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建好居民的“大家庭”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桂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柯建华

本报记者赵 雪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在很多居民看来,社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柯建华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在今年仅万字有余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柯建华认为,做好城市治理工作,重心下移很重要。“力量和资源同时下沉,还要加大资金、人员、物资的保障。社区目前的资源还是不足的。”

  在她看来,要做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还要学会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在社区资源有限的现状下,要善于调动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属地责任,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领袖”等人群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

  柯建华所在的桂柑社区,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造的老旧小区。为了给社区老年人生活照料带来便利,社区开办了温州首家老年食堂,至今已坚持了十余年。这正是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成果。这种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

  “在没有物业和业委会的老旧小区,全部社区工作只能由社区承接,这也促使社区的自治能力变强,社区和居民的关系相对密切。居民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找社区。”柯建华向记者介绍,针对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的特点,桂柑社区通过实行365天无休日值班制、自治家园理事会、社区咨询委员会等方式,挖掘并调动居民中的人大代表、老党员等有威望群体的积极性,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社区事务中。

  “通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让居民感到社区的环境、管理、治安和他们都有关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就变得更强,社区成为居民的‘大家庭’。”柯建华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

  这也是柯建华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基层深耕多年,她深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已经是一个趋势。“要由专业机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应花大力气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打造。”柯建华建议。

  “社区和居民打交道的时间少了,就和百姓的距离远了。”柯建华坦言。她认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也是切实为社区工作者减负的重要措施之一。将社区部分事务交给第三方,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居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苦,并帮助服务于他们。

  谈到今年疫情期间的社区防控,柯建华直言:“对社会治理、对社区都是一次‘大考’,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提高了社会、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疫情发生以来,城乡社区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的高强度工作,默默无闻、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让她感同身受。今年两会,她就提出了建立关心关爱基层社区工作者长效机制的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感;建立增资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责任感;加大激励机制,提升发展空间等五方面。

  “要能让社区工作者真正感受到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柯建华说。

编辑:丁琰珏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建好居民的“大家庭”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桂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柯建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