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区助力成长梦”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分享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莫彩云

单位 |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阳江市江城区城南街道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

一、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小良(化名),男,天生重度肢体残疾,全身无力,只有双手还有点力,双腿无法行走,需要依靠轮椅行动。在生理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机能和抵抗力越来越差,常感冒、咳嗽,并因身体不适而彻夜难眠,家中照顾者特别是母亲十几年如一日在身旁悉心照顾小良,随着小良体重增长,父母对小良的照顾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

在心理层面,深受我国疾病风俗的影响,家人一直承受着过去陪伴小良到学校读书遭受的歧视,以及在生活中邻里和其他旁观者投来的异样目光和议论的心理压力,同时认为他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不愿意过多与邻里或其他人深入交流,导致照顾者和小良的心里痛苦、自卑。

同时,在生态系统层面,家庭和社区配套硬件设施不足,增加了小良和照顾者的生活和出行压力,家成了小良最主要的活动范围,另外,邻里往来少,社区支持网络弱,且受到小学未毕业的教育限制,以及打游戏和看电视剧的单一生活方式影响,小良的社交圈非常小,生活视野见识面比较窄,缺乏自信与生命价值感,缺乏生活技能和对人生规划。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1.  服务对象承受着疾病困扰和痛苦威胁:身体机能和抵抗力越来越差,身体萎缩程度越来越严重,经常感冒发烧、咳嗽,身体的不舒服而导致彻夜难眠。

2.  服务对象外界支持资源单一、缺乏系统性支持:目前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能接触到外界支持主要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外界资源比较少,且缺乏系统有深度的支持。

3.  家庭照顾压力与心理压力大:照顾方法的压力,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需要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悉心照顾服务对象,随着服务对象个子和体重的增长,家人对服务对象的照顾手法存在不适合的地方,因为没有学习过正确的照顾技巧,没能抱起服务对象,曾导致服务对象身体受伤。

心理的压力,深受我国疾病风俗的影响,面对服务对象的残疾情况,家人还一直承受着过去陪伴服务对象到学校读书时候遭人排斥和白眼的心理压力,同时家人认为他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不愿意过多邻里或其他人深入交流,另外,生活中邻里和其他旁观者会投来一些异样目光和议论,最终导致照顾者和服务对象的心里痛苦、自卑。

4.  服务对象独立性弱,自尊感低:家庭和社区的硬件设施不足,成为服务对象的行为阻碍。家庭中常人使用的厕所、高门槛、以及社区坑洼不平的路面,导致服务对象上厕所、出门等基本生活必须完全依靠家人的帮忙。

5.  服务对象社交圈小:服务对象只上过小学,随着小学结束后与同学联系的减少,目前几乎已经失去了与同学的联系,有交流的主要是一位邻居姐姐,只有邻居姐姐放假的时候,才有机会见面聊天。

6.  服务对象生活视野非常受限,缺乏社会生存技能

第一,受教育水平影响,服务对象的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五年级,平日不喜欢看书,缺乏接受知识的途径,另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不擅长教导孩子重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缺乏对生活技能的培养。

第二,受家庭生活习惯影响,父母在家的休闲方式是主要是看电视,比较少外出与邻里交流,在父母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服务对象平日很少出门,接触的人群比较少,主要是家人和一两位邻里,且在家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看动画片和电视连续剧、听歌曲、打游戏。在各方面的影响下,服务对象的生活视野见识面比较窄。缺乏自信与生命价值感,缺乏对人生规划的长远思考,不清楚自己生活中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二)需求分析

1.生理的需求:

身体康复训练:增加有计划性的康复训练,增强肢体灵活性、提升身体抵抗力,预防身体机能继续萎缩,减轻疾病痛苦折磨。

2.提升家庭的照顾能力、释放照顾压力:

照顾者学习正确的康复手法与照顾技巧,应对没有足够力气照顾服务对象的困难,并帮助服务对象做康复训练;提高照顾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应对外界的异样目光。

3.  构建系统性的社会支持网络:

充分发挥身边资源的作用,并链接需要的相关资源,搭建系统的支持网络,持续有系统地协助服务对象学习、提升社会生存技能。

4.扩大社交的需求:

