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为“内地留港社會工作者发展協會”点赞

香港最近发生了什么,想必不用赘述了。【香港怎么了?】社福界支持罢工 | 社会福利署职员致全港市民信
呼吁北京大学依法撤销“香港政客”郑松泰社会学博士学位

今天社长给各位介绍一个香港社工界的爱国爱港组织:内地留港社会工作者发展协会。欢迎各位在港读书,工作的社福界同胞加入他们的组织。

留港社工传

留港社协

行動是表達道德的唯一方法。

  ——珍·亞當斯

美國社工、改革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風流人物,當看今朝。

為了能夠集中展現留港社工的精神面貌,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特推出「留港社工傳計劃」。希望通過書寫留港社工中的典型人物,讓讀者了解留港社工這個低調、堅毅、可愛的群體。

嶺南的回南天下著綿綿不絕的雨。

在香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些特殊的年輕人。他們來自內地,胸懷理想,來到東方之珠,攻讀社工專業,並且留在香港,任勞任怨,服務社會。他們分佈在各個社會服務領域,有復康、安老、青少年、社區、家庭等,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他們就是:留港社工。

隨著內地與香港的聯繫日益加深,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包括社工在內,各行各業年輕人在中港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成立於2014年3月30日的「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 Hong Kong Chinese Social Workers Association,以下簡稱「留港社協」),是本港唯一以行業為連結的留港青年組織,目前已擁有會員约300人,致力於凝聚會員、服務社會、促進專業交流。

如今,協會推出「留港社工傳」計劃,尋找多個留港社工代表,分享他們的留港心路歷程,展現留港社工的酸甜苦辣。

提及「社工」,在內地與香港的形象可謂有天壤之別。

在中國內地,長期的集體經濟模式讓民眾習慣了有事找「工作單位」或者街道辦事處,因此,獨立運作的社會工作專業非常晚近才發展起來,大家對於社工的印象,往往與「義工」、「志願者」混淆,甚或與「居委會」聯繫起來。

而在香港,市場經濟和社會服務職業化進程早,公民社會發展較成熟,因此,專業有為的社工團體早已遍地開花。

香港市民對於社工的認知也多為「助人」及「專業」等取向。因此,一份職業,隔著一條深圳河,卻產生了巨大的能量與認知差距——這個差距,便是塑造留港社工獨特、專業、有為的關鍵。

造成這個差距當然與兩地不同的歷史背景及社會體制息息相關。20世紀開始,國際上一些慈善團體逐步在香港成立,從最初的扶貧救濟,到現在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服務,香港建立了一套與其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工作體系。社會工作者不但承擔宏觀上的扶貧、安老等責任,更細緻地解決家庭問題、心理問題等微觀領域,使得社工變成了一個光譜齊全、全人發展及助人自助的成熟專業。

經歷數十年沉澱與傳承,社工行業除了在香港立法會有自己的席位,更能影響香港的財政收支,並為全港市民提供不同種類的服務,解決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因此,社工在香港,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力量。

從1999年開始,港府逐步放寬內地學生在港就讀本科及研究生的條件,來港攻讀本科、碩士的內地學生與日俱增。這些學生所選的領域中,自然以傳統的香港優勢科目——經濟、管理、金融及法律等居多。然而,有一小部分人,也懷著理想與好奇心,選擇了社會工作系,開始了留港社工的奇妙旅程。

在港就讀社工學位課程,若想順利畢業成為一名註冊社工,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

首先,能夠被錄取就讀註冊社工學位課程,已經是過五關斬六將,除了必須預備的一系列申請材料,還要經過一至兩輪的個人或小組面試。

而每門課程想要拿到學分,除了上課,還要寫幾千字的論文,與同學配合做小組項目,進行演講等,當然更有挑戰性的就是兩年內須完成900小時實習(通常在2-3個不同的機構完成)。這樣的過程對一個香港土生土長的學生也不是可以輕鬆面對的;而對於初來乍到的內地學生,一開學已經要準備好踩足油門應付接踵而來的各項課業壓力,更要認識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以及面對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若是從內地北方來港的學生,他們更是要面對聽讀粵語帶來的情緒和學習壓力。

實習是對一個學生要成為「 通才」社工的全面塑造過程。對於從非非本地語境中長成的內地生,在進入一間本地社區機構服務時,彆扭的口音常常讓自己不自信,再加上對本地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一知半解,在做起工作的時候往往要比本地同學顯得慢拙,甚至有時感覺服務對象比自己還「 專業」,所以,通才社工第一練成的功夫是「臉皮厚」,面對嘲笑或指責,要有一顆強大的心和接納自己現狀的心態。

然而,經歷過兩年的錘鍊後,現實的壓力又接踵而至:就業、安居,乃至成家立業,每一個階段都面臨新的迷茫、挑戰與蛻變。相形于骨感的現實,他們還有一腔使命感;縱使前路迷茫,他們依然有克服焦慮的信心。因此,在聚在一起時,留港社工有說不完的心裡話。

現任會長解雯就是2005年已來港就讀註冊社工學位課程,自己經歷了從求學、實習、找工作到定居在港的過程,如今目睹一代代學弟學妹來港求學,投身社工,她說:「同輩的陪伴很重要,所以,我們想把過來人的經驗與後來的師弟師妹們分享,互相取暖,彼此幫助。」

留港社工早前的一批「師兄師姐」,已經常組織聯誼。在2013年年底的一次旅行中,他們想到:助人自助,何不成立自己的互助組織呢?說幹就幹!

