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夯实基层为民服务平台,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发挥“三社”协同效能,使社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力量不断增强,社区事务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三社联动”
社区是基础、社会组织是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支撑。我市持续推进“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坚持提升存量与扩充增量并举、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结合,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4.9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1.5万人。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把专业的事交给这些专业的人来做,正有力地支撑着全市“三社”实现深度融合、协同、促进。
专业社工传帮带
助“门外汉”成功转型
尽管此前在服务行业干了20年,但初入养老服务站的汤宁还是感到了专业知识匮乏所带来的困扰。这个养老服务的“新兵”按照工作流程数次上门家访,都因不受老年人信任吃了闭门羹。连基本的沟通尚不能做到,后面的工作难度便可想而知。
了解到汤宁的遭遇后,华福巷社区社工室的专业社工及时伸出了援手。他们首先从专业的角度,为汤宁讲解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方法和技巧,同时组建起“爱心益线”探访员小组和开展“爱心益线”电访员小组培训,让汤宁参与其中。
加入团队后的汤宁,一边刻苦学习专业理论,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知识技能,并将理论和掌握的知识不断融入实际工作,形成一种学习进步的良性循环。
通过专业社工近半年的指导陪伴和5个阶段的系统化培训,汤宁从一个一窍不通的社会工作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名了解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自觉将社会工作服务理念融入养老服务工作的社区服务人员,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得到单位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可。
着眼社会需求
让专业团队一专多能
社工在入户探访中发现,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卫生服务中心也有“家庭医生全覆盖”的服务安排。但是,双方的供需对接状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居民对该项服务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应当怎样去寻求帮助。
社区社工在入户探访中了解到了居民的这一需求,决定对社区老人的社工服务和家庭医生的医疗专业服务相结合,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全面和精细的医疗养生健康服务,探索“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型社区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这一探索光是有记录在册的服务便有10节内容。活动设计依据探索方向和实际需求,结合华福巷今年“医养结合”的社会工作服务思路,在社工、医护人员、志愿者之间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加强了彼此专业之间的互补,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总体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同时,专职社工和兼职社工、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活动,也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突出人才培养
打造更加专业的队伍
华福巷社区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宣传普及、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转化培养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提升上的做法,是渝中区乃至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缩影。
今年以来,渝中区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同时,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新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38人,其中助理社工师111人、社会工作师27人。推荐选拔区级社会工作骨干人才59人、市级社会工作骨干人才5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
纵观全市,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以来,便开始突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
全市以“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建立贯穿专业教育到继续教育、普及培训到技能提升、专题研修到骨干培养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社会工作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社会工作服务得到了广泛开展,一大批社会工作者正活跃在我市城乡社区、农村、山区,成为我市基层为民服务的重要专业力量,不断增强我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重庆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