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本人社工专业学生,目前大四,准备考社工研究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从事过两年四个学期的社工实习,实习包括大学生公益创投项目、基金会项目、政府购买社工机构项目,工作对象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工作形式介乎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即为20-30个人开展活动,活动地点是学校和社区居委会。本人从事社工的经历不多,对社工机构更没有详细的了解,所以观点可能存有偏颇,欢迎大家留言指正,我也希望从中了解更多关于社工机构的信息。
本文是《刘敏仪:提高社工薪酬待遇能降低人才流失吗?》一文的读后感,刘敏仪在文中介绍了众多关于社工机构的信息,谈到了作为个人的社工遇到的问题,还涉及了社工行业的发展,我由此联想到了我国著名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崛起,故作此文。
有人可能会质疑,社工机构是非营利组织,企业是营利组织,两者不同。确实,两者性质的不同。在社工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大学有专门培养运营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区别于运营组织(工商管理类)。但是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呀。两者虽然不同,但毕竟都是组织运营;而且,目前中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是管理与金融,各省的高考状元都去学管理与金融专业,这也就是说管理与金融聚集了最优秀的人,由最优秀的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一看。
原文讨论的问题是人才流失,然后分析了众多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是提高社工薪酬待遇。原文题目《提高社工薪酬待遇能降低人才流失吗?》就已全部概括。
一、对作者所提原因的看法
1.认同度低
我觉得每个行业刚起来的时候都会有认同度低的问题,哪怕是现在热门的互联网行业;每个机构(企业)刚创立的时候都会有认同度低的问题,哪怕是现在热门的阿里和腾讯。
先说阿里。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虽然我们今天我们非常熟悉互联网和网上购物,但是在21世纪初,因为中国刚刚出现互联网,很多人对此都不熟悉,对电子商务更是不相信。
淘宝网初创,没有人在上面交易,没有买家和卖家。马云只能叫阿里的员工把自己家的东西挂上去卖,然后再买回来。
当第一个卖家出现的时候,阿里把该卖家的所有商品都买下来了,不管是否有用,以至于那时阿里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废品。
阿里当初招员工,没有人应聘,马云把大街上只要不是太残疾的人都招来了。
中供铁军(中国供应商)当初去谈业务经常被狗咬,以至于他们必须要拿一个很结实的包,里面装上食物。食物喂狗,防止自己被狗咬;结实的包里装的是文件,防止被狗咬破而损毁。
再说腾讯。QQ初创时,用户很少,马化腾为了增加活跃度不使已有的用户流失,同时吸引更多客户,要自己注册账号陪聊,甚至要装成女孩子。
原文举了一个自己举办活动的例子,说自己太惨。相信这种感受和心情大家都有过,我和同学经常吐槽说自己实习的时候太惨了。
但是你看,难道阿里当初不惨吗?都是千辛万苦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一步步克服诸多困难走下来的。
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聊天软件崛起了,认同度特别高,大家都想进阿里腾讯工作。
2.薪水低
每个机构(企业)刚创立的时候都会有薪水低的问题,哪怕是现在热门的阿里和腾讯。阿里和腾讯只是现在薪水高,早期他们没有钱,很多时候发不出工资。
马云当年拉投资,被拒绝是常态,没有人愿意投资阿里。甚至出现过跟员工借钱,然后再把这些钱当工资发给员工。有人说马云你这不是骗人嘛,拿别人的钱,然后发还给他本人?
