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工如何帮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莫彩云

单位 |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阳江市江城区城南街道社工站

服务小声音

流动儿童小爱说,“我以前不敢在班里举手发言,现在我经常回答问题,班长第一,我第二了,老师还夸了我。而且,经常跟着社工入户探访老人家,我感到很快乐······”

“又去城南社工站玩,回去吃早餐啦,吃完早餐之后,你要想过来才能过来。”小辉为低保家庭儿童且在舅舅和外婆的隔代教育背景下成长,舅舅和外婆常用“棍棒”、“吼叫”的传统方式教育小辉。刚开始小辉外婆和舅舅认为城南社工站只是一个孩子玩耍的地方,找孩子就先到城南社工站。

随着社工不断向他们沟通小辉在城南社工站的表现,开始舅舅由偶尔在窗外旁观小辉参加活动的情况,到每天早上下班后都来观看小辉的上课情况,还主动提醒小辉,“小辉,社工上课了,大家都在上面等你。”

小辉外婆曾多次向社工抱怨“阿辉经常打外婆,还顶嘴,越长大越不听话了,但是他很听你们社工的话,我一说‘告诉社工姐姐’他就会乖很多。”小辉的亲戚对社工说:“阿辉挺可怜的,家里没钱给他上其他课程,爸妈又不在身边,希望他能多参加社工的活动,社工能给他带来很多帮助······”

“我们这些老人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跟我们聊天,甚至有些年轻人看到我们都会绕开来走,这附近也比较少年轻人,都是老年人多,每次看到社工带着这么多可爱的年轻人来陪我们聊天,这么热闹,我真的很开心。”

一、服务背景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阳江市江城区城南街道社工站(简称城南社工站)所在的J社区作为老城区,有这么一群儿童,他们有一个不一样的称谓“流动儿童”、 “困难家庭儿童”,当其他孩子转场各种补习班,或有家人陪伴成长时,而他们的父母正日夜为生计奔波,他们成了在市场人流车流密集的道路上追赶、骑着共享单车飞奔、在小卖部转悠吃着几毛钱零食的“放养”孩子。

社区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一个人居住,或者与孩子一起居住,但是孩子上班后,他们在白天则成了“留守老人”,“大家去上班啦,我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人老无用啦,脚痛又去不了哪里,出门口坐着看看来来往往的人啊车啊,觉得心情好点,有时候还可以跟老街坊讲两句。”

社区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小孩,可能是某一位家长,也可能是一名大家眼中的“脆弱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机会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同时,部分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缺少文体活动,而事实上,社区内设有一个文体活动中心,并经常开展儿童公益课程,但由于名额有限,他们往往难以获得报名的信息和机会。

二、需求预估

(一)打造属于居民的公共空间

1.需要建设一个由居民共同打造的公共活动场所,广泛宣传,避免出现大部分居民不知情、不敢进入的情况;

2.需要一个安全、舒适、有公共活动的物资设备资源,且恒常开展活动的空间,使儿童至老人年龄阶段的群体有互动交流的活动场所,并预防儿童在社区发生人身安全性事件。

(二)平等参与

1. 需要多渠道、平等的参与机会,社区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系孩子的成长需求,有些居民缺乏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活动报名信息,有些居民认为自己没有人际关系而无法拥有报名活动的机会;

2. 通过在社区公共空间,并参与活动,得以满足社区脆弱儿童及其家庭、困难长者等困难居民的共性需求,以及提升个人能力。

(三)归属与爱

1.发挥社区居民、志愿者关爱他人的能力,满足助人的愿望;同时,满足社区弱势群体被关爱的需求;

2.社区更有活力,社区支持网络不断增强,居民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更关注参与社区公共活动。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基于社区儿童有成长以及安全的娱乐环境的需求,社区长者有被关爱的需求,社区居民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向善之心,城南社工站从人本中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地区发展模式出发,以服务对象的成长为目标,不仅关注问题,更把重点放在对服务对象的增能上,在实现途径上,社工作为资源链接的中介,支持者和被支持者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共同发挥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资源的作用,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展示个人潜能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引导、协助、情感支持、认可等方面的支持,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合作、共同满足社区需求和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二)服务目标

1. 与社区居民共同打造一个定期开展活动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

2. 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能力,能够自主并创造性地参与社区活动;

3.成立一个公共空间运营队伍,培养不少于6名社区积极分子,社区积极分子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互助行动。

(三)服务策略

1.从儿童兴趣入手,开展恒常活动,并加大社区宣传力度,聚集人气,了解脆弱儿童及其家庭、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带动儿童、社区居民共同讨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方向,并形成公共空间初步的发展模式;

2.引导更多居民持续民主参与,发挥居民的主体性,成立公共空间运营队伍,不断完善实体公共空间;开展技能成长主题活动,形成互助成长小组,培育社区骨干和积极分子;

3.发挥骨干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社区居民关爱社区弱势群体,参与社区互助活动,汇聚社区互助意识空间。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聚集人气,初步打造实体公共空间

