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张进:提升公益项目科学性,要解决人的问题

导语

三一基金会致力于推动科学公益,倡导以科学赋能公益提升效能。作为这种努力的初步探索,三一基金会与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合作编写了《科学公益白皮书系列第一辑:科学公益理念与实践初探》,并于2020年7月31日下午在北京雍和宫壹中心举办了线上下同步的科学白皮书发布会。

在交流环节,企业代表张进对科学公益白皮书进行了点评,本文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以作分享,希望可以为关注三一基金会和科学公益理念的伙伴带来更深入的思考与启发。

企业代表 张进

刚才各位老师和前辈从公益机构角度或者学术角度做了很好的点评,受益匪浅。我想从企业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其实做企业和做公益在很多地方是共通的,都是为了做好一个机构,只不过目标略有不同。很多企业已经走出当年“唯利是图”的古老阶段,在社会影响力、在公益方面,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追求。当然有的地方、有的领域、有的企业进步会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但大方向已经在那里了。

所以当我在看这份白皮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事跟我20多年来跟公益组织做交流合作时的很多东西是紧密相连的。我发现我们中国的企业和机构,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踏踏实实低头拉车,不太抬头看路,或者说我们脚踏实地时忘了去仰望星空。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做了很多细节项目执行类的工作,效果也不错,但我们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理论,一个能够拿到一定场合,甚至国际平台上去和人讲述的内容。Story telling是我们缺乏的东西,科学公益白皮书这样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这个空白,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步。

这本白皮书我很认真看了,非常有启发。它把很多点串成了一条线。我过去跟公益组织打交道的时候,很多时候双方的评判就是要基于科学,公益组织基于科学去评判我是否能作为一个合作方,我也基于科学的角度评判他们是不是合适的伙伴。只不过当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在遵循科学公益的思路在做事。 

在这方面,我分享几个这些年自己在实务中积累的感受。

第一点,以前当我看一个公益组织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有没有热情,有热情项目才能做下去,但后来发现,光有热情的话也不科学。我脑子里面第一次有比较清晰的类似“科学公益”的概念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那时候三一基金会还没有提出这套体系。地震时有很多的公益组织,包括个人公益行为,都积极想要参与救灾,有去找企业筹款的,也有找媒体帮忙宣传的。然而实际执行过程里,光有热情做得了吗?可能你花了很大精力去做一件事,也筹到钱了,结果发现后面根本做不下去。当时,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去救灾现场,其次到底拿着钱能做什么也不清楚。很多人只是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不能坐在那什么都不做,但后续可能添了乱。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组织,包括一些国内早期的先行者和国际公益组织,在当时救灾时体现出的科学手段、手法、方法论让我深深折服。那时我意识到,跟公益组织、社会组织进行交流的时候,不光要判断人的热情,也要判断他们的方法论是什么,能用的工具到底有多少。

第二点,钱洋说要倡导的是科学公益,不光是科技公益,这点我感触也非常深。我们做公益不光是一个简单理念,有很多是要靠多重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支撑的。比如救灾,就包括气象学、物流学,甚至包括人类学和社会学,这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科技。

第三点,我特别认同白皮书里面提到的评价体系。做企业肯定有KPI,做机构也有KPI。KPI分两种,一种是量化KPI,一种是主观KPI,或者叫非量化的KPI。对于一个商业体来说,很简单,KPI有时就是marketing的数字。但商业体里面也有不能仅用数字衡量的职能部门,这时候更多就靠主观的测量标准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概念叫做社会影响力,这个词红了好几年,这个词后面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去衡量,是量化还是质化的衡量?还是二者平衡?作为一个企业从业者,我跟一个公益组织建立关系以后,我肯定非常看重成果的展示,你有很好的评价体系,我就会非常认可你。那么衡量的方式是什么?这是科学公益体系里非常有必要去进一步解释的部分。

第四点,作为企业方,我特别希望公益组织能够有一种非常专业的提炼和表述能力。怎么做的和怎么说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但又是高度互通。一个企业的高管可能非常忙,他们看邮件的时候可能是一目十行的。那邮件标题怎么抓人,正文怎么清晰表述,附件怎么配合,包括演示的ppt怎么梳理逻辑,都是有一套方法论的。“科学地展示”可能是下一步可以探讨的方向。当然这个话题太大了,今天不展开。

最后一点,科学公益未来怎么发展。我认为,一切都是人的问题,一切都是靠人才,所以我们下一步一定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当我跟公益组织接触的时候,首先就是培养人和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和信任。就好像在商业机构里面,每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要先把人际关系处出来,工作就会顺当很多。这一点大家见多识广,可能比我了解得更多。所以我特别期待看到下一本白皮书能够在人才培养的方面下点功夫,把公益行业的人力资本问题解决。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制肘公益行业发展的其它一些方面也会相对比较容易得到缓解。

编辑:赵庆琳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张进:提升公益项目科学性,要解决人的问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