2014年3月30日,「內地留港社會工作者發展協會」(協會前稱)正式成立。並相約協會的使命是:凝聚內地留港社工力量,發揮其社工專業理念及技能,助人自助,服務香港社群,並成為中港兩地在社會工作領域的橋樑促進兩地專業交流。

社工天然的理想主義和行動力,讓協會很快就能夠運轉起來。第一批協會骨幹也來自香港不同大學畢業的留港社工:比如第一任會長汪國波,是城市大學畢業的「師兄」,第一任總幹事陳遙是中文大學的「師姐」;第二任(現任)會長解雯,是港大的「師姐」,自然而然地,一批師弟師妹,便在同門的感召下,迅速聚集起來。

其間,大學的老師、行內的前輩,也提供了諸多幫助。譬如,中文大學的社工系畢業同學會的前任會長黃萬成先生多次給予協會幫助與鼓勵,已退休的社會福利署福利專員李永偉先生也親自落場,為協會成員傳道解惑。

這個行業的熱情像烈火一樣,為協會的孕育和發展注入了能量。從內地來港就讀並留下繼續工作的人有很多,但沒有哪一個行業能像社工一樣,自發地生出自己的組織,並快速地吸納業內人士,順暢地運作下去。就如前文解雯會長所言——社工專業「自助助人」的內生性質早就「預言」了這一切。

協會在成立之初,頗像一個家庭,聚攏了留港發展的社工同儕。因為成長在集體主義文化的內地,香港的職場文化與工作氛圍便顯得權責分明、邊界清晰。這些夥伴們很快將協會視為一個情緒支援與情感聯繫的場所,彌補在工作中缺失,而在生活中難尋的溫暖。因此,諸如節假日聚會、母親節獻禮等情感導向的活動,大受歡迎。

與此同時,協會也邀請師兄師姐,以過來人的身份傳授各樣服務技巧與手法,分享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讓成員裝備更為專業的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競爭力。對於協會成員,身處高度競爭的香港社會,這些培訓與分享顯得十分必要。

五載春秋,協會的發展也見證留港社工的成長。在充斥機遇與挑戰的今日,留港社協意欲做出新的嘗試。一方面,協會期望將職能「升維」,真正去展現留港社工群體的專業形象,讓這個群體被行內乃至香港社會更全面及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協會也將提供一些切實的服務給留港工作的內地人士,發揚社工的助人精神,傳播服務的價值。

香港在近幾十年早已完成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及本土化的進程,而目前內地無論在社會服務體制改革還是社會工作專業化,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留港社工受內地和香港的教育雙重滋養,既為香港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提供了不同的思維,又胸懷四海,滿有激情,抱著貢獻祖國的心志。

從內地來香港就讀註冊社工課程的同學,有約一半的人會在畢業後的1-2年內回到內地工作,或轉行,而留港工作的社工們已經漸漸在香港獲得同事及上司的認可,在不同的領域內,融入其中,毫不遜色地為香港市民提供着專業的服務。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綱要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二區九市做了通盤的規劃與暢想,並要打造大灣區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區域。

綱要特別提到,大灣區要在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方面促成更多合作,除了促進社會保障的跨境運作,亦要促進粵港澳的社會福利界專業合作。

未來的留港社工,不僅能在香港專業的土壤上汲取養分,綻放光芒;更可期待在大灣區的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將香港專業的服務帶回內地,將內地的行業動態帶來香港,承接兩地社會服務發展,並在其中大有作為。

當然,在大灣區的資源整合及陸港共融的大勢中,協會將繼續發揮樞紐作用,讓留港社工的價值在更廣大的區域得以體現。 

   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 (以下簡稱“留港社協”)於2014年3月30日成立,是由一群在內地成長、香港受訓、留港工作的註冊社工自發成立的社会團體。我們致力於發揮社工所長,為香港不同的社群,特別是港漂家庭提供專業多元的服務。

聯絡郵箱:info@cswda.hk

協會網址:www.cswda.hk

【以上图片均来自留港社协公众号】

^^ 欢迎扫描并关注“中美社工合作社” ^^

我们致力于做最业界良心

最有趣

最无节操的社工公号

投稿邮箱回复公众号“email”

编辑:谭晨 soi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为“内地留港社會工作者发展協會”点赞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