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征文通知:减贫、发展与慈善 | 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2020

东西方慈善文化对于世界公益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又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基理。为了促进东西方慈善文化的对话,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在新时代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将于2020年12月在福建省晋江市联合举办“减贫、发展与慈善: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2020”

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旨在为促进中华慈善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慈善文化开展交流互鉴、合作共进搭建一个高端的国际性学术平台。现面向学界征集会议论文,诚邀不吝赐稿,参与论坛研讨。

一、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

二、论文参考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贫困与反贫困:文化演化与前景
  2. 反贫困事业与发展介入的全球反思
  3. 贫困、国家治理与慈善
  4. 慈善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5. 志愿服务与社区慈善
  6. 灾害与慈善:文化相关性
  7. 慈善:本土与全球化
  8. 东西方比较:针对贫困的慈善范式的历史变迁
  9. 东西方慈善:逻辑起点与文化差异
  10. 其他相关议题

三、论文投稿要求及学术规范

  1. 提交的论文应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过。
  2. 稿件第一页应包括以下信息: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电邮地址。
  3. 稿件第二页应包括以下信息:文章标题、中文摘要(不超过200 字)、3-5 个中文关键词、英文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英文摘要(不超过150 字)。
  4. 文章凡采用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 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5. 论文篇幅一般不超过20000 字。

四、提交论文的方式和提交时间

  1. 提交方式:论文摘要及论文全文,请以A4 纸页面电子文本方式提交(请以WORD 文档形式作为附件,邮件和文档主题请以“论坛征文+作者姓名”方式命名)。
  2. 提交时间:请于2020 年9 月25日之前将论文全文电子版发送信箱:EWPCIF2020@126.com
  3. 如有疑问,可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联系人:傅先生

      联系电话:13911419920

      联系邮箱:fuxj@cass.org.cn

      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

      联系人:徐女士

      联系电话:15311540564

      邮箱:xuhuitan@amity.org.cn

五、其他事项:

论文将被收录到《东西方慈善文化论国际坛论2020论文集》中。

六、关于论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互助互济、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义举善行源远流长。中国近代早期的社会学家朱友渔将“仁”视作是中国慈善精神的源头之一,可以说,慈善与中国人民的生活、传统、民族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从中衍生出赖以发展的能量、指导原则和各项特征。从历史来看,慈善当之无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里的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与文化活力。这突出表现在,慈善虽在全能国家主义的强势下曾一度沉寂乃至中断,但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思想解放,它又迅速地焕发了活力,走向了复兴之路。

经过四十年发展壮大,慈善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股重要参与力量,慈善文化的培育、传播与理论研究也成为了中国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并予以支持的一项事业。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的第八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公益慈善发展在不断与西方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逐渐走出自己一条基于中国的本体发展出来的独特的东方道路。这条道路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大众参与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平民慈善,强调大众慈善与社区和社会建设、社会组织发展相衔接,强调以脱贫为重要目标,物质和精神多层级、多元共荣、和谐发展,从而将传统慈善的理念和文化带上了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的现代慈善发展之路。

中国的慈善文化不仅仅揭示了中国的基体的特定的存在,也是亚洲区域以中国为方法揭示亚洲与欧美国家在本源上就拥有不同文明的重要途径。正如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大家沟口雄三所指出:中国的基体是在中国特有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互动下形成的,具有历史延展性、可持续性和蜕变重生性,以中国作为方法,可以延展到整个东方文化,寻求其内在的文化基理如何塑造了民族和国家。

中华慈善文化的影响辐射到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与各地的文化相互交融,于是形成了东方慈善文化的脉络,但是未能深入发掘东方这一文化脉络的起因,即中国慈善文化深植的土壤、环境与人的互嵌,是如何在千年历史变迁中绵延不绝,终成一体即中国基体的。东西方虽然共享慈善价值,但却有着卓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的基质。正是基体和基质的不同,成为东西方慈善文化可以也应该进行相互对话的基础。通过和而不同的相互对话和交流、学习、才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形成交汇之势,慈善文化也日渐成为人文交流的亮点。慈善领域的创新合作对于创造和维护民心相通的友好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倡议发起的,旨在为促进中华慈善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慈善文化开展交流互鉴、合作共进搭建一个高端的国际性学术平台。

“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202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联合主办。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征文通知:减贫、发展与慈善 | 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202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