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面对要多元介入的案主,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 | MSW旁听生

面对要多元介入的案主,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

文章导读

有时实践得越多,越感觉自己无知,「旁听生」栏目就是回应这件事,邀请 MSW 在读学生,把所学课程吸收转述,分享给行业内有学习需求的伙伴们。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系统学习你会怎么做?把所有经典拿来逐一拜读?可以,但没必要,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教材,但读教材太枯燥,东西也不一定都适合,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有个人替你去学,转述给你,我们就要做这件事。

来看完整版

以下内容来自江苏师范大学 MSW 在读学生顾妍、李浩岩《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转述。

01

认识事物——案例展示

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展示了一个具体案例,大致内容如下。

案主今年 8 岁,上二年级。母亲于 2009 年出去以后没有回来,怀疑被拐卖。父亲是入赘进来的,母亲走丢后父亲也离开了这个家,有新的相处的人(未结婚),几乎不会回原来的家庭看望孩子也不给抚养费。

现在案主由爷爷奶奶(案主母亲的父母)抚养。父亲原先开了绣花厂,离开家时也将绣花厂搬走了。爷爷奶奶没有低保,说是要面子,生活状况较为拮据。案主性格活泼开朗,小学一年级围棋比赛得过奖,也很喜欢画画,觉得父母不负责任,不愿意和父亲交流。

根据这个案例,大家都设计了自己的服务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问题分类型,将案主的问题分为生活、教育、心理、家庭关系等方面。这是完全根据案主的问题来一一对应解决方案。
  • 方法类型,并不将问题进行分类,而是将服务方案分为资源链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所有的服务方案都归类到这三类方法中。
  • 生态圈型,描绘案主的多层生态圈,并进行相应的服务。
  • 目标型,根据案主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来设定不同的服务模式。比如短期的用任务中心模式,更加迅速解决问题。长期的用心理分析模式,做一种长时间的持续的服务。

可以看出,这个案例是一个多元案例,拥有:

  • 多元主体——孩子、爷爷奶奶、爸爸等
  • 多元路径——通过法律途径或是通过其他路径
  • 多元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医院资源、政府资源
  • 多元目标——案主经济得到保障、心理健康成长、发挥自我优势等

在这种情况下,最初也就是最普遍的方法也就像以上同学们列出的一样,几乎事无巨细,案主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包含到,社工几乎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这些方法肯定是有效的。这就像是鸡尾酒疗法,因为案例需要多主体、多目标等进行多元介入,也就是说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在以上列出的这么多方法中,总有一款方法是能起到作用的。所以在不知道哪一种方法最适合案主时,列出所有的方法进行多元介入,不断试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社工机构不可能每个案例都这样去跟进。

既然这样,那在这个面对这个多元介入的案例时需要如何做呢?

02

掌握实务——掌握核心思路

首先,需要认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生命周期。这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周期的。社工对未成年人案主所做的服务不光要服务他的当下情况,还要能在他的这一段生命周期中起到作用。

举个例子,在中国大陆对未成年案主的服务通常是延展到 18 岁。因此,必须考虑到生命周期的问题。当进行当前服务时案主 12 岁,社工不光应该对 12 岁的问题进行干预解决,还应该能设想到案主 15 岁会面对那些情况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性或发展性措施。

第二个是历史思维。这是说社工在面对案例时需要有前推的思维。例如此案例案主现在 8 岁,而问题却是发生在 2009 年也就是案主 7 岁时。案主一年前和现在面临的状况可能不相同。因此要进行前推,还原到当时情境中才能还原问题,做出更好的服务方案。

基于以上两点,在本次案例中,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生态问题。其家庭的结构有可能会伴随他到 18 岁,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那家庭的影响会不断延宕下去的。因此,本次案例中案主本身性格外向活泼,心理状况也很较好,并没有太多需要介入的,介入的核心需要放在家庭结构问题上。

