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小伙伴问我“换了那么多家社工机构,为什么还一如既往地选择做社工?”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社工是我步入社会以来最熟悉、最用心、最努力干过的行业,而我不舍得离开它。”
社工专业毕业出来的我,不知不觉中在社工行业的道路上,攀爬行走了两年。在这期间我换了不下4家社工机构,心里总有一个疑问,“我真的适合社工这个行业吗?”。在这个夏天,我误打误撞地加入到了“双百计划”。还记得到岗的第一个星期,协同者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选择来‘双百计划’?”我仿佛找到了内心疑惑已久的那个答案,心底的那一句,“我不想再做锦上添花的服务了,我要做社工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让我意识到,自己喜欢这个行业并且愿意去深入探索和挖掘。
与社区的小故事
8月26日,我来到了珠海市吉大街道社工站报到,街道分管领导考虑到社工站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很多工作不容易开展,于是我跟着社区居委会的“元老们”进行民政知识和政策方面的学习。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很快地熟悉适应了陌生的工作环境,开始了解社区情况、收集社区民政对象信息资料。在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调查中,我接触到了社区很多的残障人士,近一步地了解到了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同时也借此契机让他们认识、了解到了双百社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居委会对我开展工作的支持,让我感到温暖而不孤单。在我需要入户探访时,他们积极地陪伴;在我咨询政策制度时,他们耐心的解答;还有主动带我探访社区的低保户等。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为我坚守社工站的动力。
热情似乎是打破陌生,拉近距离的催化剂。一个热情的招呼,让居民群众感到亲切、温暖。游伯,今年已经90多岁,性格开朗,身体健康,但记忆力不太好,是居委会的常客,每天他都会来居委会与工作人员打招呼、拉拉家常。有一天早上,游伯照常过来居委会,与居委会的每个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唯独没有和我。他朝我东看看,西看看,在我座位旁反复徘徊、观察。我被他的举动所吸引,朝他笑了笑,主动地和他打了招呼并介绍了自己,开玩笑地说:“您怎么都不和我打招呼呢。”后来我才知道他因为不知道我的名字,怕认错人而不敢打招呼。由于他记忆力不太好,时常会忘记我的名字,每当他来居委会,我都会主动热情地喊他一声游伯。有一次,他拿了张纸和笔,让我写下名字和电话。他说:“我记性不好,记不得你的名字,写下来时不时看看,就不怕不记得了。”在那次之后,游伯每次过来居委会,都会开心地喊我的名字与我打招呼……
单车为伴,行走社区
在我了解到社区布局及范围时,我不禁感叹道:“这是我见过最大的社区了,面积约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有1万多人!”。记得第一次走访社区,我用了将近4小时的时间,才走了不到二分之一的社区,这使我想在两天时间内走完整个社区的想法,变得有点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于是,我调整计划,争取在一个星期内将社区走完。幸运的是社区共享单车资源充足,为我走访社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有了单车的动力,仅仅四天的时间,我便掌握到了社区内18个小区花园的具体位置,同时也了解到了社区民政对象的具体分布位置,用“脚”画社区地图再也不是问题。
我所接触的社区
我所服务的社区,属经济水平中等偏上的社区,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在国外念书或长期在外地发展,有的甚至移民到了国外,留下年长的父母亲独自居住。而在这帮空巢的老年人当中,就有约20%的人为残障人士。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身体情况稳定,不要成为子女的负担。”
张伯今年85岁,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好,三室一厅的房子,设备齐全。他与老伴居住,老伴有较严重的心脏病,而他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子女住得较远。有一次他需要到医院做每10年一次的残疾证重新鉴定评级的事情,而他家离指定医院很远,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比较困难,便来到了居委会寻求帮助。在我与他聊到子女时,他提了好几次,子女工作很忙,有自己的家庭,不愿意自己的事情麻烦到子女,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最后我陪同了这位伯伯到医院完成了鉴定评级,也协助其准备资料交给居委会。尽管看上去这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却是他们确确实实所需要的。
后来我发现,有类似这种思想的老人很普遍。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病痛、难受、辛苦的一面展示给在外的子女,而是选择默默地承受。
蔡婆婆今年80岁,印尼归侨学历很高,曾做过学报主编。子女长期在国外工作,一年回来1-2次。婆婆因双腿静脉下沉,行动极其不便,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疾病。每天需定时服用药物,维持身体各项指标的稳定。婆婆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给孩子们带来麻烦和负担。她说,有一次她在家里摔倒,身边没有人,她喊了很久都没人应答。幸好她有将手机时刻带在身上的习惯,拨打了小区物管的监控台求助后,小区保安破门将她送到了医院。最后,她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子女,为的就是不想让子女为她操心。
社工心得
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了社区很多人,聆听到了他们生活中的故事,了解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和所遇到的困难,这让我对社工这一份事业和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越来越清楚地懂得社工的专业性,不再认为社工的工作只是为居民开活动,与居民聊天。
随着人的衰老,身体风险是呈指数级上升的,每一位老年人都几乎有着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每天需要通过吃药来控制身体的各项指标。一旦身体状况恶化,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生活也随之一起失控。
看似独立坚强,实际柔弱无助的他们,其实需要他人的陪伴和照顾。作为社工的我们,在他们伸出求助之手时,及时的抓住并提供照顾和帮助。一件看上去普通的服务,却能温暖到他们的心窝,给予他们支持和力量。
每了解一段生活故事,感觉自己都能够收获良多。俗话说:“想了解一座城,并非走马观花,而需用心感受。”就如同我们,当你融入到社区,融入到居民的生活,才会对社区有更确切的了解和更真实的感受。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却有无限的可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心、努力地坚守社工站。落地生根,与居民同生活,努力做到让广大居民群众认识我们、认同我们和接纳我们。同时有着政府、各级领导以及双百计划项目办、地区中心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和步伐。
编辑:吴贤亮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