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建设应急社工:以“闲时之备”应“战时之需”

作者:刘成晨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如今,经过疫情之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日益被国家重视起来。然而,经过查询资料得知,在2003年,政府就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条例,例如“国务院2003年5月9日发布并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应当也正在纳入经济社会应急响应机制之中。”

在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单元——社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的那样:“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看到了,社区工作者、社工志愿者/志愿者、社工等在社区治理、宣传、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价值。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现在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可以把应急社工这样一个社工的分支类型也纳入其中呢?

应急社工,从本意上说,“其是一种介入的应急服务,除了自然灾害、公共事件领域有需求之外,在社会工作者的日常服务中,也同样会有需要。在家庭、学校、工厂,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个人、家庭、群体的危机事件。”而且,社工又具备一定的专业优势,可以利用个案、小组、社区的方法,进而对突发事件进行化解。因此,应急社工是未来应急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进一步说,应急社工介入突发事件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党建引领,践行专业使命;第二,深入一线,彰显社工本色;第三,社会倡导,传递抗疫力量。也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以湖南长沙为例,“某社工机构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服务普通受疫情影响的社区居民、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社区困难人员、防疫一线工作者、企业返工人员等人群共计28694人次。”

此外,应急社工参与疫情防控的路径大致上有以下几个:第一,通过基层社区来发挥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第二,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来发挥专业优势。具体而言,可以在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中扮演服务者、帮助者、疏导者等角色。也正如我校客座教授,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所认为的那样:“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还是要嵌入到传统的社区治理结构中,依托于传统的社区治理力量和运作机制,与他们紧密相结合, 走互嵌式的发展道路才是当前应对重大疫情并发挥专业优势的可行路径。”同时,社工还可以利用机构或其它社会组织嵌入到疫情防控中发挥自我的专业性和优势。

此处提到的“优势”,需要再深度讨论一下。比较其他的介入者而言,“从专业特性角度来讲,专业社工是经过专业训练,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社会服务的。从实务角度来讲,社工立足基层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社会服务的。在与社区居民日常交往中,社工清楚地了解每家每户居民的情况和生活需求及困难。”所以,社工乃至应急社工就显得弥足可贵了。同时,“社会工作在解救危难方面有其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在日常服务中也经常会处理一些危机案例,因此,把应急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就可以在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事件中把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常规的力量考虑进去,使事件的受影响者可以获得更加人性化、个别化、优质的人文关怀。”

应急社工的建设,不仅体现在优势上,也体现在人力资源与专业技术上。比如,在网格化的社区管理中,排查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应急社工就可临时充当这样的排查者,以解燃眉之急。

需要格外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目前疫情防控有所好转,但又面临一个问题,即“后疫情时代”。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疫情之后的人们可能在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社区韧性、社会信任(我校客座教授、南开大学的关信平教授曾经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等方面会出现问题。社工,依然可以发挥其专业价值与优势。比如,上海某社工机构就提出,在心理方面可以从寻找自我优势与价值、积极沟通与表达感恩、发掘更多的心理资源等来安抚紧迫的心理状况。

总之,从整个体系来讲,应急社工可作为的事情太多,且对于社会来说,意义非凡。它从2006年左右被学界提及,到目前为止,依然缺乏一些相关政策、体系、机制等进行扶持。

此外,高校开设这个方向的也不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应急社工人才队伍怎么培育?我们又拿什么来指导与培养应急社工?这是我们要建设应急社工队伍时,需要考虑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培育出来的应急社工是什么样子?有学者就表示,应急社工应具备社会工作或临床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认同社工理念,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过硬;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专业敏感度高,应急能力强,有一定的需求评估能力。等等。

就全国而言,据我所知,广州市在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靠前的。他们基于“汶川地震”带来的反思,于2008年开始就启动做了这项工作。比如,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组织60多名广州社工赴四川映秀支援灾后重建。2012年,实施“培养应急社工人才队伍”项目,开始研究建立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社会工作服务机制,组建应急服务队伍,进行社工应急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等等。这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建设应急社工可参考的经验。

在参考的同时,我们再次(2015年,广州的学者就曾经呼吁过这个问题)呼吁“将应急社工服务纳入政府应急体系中”,更呼吁政府单位等对应急社工进行大力支持。同时,民政、司法、公安等部门也可尝试购买应急社会工作。在“推”和“需”之间,让应急社工在转型社会与风险社会之中成长起来,以“闲时之备”应“战时之需”。此也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的好对策。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建设应急社工:以“闲时之备”应“战时之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