的威信、权威和素养,尤其是他们曲折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成绩,实现了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法则。他们是非常“圆润”的,懂得如何跟各色人等打交道,他们跟政府、企业、外在的市场以及当地农民配合得十分默契,其中一些人是市县乡人大代表,也是政府极力扶持并推出的经济能人,每个市县乡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也是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涉农产业的时代担当力量,更知道主流食品安全的问题与成本,他们更知道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毒害,更知道主流医疗存在的严重问题,他们甚至在创业市场上有定价权。各位需要关注这个群体,积极地研究他们,向他们学习讨教,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可以协助各位更好地与资本和资源打交道的人。
第二种是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型。这是从生活角度而言的类型。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人,大都是由于自己或者亲人身心健康出了问题才不得不返乡的。那么这些注重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的青年群体,觉得其他事物可能都是外在的,只有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和谐才是内在的,因而通过返乡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个群体的第一阶段,因家庭和人生变故而返乡;第二阶段,把建设和谐幸福家庭作为重点;第三阶段,从自身健康生活出发进行生态创业,包括多样化有机种养、手工加工、道义流通和家庭综合农场等的多样化创业探索。这种类型倒应了你们今天唱的歌词——“每个人头上一片天,每个人心中一块田。”
第三种是成熟理念主导下的综合开拓型。这是从思想建设角度而言的类型。比如何志雄、梁少雄、郝冠辉、石嫣等这些受了以温铁军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乡建人影响的人。这些人是先有理念、想法和思路,是由理念主导的乡村建设青年群体。他们的实际切口是城乡协同理念,这些人内心坚信的宏观理念或理论,甚至信念力量,支撑着、推动着他们的各种各样因缘机遇之下的人生行动、社会实践,成为他们从事文创旅、微型创业、中国CSA等各种新型创业尝试的心灵支柱。这个群体的形成经历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普遍有三农社团下乡的经历;第二阶段,他们有宏观的视角和相对成熟的理论思考;第三阶段,进行城乡协同发展的多元创业。
简单总结,分类不是把大家截然分开寻找不同性,而是为了找大家的共同性,共同也就是大家都返乡了,返乡不只是一种心理返乡,也是一种实践返乡,更是让自己的身心和谐、家庭幸福,并能够获取经济利润的,也就是让自己成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那条大道上的“一”的返乡者。不管我们从哪个点切入,分类是为了找到各位的共同性,实际上就是要找到那个“一”。
最近有几个要入党的大学生找我谈话。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入党,他们就说了很多正确的理由。而我认为自己之所以选择要成为一个共产党员,源于我们生活在共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呼吸、共吃一个食堂的东西。我们与这个时代能分开吗?我们与脚下的土壤能分开吗?不能。我们能与给我们做饭的、帮我们搞采购的、给我们做衣食住行的各条产业战线的人们分开吗?不能。习总书记说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得真对呀,这其实是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本来特征——是共而非“分”的特征。所以“共产”就意味着我们是一个“一”,没有什么时代比现在更需要年轻人积极加入要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产党啦!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乡村建设,就是试图改变乡村的现状与命运,让乡村变得更好、更美丽。我们这些小人物在返乡创业中有一些小经验,小喜悦,小烦恼,其实这些都与当前的“国运”是密切联系的。
祝福大家。(此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在2019年9月5日上午“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开幕式发言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已经本人修改。)
编辑:钱娇socialwork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