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刘汝君:雪中送炭不如锦上添花 | 90后社工

文/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 刘汝君

缘分

进入社工这一行,不是我的初衷。记得刚毕业,我首选是在广州工作。后来,因为考虑到家庭等因素,我选择先回从化发展。在还没离开广州的时候,闺蜜跟我提起“社工”这个行业,还鼓励我报名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在闺蜜的再三鼓励下,我搭上了报名的末班车,随后便是买书复习、考试。通过考试,我选择了从化城郊社工服务站(当时名为城郊家综)的家庭领域,开始我的社工之路。冥冥之中,缘分仿佛就是如此到来。

挑战

进入家综的第一个月,我还在彷徨地学习当中。不到一个月,我突然被告知将要接手一个“魔法气球”的亲子小组。手残党的我有点害怕,不仅是因为不会扭气球,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小组。我很快地调整状态,通过同工分享以及学习小组社会工作手法,我慢慢地做好了开展亲子兴趣小组的准备。但是,小组有五节是以“扭气球”为媒介开展的,“不会扭气球”的短板还是让我感到束手无措。后来,在同工的协助下,我招募了社区的才艺人士作为志愿者教授亲子扭气球,而自己则在小组中发挥社工的功能。自此,我明白,社工,未必全能,懂得资源链接未尝不是本领,这是我上的第一堂课,也是第一次挑战。

感触

不是专科出身的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知识。那时的我,还未明白,社工,究竟可以做些什么?直到在开展一个亲子的手工小组中找到了答案。有一对亲子是单亲家庭,他们是我在学校门口外展的时候认识的亲子,招募组员时,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邀请了他们,没想到他最后还是来参加我的小组,并带着他的儿子。在小组中,我留意到这对父子的互动,他们就像大多数内敛的父子,走路的时候是一前一后,小组初期时呈现的互动并不多,爸爸总是在一旁看着,偶尔会说“你自己做”。当时的小组,除了简单的亲子手工,我需要带给他们的是正向的亲子沟通方法,到了小组的中后期,变化则在一瞬间发生了。那位单亲爸爸会主动与儿子一起做手工,还多次鼓励和表扬了儿子。随着他们的互动增多,小朋友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起来。那时候,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在小组中带给他们的东西有用,但我知道的是,能够看到小小的成效,这或许是社工的价值。

转变

在家综里,我经历了结婚、生子。当时,我认真评估过自己的情况,在怀孕39周的时候,我都坚持开完最后一个亲子活动。宝宝的出生,让我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挑战。宝宝的出生,让我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挑战,也让我领悟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产假后的我回到工作岗位上,迎接我的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开始尝试接触青少年领域,从青少年服务方案到驻校服务,我都在学习与成长。虽然是很短的一段日子,但我还是很感谢当时的经历。随后,因为个人原因,我离开家综,并接触到新的领域,一个我从未想过的领域——精神康复。目前我从事的精神康复工作主要是为有精神康复需要的对象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个案跟进等专业社工服务。而说起精神残疾人,因为一些误解、歧视、标签,初次接触难免会有些忧虑。但我当时并未考虑太多就欣然接受了,而家人也是尊重了我的决定、支持我的工作。自此,我开始踏进精神康复的社会工作。转变,有太多未知。但,未必是坏的。

成长

精神疾病的种类、起因、病症,常见的精神科药物,精神康复的社会工作手法等,我从开始一无所知,到渐渐地全部掌握。但是,精神康复这条路,我学习到的还没够,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精神康复工作并不容易,面对的状况很多,康复者的起伏也常常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在这里,我也有过怀疑和无措。记得我开始接触的一个服务对象,一个40多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阿姨。我第一次去探访的时候,面谈的内容看起来都是闲话家常,但等我离开的时候,她跟我说了一句“我没什么事的,以后不用来了”。当时,我真的备受打击,也会质疑是不是自己在面谈过程中说错了什么。在个案会议上经与同工讨论、分享,我反思了介入的过程。后来,我再次探访时发现她的兴趣点在家人身上,于是我开始从她的家庭入手,慢慢就打开了她的心扉。后来,我每次离开的时候,她依然目送我出门,但说的却是“慢慢走,小心楼梯哦,有空多点来啊”。那一刻,我思绪万千,用心做服务,坚持不放弃,也许是精神康复工作的要诀,这也是我的成长秘诀。

收获

在进入精神康复工作不久,我有幸与几位同工一起参加香港新生会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认识香港新生会的精神康复工作,也收获了很多。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边的住宿服务以及朋辈支援工作者。他们的服务很出色,也很专业,他们的精神康复服务能够很好地协助精神康复者恢复社会功能,而我们在这条路上还需要继续努力。我相信,我们的精神康复服务也会越来越专业,也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精神康复者及家属。今年,我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那就是担任中心的服务主管一职。似乎一切又是新的开始,从实务到更多的管理工作,我也有过不适应,特别是在面对项目内两个新站点的大小事务,也会感觉好累,担心做不好。记得今年第一次督导,督导对我说,站点的同工都对我很信任,督导还以“大家姐风范”形容我。那一刻,悬着的心似乎落地了,原来,我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原来,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做好。当然,这期间离不开督导与各位同事对我的情感支持。

未来

曾在一次培训中,老师提到“你们认为社工服务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当时我选择的是雪中送炭。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老师给出的意见是“其实,社工服务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直到现在,我也终于明白,而我也希望,未来我带给他们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我不知道以后的路会是怎样,但我相信,未来可期。借用在香港交流学到的一句话“对于康复者,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我们都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向积极的一面前进,相信,好心情是自己带给自己的。所以,继续努力搬砖,继续做好服务,加油吧!

个人简介:刘汝君,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91年1月,韶关学院英语专业,从事社会工作三年,就职于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现任从化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主管。

编辑:钱娇socialworkweekly.com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刘汝君:雪中送炭不如锦上添花 | 90后社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