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顾东辉:社会工作在抗疫中的专业参与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顾东辉(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编者按】疫情之下,“复旦通识”组织“学人疫思”系列,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校内不同学科的教师撰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学术兴趣出发,对疫情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新冠肺炎是中国近期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目前,抗疫之战正进入转型阶段,继续抗战是社会工作行业乃至全体国人的职责使命。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原发于英美、继发于多地的利他专业和职业,也是中国社会建设和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可以按人群、议题、技术等分类,前者如协助抗疫医护人员应对工作压力,中者如针对遇难者家庭进行哀伤辅导,后者如针对单位职工开展疾病防控教育。社会工作者则可称为“人类幸福工程师”。

社会工作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疏解问题与促进成长的目标融合。疏解问题是任务目标(task goal),即协助服务对象满足需求;促进成长是过程目标(process goal),即助力服务对象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得以改善。两个目标充分融合,具有与“教书育人”相通的意境。

社会工作的核心特征之二是助人自助和促境美好的方法兼顾。助人自助的英文原词是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我们时有耳闻的“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吃小亏,占大便宜”、“积阴德,子孙发达”并非助人自助,而是“助人者自助”。精准而言,助人自助应该表述为助“人自助”,即协助受助者增能(empowerment)从而能帮助其自己,有“自力更生”的意境。促境美好就是推动外在场境因素的优化。社会工作以“人在场境”(person in environment)框架解读困境。其开山鼻祖之一理奇蒙(Mary Richmond)100多年前就发现,需求不足乃至贫穷主要源于非主观因素。具体而言,一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外在因素的变化,如新冠肺炎突发、经济危机出现;二是非可控个人因素,如身体残疾、能力不强。因此,改变宏观环境是疏解个人困境的主要手段。社会工作的“人境共变”特性,使其与旨在改变个人的医护服务有所不同,也与重在改变场境的公共行政存在差异。

服务参与:把握社会工作的抗疫行动维度

社会工作兼顾因疫而困的多类对象。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不少受影响人群都属于社会工作的潜在对象。(1)优先和核心帮助在院病人、疑似患者及其家属。“急者先助”体现了需求导向的公平原则,兼顾家属又体现了“家庭为本”的文化特性。(2)补偿开展针对原有人群的专业服务。许多人群在疫情期间并未被视为服务对象,但也面临某些方面的弱势状况。具体而言,涉及滞途人士、一线救护的医护人员、参与事务的各类人员(包括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交通管理人员、相关公职人员、志愿者等)、自助应变的社区居民、其他病人及上述人员的家属。(3)适时启动针对新增人群的相关服务。在境外人士不断涌入的转段时期,入境人员、海关和机场工作人员、转运服务人员及其家属就成为新增服务对象。目前,上述三类人员并存,均属于社会工作的潜在对象,适度覆盖、梯次兼顾是社会工作的应有策略。

社会工作积极应对服务对象的相关问题和需求不足。人们希望满足“身心灵全人需求”(Biopsychosocial Whole)。社会工作从协助人境平衡出发(“灵”),助力心态积极(“心”)和身体康健(“身”)。在抗疫之战中,社会工作首先应对上述人员的“身心灵”问题,如体质下降、疾病发生、精神紧张、灾后恐惧、人际关系受损。社会工作可以关注上述对象的基础准备不足,如疾病和防控的知识不足、生活资料和防控物资的短缺、经济形势导致的收入不足等。社会工作也应该关注上述对象的日常生活事项,如儿童照顾、孩子学习、老人护理、个人学习、疾病康复、房子装修等。当然,社会工作并非万能,基于实力应对问题,正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社会工作灵活运用多类助人利他的工作技术。面对因疫而困人群,社会工作往往采用五大策略。一是以个人为对象,开展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抗病协助、危机干预、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等直接服务;二是以小群体为对象,组织互助群体、支持小组、成长小组等,并基于团队动力而疏解关注对象的困境;三是以大群体为对象,开展各类心理支持、抗疫知识培训、医疗政策咨询、社区治理参与等相关工作;四是聚焦服务行政,参与抗疫方案的顶层策划,链接、募集和发放各类资源,联络卫健委、民政局、街镇社村等相关各方,开展抗疫效果动态评估,进行媒体宣传等;五是建议医疗保险安排,倡导抗疫成本支付政策,促进医疗政策优化,呼吁相关立法等。其中,前两种属于临床社会工作(clinical social work),以改变个人为主、优化场境为辅;后三者属于宏观社会工作(macro social work),以改善场境为主、促变个人为辅。

