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案例展播:失去的爱,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案例持续征集中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青少年个案管理服务案例

–失去的爱,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

一、案例背景

1.1 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今年12岁,读小学三年级,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与父亲分开,父亲原籍重庆,带着服务对象租住在福建省晋江市一处居民自建房内,无稳定工作,经济困难,常年拖欠房租。不幸的是,2020年2月6日,父亲突发性脑出血入院治疗。2月19日,父亲抢救无效,病故。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服务对象在晋江又没有其他亲属,照顾成了一个大问题。

1.2个案来源

2月7日上午经晋江市医院九病区(神经外科)转介,社会工作者找到服务对象并建立联系。

二、案例分析

2.1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双亲2008年同居,同年服务对象出生,2009年母亲带着哥哥和姐姐到外地打工,2011年母亲再婚。期间曾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怕母亲带走孩子,更换多次电话号码,母亲不得以便通过房东,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学习情况。服务对象读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时,母亲曾带着现组成家庭的丈夫和姐姐回来看过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爷爷奶奶已过世,两个姑姑联系甚少。表哥,偶尔会借钱给父亲。

与服务对象关系较为紧密的有表哥、母亲、姐姐、叔叔。

2.2经济状况

父亲无稳定工作,无固定收入,经济较为困难,常年欠房租。母亲偶尔会通过房东寄100-200给服务对象买学习用品。

2.3学习情况

因没有户口,推迟读小学,成绩优异,老师(校长)的评价“刻苦、在学校乖、好学”。现因疫情原因,推迟上学,采用网上教学,服务对象没有智能手机,跟不上网上教学进度。

2.4支持系统

服务对象成绩优异,2019年下半年曾受过晋江市爱心格子铺资助。2020年春节,所在社区曾送上慰问物资。父亲曾不在家时,语文老师和校长帮助过服务对象,让其先住老师家。

从生态系统图上看,服务对象的非正式资源较为薄弱,正式资源给予支持较多。

2.5情绪方面

服务对象年龄较小对父亲得病和即将面临的经济问题,尚不懂事。对于父亲得病,她感到担心,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好起来。

2.6安全方面

服务对象住在居民自建石头大院房,一个月房租200,公用的厨房和浴室。大院内现有1个租户,与服务对象一家人居住10年多。该租户育有1子1女,儿子17岁,体型较为胖,智力方面存在问题,对于男女之间界限不明确。服务对象独自居住在租房内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服务对象所在社区,能提供饮食,但无法提供住宿。

2.7朋辈群体

服务对象因户口问题延迟读书,比班级同学平均年龄大,关系一般。

三、服务计划

3.1理论依据

3.1.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种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针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为出发点,运用个案管理方法从服务对象个人自身、家庭、社会资源设计介入策略和步骤,联结正式的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3.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疫情防控阶段,服务对象在晋江无其他亲戚可照顾,居住安全无法得到及时满足。

3.2服务目标

3.2.1总目标:改善服务对象生活、学习状况,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成长;构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服务对象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3.2.2分目标:

居住方面:帮助服务对象链接一个安全的临时住所,保障生活起居;

心理方面:缓解服务对象到陌生地方独处而产生的害怕、恐惧、焦虑的情绪和对父亲思念和担忧的情绪;协助服务对象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

社会支持方面:帮助服务对象链接公安、社区、医院等资源,妥善处理好户口问题;稳定服务对象学习,顺利渡过现阶段因疫情原因推迟上学的空白点;

家庭方面:协助服务对象融入新的家庭,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3.3服务策略

通过采用个案管理方式,前期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信任关系,评估服务对象需求,解决临时住所;中期服务:寻找服务对象母亲,链接临时住所、学校、医院、民警资源,缓解服务对象学业和心理压力,协助处理户口问题、父亲后事等问题;后期跟进:协助服务对象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让服务对象融入新的家庭生活中,继续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服务目标:建立信任工作关系,为服务对象寻找到合适的居住地方

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病区护士长、医生面谈了解父亲基本病情、住院情况。在护士长的介绍后,服务对象比较快接受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主动向服务对象介绍社工服务,并澄清了社会工作者角色和所能提供的服务。在服务对象理解的情况下,通过聚焦、倾听的方式,对其学习、社交、生活、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社会工作者电话访谈学校校长,走访出租屋和社区,评估服务对象居住环境。经过综合评估,服务对象独自居住在出租房内存在安全隐患,潜在风险较大。