后期他们赚钱了,是因为他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所以薪水高。但与此同时,也是因为大批人才涌入,他们值得这么高的工资,即如果你的待遇我不满意,我可以换一家公司,或换一个行业,或换一个国家。
3.加班多
加班不是社工行业特有。
阿里不加班吗?腾讯不加班吗?不论是早期还是现在,他们的加班就没断过。
马云说,阿里的底层员工每天12小时的时间归公司,高层每天24小时的时间归公司。
阿里的员工下午5点下班了,我们的双十一怎么来的?你现在使用的微信,也是当初腾讯的员工加班加点创作出来的。
我不清楚阿里和腾讯员工辞职情况,但是很显然他们没有人才流失的困扰,因为大家都想去应聘,因为他们发展的蒸蒸日上。
4.总结
综上所述,认同度低、薪水低、加班多,是每个行业或公司初创和一直存在的问题,算是普遍情况,并非是社工特有,这一方面说明我们不应该过分忧虑,另一方面又说明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或公司(机构、组织)的成功经验。下面就说下阿里腾讯的成功经验。
二、阿里腾讯崛起的原因
阿里腾讯的成功经验当然很多,但是就社工行业目前面对的问题,就社工行业的人才流失流失问题,我认为阿里腾讯没有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团结。
团结是一种现象,是一种结果,而团结来自于上层的重视。因为起凝固作用、进行价值观训练的是上层。否则上层不给你发工资,你早晚会离开。而上层的重视来源于上层相信。
马云说,有些人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有些人是相信了才看到。
显然,相信了才看到的人是少数,但他们才会成为开拓者;看到了才相信的人是多数,所以只能成为跟随者。
当初互联网没人相信,但是马云一直坚信,所以现在大家才能看到。
就像现在马云说未来是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会大量取代传统实体商业,网商会大量摧毁实体店,很多人依旧不信,王健林就不信,他和马云之间还曾有一个一亿的赌约。
而社工行业的上层是哪类群体呢,仅只社工机构负责人吗?社工行业的上层比较复杂,不仅是机构的创业者,还包括政府。在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社工行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环,是主要的服务输送者,就像教师对于教育体系一样。
那么这些上层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社工的上层是什么样子,我只能试着倒推。
不妨先看一下文中提到的诸多问题:
从社工方面讲,员工获得工作支持少、工作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工资7年没有调整过、工资低、工资被拖欠、晋升空间小、晋升慢、无限加班、无偿加班;
从机构方面讲,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制度、加班与调休制度不完善。
由此倒推一下社工的上层:
也许有一些人是纯商人出身,很会管理,但是不懂一线服务,结果一线服务发展不起来,管理就很难实现了(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不仅不懂社工,还披着公益的外衣在社工领域捞钱)。
也许有一些是纯社工出身,一线服务做得很好,但是不懂运营管理,所以不知道如何完善机构的制度。
前者懂管理不懂技术;后者懂技术不懂管理。
理想中的社工上层,应该是兼通社工和管理。但其实少有人是技术和管理的全才。
马云是前者,懂管理不懂技术,他不懂计算机、不懂互联网。但是他懂人员管理,他只要负责坚持价值观,把人才招进来,检验工程师设计的软件是否好用就行了。就像汉出的刘邦,有韩信和萧何,就像三国的刘备,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将。
马化腾是后者,懂技术不懂管理,他一直自诩为工程师,参与了微信的完善,但我相信腾讯公司一定有大量懂管理的人才。
三、优秀的社工上层的模样
优秀的社工上层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我说不清,至少他应该积极乐观,不在乎一时得失,坚持价值观、着眼未来;懂得变通,积极调整,以适应现实。
他如果着眼未来,就不会为了短期利益损毁长期利益,不会每次都将员工增加的工资抽去,不会到现在还没建立激励制度。
他如果积极调整,以适应现实,即使拖欠工资,也会及时作出反应。
如果是暂时没钱,跟员工解释清楚,或让员工先挺一下,或允许员工离职;如果长期没钱,或裁员,或收缩业务范围。有多大锅下多少米。
即使加班,也让员工心甘情愿、心服口服。如果是工作性质导致加班,或有高额加班费,或有调休,或员工认为是给自己干的心甘情愿。阿里的员工为什么加班也没有大量离职?如果是人手不足导致加班,那就让老员工先挺一下,要么招新人,要么收缩业务范围。腾讯曾经既做通讯软件,又做搜索引擎,又做电子商务,后来搜索引擎卖给了搜狗,电子商务卖给了京东。
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马肯定跑,跑人的跑。
上面所说的“社工上层”既包括社工机构负责人也包括政府,但大部分还是前者,因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他人改变。
当然,社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难道互联网行业、阿里腾讯的发展就能离开政府支持吗?
