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防疫期间 网络社会工作大有可为

社会工作的传统实务以面对面的“在场服务”模式为主。在防疫期间,社区呼吁居民少出门,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尽量减少人员接触,社会工作实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与社会工作“在场服务”相比,网络社会工作能够突破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无法面对面的空间限制,实现“缺场服务”,迎来新的发展。

  “网络社会工作”一词最早见于2006年吴小永《关于建立“网络社会工作”的几点设想》一文,但文中主要分析的是在我国网络社会初级发展阶段,建立网络社会工作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并没有明晰“网络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2014年,陈劲松在《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则探讨》一文中提出,所谓网络社会工作,就是以网络为媒介而开展的社会工作,即凭借互联网的各种技术优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遵循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殊原则,协助虚拟社会或者网络社会中的案主解决问题,是一种以网络社会中的个人、家庭、有共同问题的网络社区或小组等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社会工作的研究随之增多,其概念也越来越清晰。赵万林在《网络社会工作:概念、内涵与发展路径》中认为,网络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秉承专业价值、内化专业理论和习得专业方法的基础上,以网络场域为对象,通过网络化施助手段为案主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该定义囊括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施助手段的网络化、网络场域等三个要素。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价值观、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技巧等层面;网络化施助手段指的是“以互联网作为工具的社会工作”;网络场域是“以网络空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疫情期间,人们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网络上,这为发展网络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社会工作实务的融合发展能很好地突破疫情防控期间的限制,更好的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增强社会工作参与抗疫工作效能。

  结合社会工作机构目前已开展的实践及个人思考,提出几点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网络社会工作实务的建议:

  一是进行网络外展,了解服务需求。社工进入网络社区或利用其他网络平台开展类似于传统社会工作的外展活动。社工应积极投入社区防疫工作中,积极走进网络社区,开展网络外展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工服务的知晓度,方便主动求助,还能通过建立联系,了解居民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后续服务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搭建资源微平台,实现供需对接。社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资源群,通过网络收集和发布社区困难个人或群体的需求,匹配社区资源方的供应对接。必要时短途可联动美团、饿了么等配送团队,长途可联动顺丰、申通等服务实现全程无接触式供需对接服务,以解决居民特殊时期的燃眉之急。比如,某街社工服务站开展“大榕树·微心愿助梦行动计划”,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资源部落”,引入96个社区党组织和企业单位,培育微心愿大使志愿服务队,收集和定期发布困难群体心愿单,资源方在网络平台上认领心愿,既提高了社区需求与供给的对接率,也让公益触手可及。

  三是传统手法与网络融合创新,发挥专业优势。网络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和一个领域,必然承袭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和本质属性。传统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手法同样适用于网络社会工作中。比如建立聊天室,开展线上的个案咨询与辅导;建立微信群或QQ群,推动持续性、主题性的互动,构建支持网络;营造虚拟社区,强化居民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共享。社工既可以在网络空间上完成助人的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也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适用于网络开展实施的环节在网络上进行,无法通过网络实现的在线下进行。

  四是聚焦特殊时期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由疫情引发的需求通常带有群体性、明显性、急迫性等特征,需要社工优先关注。针对因疫变弱的人群,关注其心理情绪状况,提供线上情感支持、压力缓解等心理援助服务;针对因疫无法照顾家庭的医护人员,关注其家庭的照顾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供照顾补偿服务;针对因疫无法出门的困难人群,关注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组建线上对接帮扶群,联动社区志愿者和资源方,提供防疫物资捐赠、生活物资代购、送餐上门等生活保障类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社工应优先聚焦特殊时期需求,拓展网络服务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保障社会工作服务效益。

  五是做好宣传教育,开展社会倡导。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工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做好防疫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倡导,帮助社区居民做到科学防疫。在宣传教育方面,可以发布社工求助热线、科学防疫知识、防疫物资采购渠道信息,转发官方疫情速递、政府部门的政策资讯、辟谣声明等,或者开展网络激励活动,树立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

  社会工作与网络的结合虽然早已有之,但社会工作还没有真正嵌入网络之中,仍然以线下场景为主要服务场域,习惯与案主面对面。疫情的爆发和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无疑加速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转型发展,网络社会工作能够摆脱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平等开放、即时互动和资源共享。需要提示的是,社工在享受网络社会工作服务优势的时候,也要注意隐私保护(包括服务对象隐私和社工个人隐私)和服务内容真实性,保障服务对象选择权和知情权等伦理议题。(作者单位为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

编辑:吴贤亮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防疫期间 网络社会工作大有可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