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赖晓馥
单位 | 诚和敬乐智坊
赖晓馥,现就职于诚和敬乐智坊,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美国纽约州注册社工师。在《忘不了餐厅》节目筹备、录制、宣传期间,作为诚和敬乐智坊代表为节目组提供认知障碍专业技术支持。
最近,朋友圈里的社工们,都在纷纷转发一个热播综艺,由腾讯视频、恒顿传媒联合制作出品的《忘不了餐厅》。
《忘不了餐厅》是一个奇妙的节目,奇妙之处在于,里面的五位老人带领我们看到残酷的认知障碍背后温暖及美好的一面。
总导演王童在知乎上对《忘不了餐厅》的评价,“这个节目要展示的是老人的魅力,他们的个性,他们的人生经验”。在疾病标签下,这些其实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这个节目之所以在社工圈里引发强烈关注,是因为这可能是国产综艺中第一个有社工全程介入、参与录制的节目。
而我,作为诚和敬乐智坊的社工代表,有幸参与了节目,用自己这几年积累的社工专业技巧及认知障碍专业知识,和节目组一起,努力为五位老人创造一个支持、包容、几乎是零干扰的环境。
其实参与《忘不了餐厅》的录制让我与伙伴毓姝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好在,节目组给了我安全感,他们对于老人的关爱细致而低调,为了让老人有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节目组做了诸多专业的安排。
如我们所参与的餐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工作人员与认知症障碍长者的沟通培训、长者的岗前培训等方面。这些细节虽没有完全在正片中展现,但在筹备期和拍摄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参与的过程中,我和诚和敬乐智坊团队以五位店员的能力为本,做了认知障碍相关的支持性工作。
1、认知训练团体活动。
“餐厅”正式开始营业前,通过认知训练团体的形式,锻炼老人在餐厅经营情境中需要调用的认知功能,从个人层面提升餐厅的经营能力及老人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五位老人关系的建立及“忘不了家族”的团队融合。
2、餐厅认知障碍友好化环境改造。
考虑到认知障碍老人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前期诚和敬乐智坊团队为餐厅的装修及布置提供了认知障碍友好化环境改造建议。
3、认知障碍老人专业沟通方法传授。
我们为工作人员讲解了认知障碍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沟通原则以及沟通技巧,让大家在理解老人沟通障碍的基础上去为他们创造一个无障碍的沟通环境,更好地鼓励老人们的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黄渤店长将沟通培训中提及的“多鼓励”原则非常好地运用在餐厅运营的实践中,他会主动去发现及夸奖老人的闪光点,而且他也运用了社工经常提到的“优势视角”,挖掘店员们的现有资源,引导他们去学习及积极利用资源,让他们也可以有机会在“忘不了餐厅”的工作环境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例如:他引导蒲公英阿姨在《忘不了餐厅》开设英语角,也鼓励老人们去积极学习外语进行认知锻炼。
以上,是我和伙伴在节目的台前幕后中所贡献的一份社工专业力量,而现实工作中,我则是一名为认知障碍群体提供服务的专业社工,那么,服务认知障碍群体怎样一种工作体验呢?服务认知障碍群体怎样一种体验?
记得2017年10月份,我刚来到诚和敬集团工作,入职于服务认知症人群的诚和敬乐智坊,告诉我周围的朋友们,我正服务于认知症长者群体。
朋友说我很勇敢,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服务对象不断恶化的病情,还有在不断深刻的关系基础上,因恶化的病情所产生的无力感及挫败感。
这种无力感不仅打击着社工,也时刻侵蚀着认知障碍群体和家属,而他们很难找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相信大家对《忘不了餐厅》第二集的那位女士记忆深刻,她带着母亲来到餐厅,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母亲患病消息,她害怕母亲将有可能失去周围的朋友。
她所担心的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服务的家庭中,周围的人很难去理解老人因为疾病所产生的变化,更难去知晓老人变化的原因。患病的老人很有可能会被原来的生活“排斥”。
来诚和敬乐智坊工作的第一年,我遇到过类似的案例。他是一位认知症爷爷,患病前十分开朗健谈;患病后,随着疾病进程的推进,他重复言语的情况随之加重,周围的老伙伴们也察觉到他的“不对劲”,开始疏远他。
他的家人会努力跟人解释父亲的疾病情况,尝试去维系他原来的圈子,但是太难了。不仅仅是社交,原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疾病的发展,产生新的变化。
这个案例,让我感触颇深,并深刻地思考:针对大环境下认知症老人的无奈和无助,社工能做些什么呢?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社会组织开始关注认知障碍这个群体,诚和敬乐智坊多学科团队也一直秉持着“认知症不会是美好生活的终点”这样的理念去完善服务及产品,鼓舞及激励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家庭。
为了更好地服务认知症群体,诚和敬乐智坊一起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共同开发了认知症专区运营、脑健康非药物干预服务、认知症友好化倡导三大板块的服务产品,涉及非药物干预(认知训练、运动干预、音乐干预和艺术干预等)、专业培训、心理咨询、个案管理、家庭支持、认知症友好化建设、饮食营养等方方面面。从社区、家庭、个人层面尽可能去保持老人原来生活的小美好!这其中社工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聚焦社区,我们联合了社区居委会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还给社区居民提供认知功能筛查及科普宣教,鼓励社区居民面对疾病时“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去接纳它。
服务家庭,我们为家庭照护者提供赋能培训及心理关怀,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走进医院,我们也在医院设立认知训练小组,与时间赛跑,让疾病的退化速度,慢一些,再慢一些……
还记得一开始在社区宣教,播放《苏阿姨的第二人生》时,叔叔阿姨们的反应是“原来痴呆的人还可以这样”,很多人对于认知症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傻了”、“呆了”。
5年前,苏阿姨被诊断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记不住老同学的名字,忘记熟悉的公交站点……她不敢出门,害怕自己找不到家,遇到坏人,害怕自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她有想过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在女儿的支持下,她重新振作,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看完《苏阿姨的第二人生》后,我问一位社区阿姨是否愿意与认知症老人交往,阿姨说,“我也在老,我也有可能得这个病,多点理解。”
在这场疾病的斗争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旁人难以想象的负担和恐惧,但希望也在照耀前行的道路。
作为《忘不了餐厅》的全程参与者,我也希望它所传递的这股温暖可以在我们真实的世界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理解这个疾病,去支持身边的认知症患者还有他们的家人!
编辑:叶璇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