2017年7月,城南社工站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进入社区,不为群众所知晓,几乎没有任何群众基础,为了能够扎根社区,精准识别并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服务民政对象和社区弱势群体,除了开展个案救助,同时,社工通过社区走访宣传,了解民政对象及其他社区居民的情况和需求,决定以社区儿童服务为切入点。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社工根据儿童提出的兴趣需求,开展手工、故事会、画画、戏剧排练表演、歌舞表演等兴趣学习主题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儿童走进公共活动场所;另外,在活动空间,城南社工站以妇女节手工礼物制作、儿童运动会歌舞表演邀请家长观看、家访等方式,引导亲子加强交流,并通过儿童加强社工与家长群体的联系;此外,城南社工站发挥儿童通过兴趣技能学习掌握的表演节目能力,在社区活动中,拉近社工、儿童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公共活动场所。

随着居民对社工的逐步了解和信任,随着参加社工站活动人数的增加,社工引导儿童及其家长、社区居民共同讨论,决定在社工站活动室打造“周六快乐学堂”,并初步制定活动参与制度。

一起跟着社工学习制作手工玫瑰花

(二)第二阶段:潜能挖掘,培育积极分子

社区有了一个安全的公共娱乐和学习的场所,但是儿童和居民主要是被动参与城南社工站活动的角色,活动成员的不稳定和流动性开始出现。2018年7月,社工站开始与儿童及居民讨论活动内容的调整方案,以儿童为中心,“我可以教大家学画画。”“我可以教大家跳舞,还有手工,我学到一个很熟练的手工。”“我可以教大家唱歌。”“我可以教大家下象棋”“我可以······”

他们由一开始的胆怯、退缩,到勇敢地挑战小老师的角色,成立互助成长小组,并在社工的陪同引导下,认真准备各自的课程,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突破成长。社区儿童的身份由听课者变为小老师,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能力展示和服务提供者,相互帮助与服务的意识开始慢慢涌现。

同时,根据涌现的积极分子,社工引导他们讨论城南社工站公共活动空间的管理和完善方案,社区儿童在初步打造活动室基础环境和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城南社工站开始引导儿童成立活动空间运营队伍,卫生小组长、考勤小组长、物资管理小组长······

一起设计活动空间的室内装饰布置、讨论需要购买的活动物资设备清单、参与制度、奖励制度;在每周开展恒常主题活动,以及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居民自由借用共享益智玩具的半小时里,公共活动空间运营队伍成员各司其职,监督及以榜样作用引导所有活动成员遵守活动秩序以及共同参与活动空间的维护,儿童的主体性不断增强。

公共活动空间运营队伍为大家自由活动提供服务

(三)第三阶段:社区参与,汇聚互助意识空间

服务意识的增长不只是停留在公共活动空间内,也延伸到社区。城南社工站以开展社区活动及入户探访等活动形式为平台,继续增强积极分子的自信、胆量、小技能等能力和互助意识,通过持续激励社区儿童和居民将家里闲置的书籍和益智玩具定期共享在公共活动空间供大家使用,通过协助社区积极分子带领志愿者策划社区公共活动,通过协助积极分子带领志愿者和其他社区居民入户探访社区弱势长者,通过与社区儿童之家、社区居委会合作,发挥社区积极分子的带头示范作用,不断凝聚更多的社区儿童及其家长、一般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工公共活动,汇聚互助意识空间。

儿童积极分子策划社区活动

五、服务成效与反思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社工与社区居民共同打造了一个在周六及寒暑假定期开展恒常主题活动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为弱势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且能提升能力的去处,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同时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公共活动空间作为一个载体,居民通过参与公共空间打造、加入公共空间运营队伍、参与能力主题培训的过程,涌现出十余名儿童积极分子和志愿者,起到了带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互助行动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社区的互助意识形态。

找到服务切入点,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城南社工站以打造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为切入点,聚集社区儿童开展兴趣技能等主题活动,并因此与儿童的家庭连结,引导更多的居民走进公共活动空间。另外,关注儿童的优势和潜能激发,开始挑战成为小老师,为同辈群体服务,“我的课程,我想······”这个平台不要求小老师拥有多强的能力,只要敢于挑战,社工和每一位儿童是成为陪伴小老师成长的同路人。

加强服务对象之间以及服务对象与社区的连结,搭建社区支持网络,让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组织起来,共同满足社区需求。公共活动空间运营队伍的成立、小小志愿队的成立,使得参加社工站活动的社区儿童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成为社区的积极分子,为社区其他居民提供享受公共活动空间的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探访和陪伴等,展示个人能力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肯定和支持,增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支持者和被支持者的互助连结,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和社区归属感。

不断深入社区服务,促进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美好的社区,离不开居民主体性的建设和发挥。目前城南社工站以聚集儿童服务为切入点,打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发挥儿童的潜能和优势,初步搭建社区儿童、社区长者及其他社区居民的互助支持网络。

日后需要不断在这个初级社区支持网络的基础上,发挥社工的中介作用,链接更多相似及互补性的资源进入社区,引导更多社区内部及外部的资源加入到网络中来,增强网络的支持性作用,共同建设及享受这个互助成长空间站。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工如何帮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 社工课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