服务对象在晋江没有亲人,由于疫情影响,外地的表哥也无法前来照顾。社会工作者又与晋江市公安局110应急指挥中心和晋江市民政局联系,了解相关政策,初步确定由民政局协调育婴院安排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料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个案管理会议,将面谈、电访和走访的情况,反馈给护士长、医生、民警,在充分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情况下,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将服务对象安置在晋江市育婴院居住。在这个临时小“家”中,服务对象得到了育婴院工作人员的妥善照顾。

第二阶段

服务目标:线上心理支持,缓解服务对象到陌生地方独处而产生的害怕、恐惧、焦虑的情绪和对父亲思念和担忧的情绪

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陪伴服务对象到育婴院,办理交接材料,向服务对象讲解防疫相关知识,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服务对象自身资源,引导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资源的优势。例如:自己12岁身体状况非常好,乐观、开朗,学习勤劳、刻苦等,鼓励服务对象通过自身的努力照顾好自己和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这阶段社会工作者每天通过线上心理支持服务,打电话关怀服务对象,通过衣、食、住、学等方面来关心服务对象,缓解服务对象到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和害怕。社会工作者联动育婴院阿姨,通过线上视频让服务对象能够看到父亲,缓解思父之情。通过线上个案管理会议,社会工作者、医生不定期将父亲治疗状况告知服务对象。

第三阶段

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联系服务对象母亲

服务内容:在线上个案管理会议上,医生阐述过父亲的治疗情况,如果脑内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将会是无底洞,父亲还无能力缴纳医药费,要做好最坏打算。民警反馈服务对象的其他亲人会积极配合查找。社会工作者将父亲的治疗方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跟案主解释,跟案主探讨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未来应该怎么走。

在民警的协助下,找到服务对象的母亲,社会工作者联系上母亲。母亲,51岁,身体不好,居住在广州,在家照顾姐姐和哥哥的4个孩子,经济困难。在澄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能后,社会工作者将父亲的病情和服务对象现在的处境跟母亲详细说明,一同探讨可能发生事情的准备。社会工作者多次从法律上、情感上与母亲和姐姐讨论。经过母亲与现家庭成员讨论,如果服务对象的父亲发生不幸,愿意抚养服务对象,将服务对象和姐姐两个孩子带回四川老家,由姐姐和叔叔提供生活费,继续读书。社会工作者将蒋丽现在的联系方式给母亲,促进母女之间亲子沟通,为未来可能回到母亲身边做心理准备。

第四阶段

服务目标:稳定服务对象学习,顺利渡过现阶段因疫情原因推迟上学的空白点。

服务内容:受疫情影响,学校暂时未开学,但是开通了网络授课。可是家境贫寒的服务对象没有智能手机或电脑等设备进行线上学习,这让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服务对象十分苦恼。社会工作者得知这一情况后,联系母亲先寄一部智能手机给服务对象线上学习。社会工作者结合学校网上授课进度,协助服务对象制订学习计划,邀请育婴院阿姨进行督促。随着与学校校长联系增多,社会工作者化身为服务对象的“临时家长”,进入班级家长微信群,一方面协助服务对象上传作业,拓展服务对象交流圈子,另一方面与老师沟通,随时跟进服务对象的学习和情绪状况。为了拓展服务对象正式资源圈子,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社会工作者链接晋江市医院线上支持平台志愿者资源,线上为服务对象答疑解惑,解决课业中遇到的难题,并从行为认知、安全知识、应急知识、青春期教育、风险评估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

第五阶段

服务目标:哀伤辅导;协助服务对象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

服务内容:2月19日,服务对象居住在育婴院的第13天,父亲医治无效不幸过世。受疫情影响,社会工作者与育婴院和当地派出所联系,得到同意后,再次与服务对象见面。

服务对象见到社会工作者很开心,与之分享近况。社会工作者倾听后,肯定和总结服务对象这13天来独自生活的表现,让服务对象看到自身优势。在评估服务对象身体安全、情绪、行为、认知等状态后,社会工作者将父亲已故的消息告知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崩溃大哭,不能自已。社会工作者搂过服务对象,让她靠在自己上,还给她递纸巾、擦眼泪,“深深用鼻子吸气,嘴巴张开,缓缓吐气,很好,再来一次……”跟着社会工作者的节奏和动作,服务对象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心情也慢慢平复。社会工作者及时输入希望,告知服务对象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资源和社会支持等,让服务对象恢复自尊和自信。

获悉母亲即将接她去广州生活后,服务对象一方面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好奇,另一方仍对父亲的离世不能释怀。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与父亲做一个仪式上的道别,和她一起分析未来生活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包括如何与母亲现在家庭相处、融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存在哪些风险等,增强服务对象的效能感。