山不愿意走向我,我就走向山。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人们却很少会想起来。
马云曾经说要逼迫银行发生改变,现在他做到了,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促进了银行的改变,现在他打算逼迫国有企业发生改革,而国家确实也发布了政策要求国有企业改革。
四、薪水提升
原文的最后说到“提高社工人才的薪酬待遇能够大大降低社工人才流失率”,但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如果投资方不主动给怎么办?那就逼迫他给。
马云说过“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很多人认为这是他卖弄,根本不相信。
其实马云的意思是,客户对服务满意,企业自然就会营利,营利不过是随之未来的结果,对客户的服务才是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本末倒置。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期而遇。在投资方不主动给的情况下,薪水提高只是带来的后果之一,关键是服务的提供。
马云曾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客户满意了,自然会赚钱,股东(投资者)自然会满意。但有很多人却是股东(投资者)第一,员工第二,客户第三,成天想着怎么讨好股东(投资者),而讨好股东(投资者)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马云曾说,对于VC(风险投资者)他会先说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试图指导他,他会对VC(风险投资者)说,“你把钱投给我,是相信我能比你花的更好,能比你赚更多的钱,如果你认为你的想法比我好,那么,请你自己来做。你要是把钱投给我,那就按我的想法做。”
所以,服务上去了,组织成长起来了,认同度也就高了,薪水也上涨了。
至于加班,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加班,而在于员工愿不愿意加班。
至于人才流失,薪水上去了,包括毕业生不从事该行业的社工专业学生和曾经辞职离开社工行业的人员,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都会像希望进入阿里腾讯一样,蜂拥而至。
五、总结
原文的观点是,薪水提高,人才就不会流失,行业就能发展的好。如图所示:
实际上现实情况远比此复杂,可以是这样的:
而我提出了另一种有别于原文的角度,一种从阿里腾讯崛起得出的角度,一种我认为更符合现实情况的角度,如图所示:
读到这篇原文的读者大部分不是社工的上层,而是一线的社工;而且从总体数量来看,人员分布应该是金字塔形,上层人数少,底层社工多。
那底层社工可能会说,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应该继续忍受低廉的薪水,同时还得比以前更努力,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那不是既让马儿不吃草,又让马儿跑的更快吗?如果你认为你的现状如此,我建议你离开。因为若无法改变环境,我会先改变自己。
有人说离开社工行业我会有愧疚感,我认为没有必要。上文说到,多数人是看到了才相信,而少数人是相信了才看到。你属于“看到了才相信”的多数者,并不奇怪。
有人说你不是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吗,这会加速人才流失呀。所谓人才流失,不过是从一个行业流向了更一个行业,从流出行业的角度来讲,这叫“人才流失”;从整个社会所有行业的角度来讲,这叫“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而且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当然社工行业不完全适合市场经济规律。
有人说即使从全行业的角度看这是正常的,那社工行业会不会人才走光呀?我认为不会,因为还有“相信了才看到的多数人”的少数人。阿里的第19号员工(马云等创始人共18个人)蔡崇信1999年放弃百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领不足千元人民币的月薪。
这样的人很少,但总是有的,我相信这些人会将社工行业发扬光大,到那时候,自然会吸引众多“看到了才相信”的人。
有人说我也相信社工的未来,但我不能像蔡崇信这样,放弃高薪职业,从事薪水微薄的社工行业。那我还是建议你离开。因为你不是真的相信,可能你曾经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但没有完全内化。所以这还是别人的思想,不是你的思想。什么是真的相信?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如果你真的相信,那就应该去付诸实践。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就不算真的相信。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应该帮助一个人找到他适合的职业,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同事,即使这个人也是社工。
有人说即使你讲的一大堆建议社工离职的理由都正确,但这会引起社工大量离职,整个行业不都瘫痪了吗?谁来为弱势群体服务?首先一个人的一番话是不会有这么大的煽动作用的,要么他位高权重,要么他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至于行业瘫痪,中国古代讲置于死地而后生,社工也认为冲突越大越剧烈,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明显。至于谁来为弱势群体服务,难道现在的社工不是弱势群体吗?工资低,倾向贫困群体;认同低,倾向边缘群体;烦恼多,倾向脆弱群体。就强制加班不给加班费一条,社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了吗?
本文的观点也许看起来离经叛道,但是以前那些正正经经的教科书好像并不管用。所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如果以前大家想的方法都不顶用,那只能换个角度,换个大家都没想到角度,也许就管用了。
编辑:陈怡然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