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胡玥: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卫生中心的几点思考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 胡玥

观看了纪录片《人间世之笼中鸟》之后,触动很大,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精神病患者以及他们在精神卫生中心内的治疗和生活状况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是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们得病后的状态我们也都有一定的了解,陌生则是因为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其实是一种躲在远处的窥探抑或是想象,许多人是通过“耳闻”、短暂的接触而形成了对精神患者的印象。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生,在观看纪录片之后除对影片内容有许多感性认识之外,更需要从专业自身的视角出发,挖掘问题,寻找社会工作能够运用学科优势发挥作用的地方。

影片中展现了多位精神病患者的状态,他们有着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背景,除了精神病患者的状况,我们还可以看到精神卫生中心的机构运营状况及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等,这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在这个独特的世界中社工是可以从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出院后的社会融入、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的减压工作、精神卫生健康内容宣传等多方面开展工作,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但是具体如何开展以及开展后能否有积极的效果实际上是很考验从事这份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力的,因为在特殊领域开展社会工作,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对所进入的领域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相信这也是医务社工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医务社工作为起步和发展中的专业,笔者认为,我们在介入相关医务领域的早期应该放下所谓“不懂医学”的心理包袱,更多的是从自身擅长的事情做起,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工作做起。下面希望通过结合影片中的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来进一步阐述上述观点,探讨医务社工可以在那些方面介入到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中。

在影片中有这样两个情节,一个是老伯的女儿在将父亲送入精神卫生中心后,刚开始是按期缴费,后来是拖欠费用,在影片拍摄时变成了彻底联系不上。另外一个情节是患者们排队给家人打电话,他们对亲情的依赖和渴望令我特别动容。出于刻板印象,我们往往认为精神病患者是“六亲不认”的,他们已经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相信这样的看法即便是在患者家属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影片我们不难发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疾病而言,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在患者入院后对他们的探望和陪伴是较少的,有些家属甚至是连患者电话沟通的需求都难以满足。

从这两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无论是物质支持还是情感支持都是欠缺的。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就是社会工作介入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社工介入的优势

通过医生对于催缴医药费时的无力感而言,不难发现医生也是有其专业特性的,医生的工作更多是专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同时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员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催缴医药费的工作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沟通协调的,这才导致目前医院对于恶意拖医药费的行为更多的只有无奈,而这种恶意拖欠行为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健康运转。

另外对于家属能否给予患者充分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往往也是医护人员难以去影响的,虽然医生在医嘱中都会要求家属要积极配合,但是家属具体该如何支持以及后续的坚持状况,医护人员缺乏额外的精力去引导,这类对家属的沟通和引导工作也并非是医护人员的专长所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恰恰能够看到社会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是有自身优势的:

(一)“助人自助”的理念更有利于以患者和家属为核心和出发点,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信念和状态。传统医学治疗方式很大程度还是以医生、医学治疗为核心,患者和家属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参与的态度,社工运用自身独特价值观更有利于发掘潜能,帮助他们在情绪、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

(二)注重沟通和共情,社工可以利用专业的沟通方式同患者家属建立起更加自然、丰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家属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同患者家属一起探讨和发现家属的重要作用。

二、社工介入的具体方法

社会工作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并非是说我们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去“催款”或者督促家属给患者打电话,我们应该将所有涉及到家属的工作整合起来,去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模式。社工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人在情境中”,人在患病后的治疗、康复也不应只是单纯的医学治疗,家人的支持、家庭的氛围同医学治疗应该是协同进行的,尤其是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本身就同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因此社工的介入可以从家属工作入手,结合影片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社工介入的具体方法有如下思考:

参考医学上通行的对于患者进行详细记录的档案管理方式,我们也可以对患者家属采用类似的档案管理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家属在治疗一开始就成为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完成按时吃药、理疗、锻炼等一系列治疗任务,患者家属同样需要有一整套的“治疗任务”。患者家属的档案管理就完全可以由社工去设计和主导,具体的档案管理可以包括:

1.入院访谈。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发病原因、家属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病人病情的认识等。

2.明确患者家属的责任和任务,包括具体支付医药费的时间和方式、对患者合理的探望频率、同患者相处的正确方式等。

3.签订档案管理协议。将患者家属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化、书面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整个诊疗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患者家属的一种约束,使其保持一直融入感,防止其形成送病人入院后自己就不用再参与的认识。

4.档案记录。在正式开展治疗之后,社工应保持同家属的积极沟通,对于家属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些记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以为医学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患者、家属、院方间建立起密切的沟通联系。同时对于家属的负面行为,诸如拖欠医药费、虐待患者等则可以利用录音等方式进行证据型记录,对于行为严重者可以诉诸司法途径,最大限度保护各方利益。

5.出院后的跟踪。结合精神病患者在康复和社会融入方面的特殊需求,对患者家属的档案跟踪也需要延续到出院后,形成短期、中期、长期不同频率和方式的跟踪记录,继续进行指导。

以上是结合纪录片以及笔者在医院进行医务社会工作的实习经历,对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卫生中心的优势和途径的一些简单的思考,我国医务社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空间和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一阶段我们不应该好高骛远,更多是抱着探索和成长的心态去不断寻找自身的定位和价值,逐渐形成可行性高效果好的工作方法。

编辑:钱娇socialworkweekly.com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胡玥: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卫生中心的几点思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