在家庭问题上,我们一开始都忽略了一点——父亲是入赘的。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入赘的原因是家里没有儿子,没法传宗接代。本案例中案主父亲入赘后一直被案主母亲瞧不起,后来开了绣花厂可能也是为了获得家庭地位的提升。

家庭中,经济上爷爷奶奶依靠父亲;文化上爷爷奶奶对父亲有歧视。这个逻辑下,父亲入赘无非是解决生活性难题,因此当母亲走失,家庭无法正常运行时,“搬厂”“离开家庭”是必然出现的结果。

另外,爷爷不愿意领取低保因为觉得没有面子。为什么不去申请低保?因为低保是绝后的人才会去申请。孙女是女孩,如果去领低保就看出来他们“绝后”了,很没有面子。这种必须要有男性传宗接代的思想对家庭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本次案例的核心关注点应该是家庭抚养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设想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从解决核心问题也就是家庭问题入手(这需要爷爷奶奶以及父亲都愿意社工介入家庭抚养问题)。

因为案主现在 8 岁,她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当案主 15 岁时正值青春期,她的问题谁来解决?靠她已经走失的妈妈还是已经年迈的爷爷奶奶?社工在进行服务时不能仅对案主现在 8 岁的情况进行干预治疗,还需要能够设想到她 10 岁乃至 15 岁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对此做一些预防性以及发展性工作。

另外,就像上述所说,这个案例发生时案主 7 岁,社工还需要有前推的能力,考虑到案主 7 岁时面临的状况。不论是从生命周期还是历史思维来看,案主的家庭问题不进行解决,那么这种延宕性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很可能会伴随她的 8-18 岁整个成长周期。

因此,如果要想解决核心问题,就必然要分析她的家庭现状。案主现在的情况是父母未离婚,父亲不付抚养费,爷爷奶奶进行抚养。这一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伦理相背离。抚养问题从道德层面很难进行决断,走法律程序是最好的方法。

这样的话还会出现两种难题,全部由父亲抚养或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如果由父亲抚养,我们需要考虑父亲和案主感情并不亲近,能抚养好孩子吗?如果由爷爷奶奶抚养,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年龄都较大了,能抚养案主多久,这之后要怎么办?社工需要对这两种情况都做出应对方案。

第二种,不从核心问题入手(爷爷奶奶以及父亲方不愿意社工介入,不想走法律程序。这种可能性极大,这是一个经济角色和文化角色纠缠的问题)。

这时候,如果核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社工要做的就是让问题的后果不出现或是缓解这些后果。确定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可以按照正常的微观(小组、社区)、中观(资金、发展支持)、宏观(政策申请)途径为案主提供服务了。

这里最好不做个案,避免标签化的影响。小组一定是生活化的小组,一定是生活化的社区,这样才能够让案主不会感到被特殊化。因为社工一定会退出的,生活化的支持可以让当地志愿者在社工离开后快速接手。另外,支持体系一定是“恒常”的,要持续性才有效。

03

抓住要务——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在本次课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社工要运用生命周期以及历史思维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够将问题进行前推或是后移,成功开展预防、干预以及发展性服务。

第二,社工要用结构化的思维。不能够见招拆招而要将整个问题连起来分析,以确保服务的连贯性。

第三,社工要分清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核心问题。如果核心问题无法解决,那么要最大限度的缓解问题带来的后果,做到问题依然在,但安全相伴。

复习江师大 MSW 旁听生栏目

高级社工实务的反思与内涵:事务、实务、要务

中国式社区中,社工是撬动社区的“社基米德”

青少年社工在具体实务案例中怎么应用?

小组工作的核心不是人或活动,而是结构

医务社工不是医院社工,结合案主工作与社会化支持

不同出场范式下,本土化社会工作有什么特征

找到驱动力:多元协作怎么避免变成多元干扰

避免机械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案主的多条生态链

主编:李冉(lr719202192)

分享到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More we share. More we have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面对要多元介入的案主,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 | MSW旁听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