在抗疫之战的转段时期,社会工作者正由后台走向前台,服务对象正由重点拓到全面,实务方法正由线上为主转为线上线下兼顾。

各美其美:认识社工抗疫的专业优势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全国MSW教指委在2月24日给“全国社会工作者和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师生员工”的倡议书提出,要“积极参与在地抗疫后续工作的顶层设计,继续开展针对病患及各类人员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及其他实务,勇于承担抗疫行动的行政事务,致力倡导有据可行的后续对策,助力工作对象积极自助,推进场境因素不断改善。”这些内容呼应了社会工作的方法特色和服务特性。

做可做之事,是社会工作面对“当时当地”的实践智慧。疫情期间,无论是全国层面和省市层面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大学社会工作学科还是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多采用线上服务和间接服务为主。这是社会工作疫情应变的理性选择。多年前,笔者就呼吁修正“有困难找政府、有困难找社工”等“施助者全责万能”的口号偏误。基于此理念,笔者在疫情之初就提出“进入主流系统、主担在地任务、吸纳强者参与、从事擅长事域、保证自我安全”的社工参与原则。根据此情此景,做好可做之事,帮忙而不添乱,既是疫情应对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当然,具有专业优势并不表明社会工作高于其他行业。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在近期撰写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武汉抗疫讲话的体会文章中指出,社会工作的抗疫专业优势表现在“与其他专业相比的服务特色”和“与非专业事务相比的技术长处”两方面。具体而言,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场域的专业助人行为,其对象是身心灵的“灵”,其主体是行动者与研究者的统一,其目标是疏解问题与助人成长的融合,其方法是人境共变,其伦理是整体理性。从而,社会工作就与回应“身”的医疗服务和呼应“心”的临床心理有所不同,与国家场域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市场场域的企业社会责任等也存在差异。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除了本文开篇提及的目标融合和方法兼顾之外,基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融汇社会工作的理论、实务和研究,也是其重要特征。

美美与共:加强抗疫行动的整体协同

新冠肺炎抗疫并非某类主体或某个行业的独立任务,而是各行各业的共同责任。在抗疫之战中,除了医疗诊治、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之外,还有私人场域的邻里互助、社会场域的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国家场域的政府救助和群团工作、市场场域的单位援助和社会责任等利他行动。

把握利他行动的本真内涵,是抗疫之战中社会工作和其他行动的应有智慧。原因之一是不同服务行为有相同发源逻辑。笔者在200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的《社会工作概论》之“社会工作基本脉络”章中指出,人类基本需要不足就可能导致贫穷,贫穷应对正是各类利他行动的原始动机。当然,主体有别,行动也就不同。原因之二是各类服务行为有相同实践框架,具体表现为主体、对象、伦理、目标和方法等五大要素,以及需求测评、方案制订、计划推行和评估总结等四个阶段。可见,不同利他行动虽异涵却同构。

领悟人民群众的目标取向和利他行动的目标特性,是各行各业横向协同的行动基础。民众有工具理性,较少关注施助主体与施助过程,而首要追求问题解决即目标达成。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和其余利他行动也多以民众幸福为最高目标,其伦理守则均认为民众幸福比行业发展更加重要。可见,施受双方均关注民众幸福这个目标,从而,不同利他行动就有了合作基础。

美人之美和美美与共,是抗疫之战中各域多业整体协同的理想境界。每个利他行业要积极自我增能,平视尊重他方,汲取他业之长,提升利他本领。与此同时,既然不同行业地位平等、目标相同,异涵同构,就应该基于本业又超越本业,强化多方协同,共促民众福祉。一是基于全国一盘棋原则,在党政部门统筹下,国家、社会和市场三大场域的相应主体基于公民责任和社会使命,在上下左右前后协同中承担整体抗疫系统的某个角色,发挥恰当的辅助功能。二是在本行业主导的抗疫行动中,积极倡导民众自助,适度吸纳他方力量,主辅配合,互相补台,以实现整体抗疫的最大效能。注重自我建设,尊重他业特性,强化多方联动,是实现抗疫胜利的组织基础。

综上所述,在抗疫之战中,武汉乃至全国的社会工作力量已经发挥了专业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疫转段时期,社会工作既要整合使用不同专业技术,又当与其他行业和主体携手合作。既基于专业又超越专业,既基于社工又超越社工,既服务又协同,是抗疫之战中社会工作参与的应有策略和伦理。

本文内容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提供,原题为《服务与协同:抗疫之战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参与》。

编辑:赵庆琳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顾东辉:社会工作在抗疫中的专业参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