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会工作观察:疫情之下的反思

2020注定要作为一个重大里程碑载入史册,它将影响世界,也将改变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终命名COVID-19;病毒命名SARS-CoV-2)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大考”,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中国当代史上可说是前所未有。在各行各业遭受重创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学术界也面临重大而紧迫的研究挑战,包括生化医学与科技管理(病毒来源及抗病毒攻关等)、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治和疫情预警等)、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舆情透明与法制共建等)、社会救助与应急管理(医疗保障与慈善组织等)、社会服务与精神文明(社区建造与核心价值等)、经济发展与财政管理(小企业扶持和公平分配等)以及总体公共政策研究(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GPP向全民健康倾斜补齐短板等等)。把疫情之下的认识与反思置于这样的大格局之中,未来对于2020年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恰当的评估。从国际上看,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public health social work)所受到的重视(如美国把社会工作看作是卫生健康的一个核心专业 -“social work as a core health profession”)以及各国社会工作界对COVID-19 的反应(如澳大利亚社会工作首脑理事会Council of Heads of Social Work刚刚就华裔歧视潮发出的“关爱”呼吁),为“社会工作在这次疫情不同阶段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专业服务视角。大难当头须全神贯注,而应急过程又可能把坏事变好事。前提条件是万众一心汇集智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此意义上,疫情又为科学研究、管理决策和社会参与提供了一个非常的机遇。

     首先,疫情未消且仍有高峰迭起可能,社会工作者要以各自专长的方式,积极而恰当地参与抗击疫情。如我在《探索与争鸣》公众号上所述,一方面,医护人员在一线诊断和抢救患者;另一方面,全民响应号召防护隔离阻断传染。前者争分夺秒,后者拖延时间,为的是同一个目的。在尚无特效药可用的情况下,维护身体免疫力同时提高心理承受力(流言恐慌等),以及利用假期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家庭亲友等),是每个人都应自觉努力并能长远获益的大事。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亟待救助的患者,则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社会工作帮助抗疫,医务社工和社区社会组织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首当其冲,对于保障疫区所需资源和患者所需照顾的燃眉之急起到了重要的沟通、协调、服务和督导作用。社会工作者搜集信息了解需求,募集资源组织志愿者,参与非常时期社区管理,并直接服务居民家庭和个人(包括生活必需、心理辅导、在线咨询、设计网课等等)。虽然大家都希望“拐点”早日或已经到来,也有专家预测疫情很快会结束,但节后返程复工开学等又带来新的挑战,做最坏打算仍然是共同防守的底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伤亡,是社会的重大损失;同样,社会工作者在参与抗疫的时候,也必须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才能有效帮助他人,避免反而添乱。

     其次,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与资源募集(医疗保障与慈善组织等)、社会服务与精神文明(社区建造与核心价值等)等各方面都具有义不容辞的专业引导责任。在发达国家,专业社会工作是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英国的emergency social worker职业),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方面(又如美国急诊科室emergency department/room里的社会工作者岗位),对于早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紧急病/案例防止事态扩大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当前疫情不幸大规模爆发、社会活动大面积停摆甚至社区住宅封闭、社会心态普遍担忧导致流言恐慌高涨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最高级别的应急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力量实行最严厉的隔离管控。一方面,这种非常决心与正面效果,体现了中国特色举国体制的巨大威力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客观好评;另一方面,矫枉过正时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或负面因素,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会时有显露并在国内民众中造成很坏影响。又非常时期的一线工作,专业边界很容易弄模糊,社会工作者无暇刻意与非专业人员时时做区分。但是,坚持专业价值和职业操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底蕴和领导力,是每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影响和教育团队其他成员、防止和纠正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如地域歧视、社区滥权、暴力执法等等),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基层监督与保障作用。在这点上,社会工作者绝不可对执行过程中的违规侵权现象视若无睹,甚至助纣为虐。这里还要指出,即使是不同的专业,对于正确执行的理解也可能会有不同,包括社工与行政/执法专业人员等等。团队中求同存异以实现跨专业合作很有必要;但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大家深刻理解社会治理的真正含义,须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理念。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与医护人员、心理学者等助人专业(helping professionals)有许多共同之处,要特别加强合作共同抗疫,并实现良性社会治理。

     第三,有条件的社会工作学者在非常时期,应该抓紧时机针对重大而紧迫的实务与理论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在疫情后期及过后,更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微观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社会政策以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问题,包括与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公共管理学者等进行研究合作。有如我在《探索与争鸣》公众号上所述,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特别是2020年1月21日以前),并不仅是医学科技和公共卫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有学者评论,这一场灾难,把中国文化中的美丑善恶是非真假翻了个底朝天,把社会秩序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把社会动员与保障能力的虚实全面展示;并不见得都是坏事,能导致积极意义上的改革重组。但要敢于提出问题并深究其原因,包括疫情前期防控机制的重大失误等等。唯有面对现实认清国情,才会迎来更加持久健康的社会发展。防控医治责任的落实和追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在公共卫生等方面管理以及疫情预警和抗疫保障中的作用,也需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研究。社会工作者在参与抗疫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能为改善公共卫生与健康以及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包括信息共享与法制共建等)等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承认和发挥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发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短板与缺陷,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为系统客观的科学研究和进一步改善国家治理及党的领导,提供广泛深入且不可多得的社会认知基础。从当前现实来看,疫情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在节后扩大规模,并逐步显现出来。开学复工等日期延迟和限行令继续等等,已经明确;而何时能恢复正常社会经济运作,尚有不确定性。这个时候,社会工作者利用当代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包括帮助开通网上政务服务、提供平台为调集应急物资精准驰援服务等等,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对于发展社会服务包括居家/社区照顾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国情中最为迫切的一点,是亿万底层民众的生计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在为就医和谋生发愁,并非一句“对中国经济影响是短暂的”所能轻易带过的。在这点上,社会工作研究大有用武之地,不仅能就公共卫生的核心问题向政府建言,而且对于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的美好理想有积极推动作用。总之,要把坏事变好事,必须善于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科学的态度、历史的洞察和国际的视野认真研究,则是最佳实现途径。

陈社英,美国佩斯大学公共管理终身教授、前学术副校务长,清华大学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社会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任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社会工作与心理卫生课程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人口老化与家庭变迁、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社会治理与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发展战略、高等专业教育及社会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等。

作者:陈社英

编辑:尤希socialworkweekly.cn

赞(2)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会工作观察:疫情之下的反思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