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割裂的世界,公益慈善是最好的黏合剂

公益慈善以其非凡的包容性和凝聚力,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理解和对话。

世界公益慈善论坛2020特别会议清华大学线下主会场嘉宾合影

2020年,新冠大流行不止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也给各国经济、地缘政治、族群关系造成灾难性的冲击。后疫情时代,如何弥合分裂、抚平创伤、重返合作发展的正轨,是世界面临的迫切考验。在此背景下,11月1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2020 特别会议具有特别意义。

该论坛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发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参与共同主办。今年的会议以“后疫情时代国际公益慈善合作”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融合”“全球慈善链接与领导力”和“社区中的人民生活”展开研讨。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后,慈善事业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逐步迈入法治化发展轨道,在慈善规模、组织体系、监管体系、慈善文化、全面参与等方面发展迅速。但慈善事业总体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全面推进慈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演讲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则在致辞中强调,疫情当下,尊重生命就是最大的慈善;当今世界,坚持发展就是最大的慈善;面对危机,团结合作就是最大的慈善。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分享了关于“谦逊的慈善”的思考。他指出,公益慈善发挥作用需要更有效的领导力。“谦逊的慈善”以“四个不以”为目的:不以收获赞美和关注为目的,不以商业收获为目的,不以证明自己为目的,不以改变他人为目的。“谦虚的慈善”强调施与受、当今与未来、内心与外在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超越占有的想法,强调可持续性。公益慈善教育应为公益慈善行业科学化、体系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支持,应重视公益慈善文化养成和公益慈善精神传承,应在所有教育环节播撒公益慈善的种子。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成长给公益慈善带来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当前,公益慈善的文化、价值理念需要推广和普及,公益慈善的效应需要放大。今年,在疫情这个特殊情境下,公益慈善有了一次“爆点”,战胜疫情集合了全国之力,公益慈善集中了全民之力,全民公益、平民慈善,实际上这就是做公益慈善希望达到的效果,这也符合现代公益要更广泛地集合众力的方向和趋势。媒体应为公益慈善带来更多的关注,倡导公益慈善文明、传播慈善文化和价值,让慈善公益进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演讲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介绍了“世界公益慈善指数研究”计划—拟通过一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的、包含发展中国家视角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增强对不同国家、区域公益慈善发展及生态文化的理解,为全球公益慈善链接提供知识生产和基础平台。

论坛上,《中国慈善家》和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以及《家族企业》杂志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传播和指数研究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公益慈善理念的传播交流。

《中国慈善家》与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以及《家族企业》杂志签署合作备忘录

参加论坛的主要嘉宾还有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香港大学校长张翔,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恩吉达,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等。

编辑:曹苏磊socialworkweekly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割裂的世界,公益慈善是最好的黏合剂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