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不要动不动给社工套一个新概念

社会工作到底是方法还是视角,或者是理念?我想都是。正是因为这一点,因此现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貌似走向了“玩概念”的地步。我曾在《社会科学报》上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学术语言的贫困》,其也是批判这个现象。具体说的是什么问题呢?不停地变换和包装旧有的东西去来产生新的东西,这个“旧瓶装新酒”有什么区别?同时,一个事情还没做好,就马上搞出另外一个概念出来,大家一拥而上,觉得这个新概念好发论文,因此看起来热火朝天的某些分支社会工作发展,其实不过是昙花一现。

假如真正的站在新时代的脉搏下来考虑社会工作对于社会治理与发展的作用,这些新事物的产生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新事物对于当前的社会工作的“聚焦”是存在撕裂与分解作用的。而我们,更应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一些社会比较重要的方面,如困境儿童保护、老年康养、青少年犯罪与矫正、社区治理、医患关系、禁毒等。(我只是在此列出了一些旧有的,比较重要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别的更为重要的内容。)

我们有无发现一个问题: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分支已经足够多,而且似乎成为万能的,什么都可以和其叠加与交叉在一起。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学科发展应该有的现象,一个学科的成熟,不在于学科分支过多,而是有主要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我自认为社工的理论体系还是不够成熟)、专业方法等。如果社会工作和什么都可以结合,这并不利于其发展,因此人为的将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套在社会工作上,会得不偿失。这是研究者应该警惕的。

与其创设一个概念,不如扎实的做点事情。事实上,社会工作最为重要的作用,无非是和时代、国家、政府等一起,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发展社会。在和政府的关系上,它主要起到的是帮助者的作用,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无论你用什么分支社会工作去“折腾”,都不如加大力度进行一些政策倡导,因为主导者是权力者。但二者也应该分清边界与角色。

社会工作的未来,无需“浮躁式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概念自觉或本土化,当然和中国社会问题密不可分,但无需“什么都参与其中”。我认为,将学科的发展,聚焦化、明晰化、理论体系完善化,且不玩“新瓶装旧酒”就已经是社会工作者们目前最大的学科贡献了。同时,我们还应该问问(回到开篇所述),“玩概念”——到底是为社工的发展在努力?还是为自己的学术发表在努力?如果是后者,我觉得不太道德,社工必将会被玩坏。

编辑:吴贤亮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不要动不动给社工套一个新概念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