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快讯|“利奇马”强势登陆,看救助人员如何应对

灾难来时,无法选择,无法逃避

我们能做的是“共生同行”

灾难,不仅建构伤痛

更重构我们重新拥抱生命的信念

近期,今年最强台风“利奇马”(第9号台风,超级台风级)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登陆后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会先后穿浙江、江苏、山东等地。

(中央气象台 10号发布)

浙江省民政第一时间对民政系统作出工作部署,要求全省民政系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防台工作的谆谆教诲,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防台抗台中的经验优势,严格落实民政领域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抗台救灾,最大限度发挥民政工作在抗台救灾中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

目前在浙江省民政系统以下两项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是社会救助因利奇马台风造成灾害的市、县(市、区)已全面启动临时救助紧急程序,实施先行救助,以保障受灾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经核实,确需纳入低保救助的,加速办理。目前,全省已临时救助200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40余万元。

二是慈善工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第9号台风“利奇马”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面动员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强化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省慈善联合总会也已向全省各界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宝贵之爱,与受灾群众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中国灾害社会工作作为中国灾害应对的重要分支力量,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各个方面初见成效:

一是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2013年12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准确把握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切实明确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运行机制4部分。主要任务是:发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建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健全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增强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成效。

2015年10月民政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表明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已经取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和响应。

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重点范围、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工作要求5部分。主要任务是: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导向;加强监督管理。

二是灾害社会工作理论教育及研究取得进展。

2009年以后,高校社工系教师开始开设“灾害社会工作”课程,撰写“灾害社会工作”专著、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为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工作方法、价值理念的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灾害社工”培训班的开办,以及各地枢纽型的应急社工专业队伍(如四川省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具有鲜明特色的灾害社会工作专业正在形成。

三是灾害社会工作实践多元发展。

灾害社工在防灾减灾、备灾救灾、灾后援建中提供的针对受灾人群的各种专业服务,如:在四川芦山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害中的减防灾教育、备灾培训、受灾群众精神抚慰、灾民个案服务、志愿者管理、公共空间的建立和管理、协助安置区管理、生计恢复、社区重建等,更是有力地协助政府解决受灾地区的社会问题,提升受灾民众发展能力,恢复灾区社会秩序,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的社会重建。

Part 1

各国灾害社会工作发展

美国的灾害与应急管理起始于1950年代的救灾法案,发展至今形成了一个从下到上即:个人/家庭-地方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的减灾、备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序列——在政府层面上,美国建立了专门的灾害应急国家部门,如:FEMA、TSA等;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美国注重发挥志愿者和群众组织的力量,建立社区应急响应队(CERT)体系,强调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联合救灾。

日本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并将灾害社会工作整合进其完善的福利制度之内。灾害发生后,日本政府根据灾民需求,为其提供各种福利,社工在该制度之下,利用所学习的社会福利援助技术为居民提供各种常规服务,以及灾后特殊福利服务,如避难所紧急入所支援、救出支援、灾后返回住宅支援等。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于:在宏观层面上,成熟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和理念的顶层设计需加强;在中观层面上,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团体进行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流程框架及能力建设仍存有空间。在微观层面上,公民灾害应急整合的意识和灾害自救的技能亟待提升。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要想促进我国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核心在于提升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应灾以及灾后重建方面的能力。

Part 2

我们何以可为

第一,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是手段,实践是目的,以科学知识指导防灾救灾援助实践。由于灾害援助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在提供援助之前,应当充分学习关于防灾减灾、危机管理、安全规划、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知识,开展灾害社会工作人员防灾救灾能力培训,提升社会力量参与防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效率。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纽带力量,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防灾、救灾的应急联动组织和机制。树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民应对灾害的意识,孵化出民间应急力量,搭建扁平化的防灾、救援和治理平台,实现多方参与和协同的灾前共防、现场共援和灾后共建的防灾减灾模式。

第三,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国内实际为主,国外经验为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地区灾害实际情况的灾害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形成自己的融洽的团队社会关系,牢靠的群众基础、过硬的应急技能,成熟专业领域、超强的协调与执行能力和长效和稳定的志愿团队与资深的管理团队,专注地做好一系列防减灾应急服务工作,发展出自己团队独具特色的宗旨、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

Part 3

救灾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还有多远

1,社会工作目前主要介入了灾害领域的哪些环节?怎样发挥其专业性?

中国社工联灾害社会工作支援服务队队长林平光回答:

对于专业社工来讲,有“三板斧”,第一板斧是需求评估,第二板斧是适时介入,第三板斧是资源链接。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首先派出专业小组进行评估,决定是否介入、如何介入;一旦介入,则需结合评估结果,用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对受灾人群进行精神抚慰、心理调适、关系重建等工作。

挑选的社工百分之五十有心理咨询师背景,有着医学心理学方面丰富经验和灾害救援经历。由于灾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陆续出现,受灾人群、救援人员都是救灾领域社会工作者发挥重要作用和优势的对象,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需要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基础。

2,如何看待灾害社会工作将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工联灾害社会工作支援服务队队长林平光回答:

将来的发展方向,先规范、再专业,最后职业化,当然职业化是期待的方向。由于普通志愿者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的这个社工刚好去不了怎么办。如果我们能在职业化道路上向前走一步,编制、财政预算、待遇、运作和训练经费是配套的,效果就会好很多,而前面所讲人、财、物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目前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做得好的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充分展现了社会工作的作用和魅力。成立国家层面的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支援服务队,优势在于,一是全国范围招募人才,组织培训,工作是全国性的,队员来源也是全国性的;二是专业化建设方面,培训体系国际化,组织架构方面形成相当的组织和培训能力。

编辑:吴贤亮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快讯|“利奇马”强势登陆,看救助人员如何应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