第六阶段

服务目标:协助母亲办理来晋手续;促进母女之间沟通

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没有户口和出生证,从政策上来说,无法证明母亲和服务对象关系,只能通过亲子鉴定才能证明母女关系。疫情原因,母亲无法马上过来接服务对象,姐姐、哥哥和叔叔不能出去工作,且各自有家庭,仅筹集到3000元(母亲口述)路费和亲子鉴定费用。母亲担忧马上过来,还需被隔离2周,没有地方住,没有多余生活费。

社会工作者将母亲此情况通过线上个案管理会议,与医生、民警、育婴院协商,考虑到疫情因素,建议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母亲再过来接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建议母亲,先联系四川老家派出所,咨询办户口需要准备的材料,联系学校,为孩子读书做好准备。

这阶段母亲线上持续跟服务对象联系,即将把服务对象户口办在母亲这边。母亲现在组成家庭,没有孩子,叔叔希望服务对象能够跟着他的姓氏。母亲将此事告知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一直没办法接受,哭泣着给社会工作者打电话,社会工作者从母亲现组家庭的不易、母亲年龄、文化、相关政策规定跟服务对象深入沟通,采用聆听、澄清、共情的方式,让服务对象理解母亲。同时社会工作者线上也跟母亲联系,从服务对象刚失去亲人情绪状况、青春期生理、情感特征方面、多年缺失母爱的情况,跟母亲探讨如何与服务对象沟通,促进母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第七阶段

服务目标:协助母亲办理相关手续;协助服务对象融入新的家庭,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服务内容:3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母亲决定来晋接服务对象。3月10日,社会工作者联系服务对象租住所在社区,协助母亲办理在广州开相关证明提交给社区。当日下午母亲从广州抵达晋江。11日上午,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认知、情绪、行为、学习、生理等方面,与母亲面谈,探讨融入新的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11日下午,社会工作者、派出所警察和母亲一同前往育婴院。服务对象看到母亲和叔叔时,不知所措,低着头,靠着社会工作者身边,不敢走到母亲身边。社会工作者牵着服务对象的手,跟服务对象说母亲是怎么过来的,简单交流后,服务对象慢慢抬起头看着眼前母亲和叔叔,社会工作者慢慢把服务对象带到母亲身边。母亲和服务对象开始慢慢交流,母女之间关系变得缓和很多。接着派出所警察安排母女去做亲子鉴定,母亲牵着服务对象的手一同坐上车前去。

第八阶段

服务目标:服务对象回到母亲身边;跟进服务对象学校和户口问题处理的情况

服务内容:16日上午根据亲子鉴定结果,服务对象回到了母亲身边。虽然服务对象失去父亲,在社会工作者、警察、医生、育婴院的帮助下,跟母亲生活在一起,踏上新的旅途,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17日上午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服务对象跟母亲相处不错,开始启程回广州。24日回到四川,25日顺利落户和完成转学。

五、案例评估

居住方面:服务对象临时居住在育婴院,父亲病故后,经过多方努力回到母亲身边,保障生活起居;

心理方面:通过每天线上电话关怀和微信视频,缓解服务对象到陌生地方独处而产生的害怕、恐惧、焦虑的情绪,也让服务对象能够看到父亲。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充分讨论,让服务对象做好面对突发事故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

社会支持方面:链接晋江市医院、公安、社区、育婴院等正式资源,稳定服务对象学习,顺利完成转学,处理好落户问题。

家庭方面:通过与母亲线上服务和线下面谈,让母亲以服务对象更能接受的方式与服务对象交流,协助服务对象融入新的家庭,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六、专业反思

6.1挖掘服务对象可用资源,运用支持系统增强服务对象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分析服务对象身边资源和支持系统,将理论知识内化,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个案管理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时,注重服务对象自身发展需求,协调所有助人活动。

6.2多方资源联动,多部门合作,跨专业助力

社会工作者在院内开展个案管理服务,不同与院内工作人员开展的服务,更加强调跨专业、部门联动,协调多资源助人。个案管理过程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及服务成效,同时个案管理对社工的整合及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6.3伦理困境

在案例中,母亲经济困难,服务对象接回去抚养,将面临生活困难、新家庭融入问题。服务对象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回到母亲身边,只是母亲现在也是身不由已,要兼顾现在家庭婆媳关系,又要照顾孙女孙子,又没有工作能力。社会工作者明知未来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但缺阻止不了。看着天真、活泼、可爱的服务对象,为未来充满好奇,社会工作者不忍将残酷的现实告知服务对象,只能将母亲为难的处境告知服务对象。

编辑:丁琰珏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案例展播:失去的爱,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案例持续征集中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