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增加社交圈,与更多的邻里及其他人有交流机会。

5.被尊重的需求:

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升个人生活独立性,找到个人优势并发挥个人价值,提升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

6.社会化的需求:

(1)摸索出个人理想与未来生活方向。

(2)增能与适应社会生活:扩大生活视野,提升个人能力,找到感兴趣并在能力范围内的职业。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1.人本治疗模式:

对人性持有积极态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强调人的主体性,具有主动挖掘并发挥自身内在各种潜力,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挖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自我发展优势和潜能,与服务对象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对象的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应对负向生活事件的心理调试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不断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力。

2.  社会支持理论:

认为人与环境中的正式与非正式系统相互作用,影响个人的发展,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协助服务对象挖掘身边存在或潜在的支持网络,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不断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中的优势,形成多方合力,为促进服务对象的能力提升提供社会资源支持。

(二)服务目

1.形成合理自我概念与认知:

服务对象及其家人重新构建对残疾事实的合理认知,释放因过去残疾事实而发生过的负向生活事件所形成的心理压力,提升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社会生存能力增强:

丰富服务对象的知识量,协助服务对象探索出个人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找到一至两项能力发展方向,并至少把其中一项发展为未来生活的技能,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

3.构建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支持:

(1)至少链接到一项康复训练资源,发挥专业性资源作用,协助服务对象学会提升身体灵活度、抵抗力的基本方法,提升服务对象照顾者的照顾技巧;

(2)扩大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交圈,提升服务对象自信心和社区归属感;

(三)服务策略

1.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构建平等关系,挖掘潜能优势,并以链接资源支持、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在与更多的人接触、互动过程中,培养服务对象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自我概念。

2.扩大社交圈,增强社区归属感:

通过邀请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参加社会工作者组织的社区活动等社区互动形式,扩大服务对象家庭的社交圈,增强与邻里的互动频率。

3.增强服务对象能力与社会适应力:

(1)找到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

(2)协助服务对象探索个人能力发展方向与人生规划;

(3)发挥家庭系统对服务对象的正向影响作用。

4.重新构建支持网络,并提供系统支持:

(1)链接康复资源,提升服务对象身体康复水平;

(2)发挥家庭、邻里、朋友、志愿者的系统性支持作用。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社会工作者从2018年5月开始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个案关系,以每月大约2至3次的的个案跟进频率,有序落实服务目标和计划,于2019年12月结案。

(一)形成合理自我概念与认知:

1.链接专业力量指导:

针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社会工作者以真诚、无条件关怀、同理的基本态度,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构建平等关系,在服务期间为服务对象至少链接了八次社会工作者站的专业督导到访支持,以正式且新鲜的专业力量引导服务对象多角度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坚持。

2.释放负向心理压力:

社会工作者在每个月跟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在过去面临的困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重点关注其自身在困难面前积极解决困难的能力,让服务对象相信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正常化看待残疾的事实及带来的社会环境反馈,释放因过去残疾事实而发生过的负向生活事件所形成的心理压力,提升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提升服务对象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社会工作者陪同服务对象不断探索适合个人能力发展的领域和方向,并最终寻找到服务对象在魔方、教学、棋牌等方面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服务他人的能力。

4.提升服务对象融入社区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在邀请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参加数十次的社区活动,并且邀请社区居民、社区其他儿童到服务对象家里开展社区活动,以“我们都一样”的平等身份、以作为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形式,提升服务对象的社区归属感。

(二)社会生存能力增强:

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探索能力发展方向。社会工作者在对服务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后,服务对象依旧不清楚个人感兴趣的能力发展领域,因此社会工作者陪伴服务对象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条件,开始在写作、电脑文档使用、了解开淘宝店信息、小老师等方面做尝试,根据服务计划安排逐一探索。每一个领域,社会工作者都陪同服务对象由浅及深去做努力,也在此过程中,服务对象慢慢发现个人对写作、电脑文档、开淘宝店的兴趣并不深,因此一直难以有突破进展,并最终放弃。

于此同时,发现,服务对象对魔方教学、拼音教学、辅导妹妹做作业的教学内容体会较深刻,因此。在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服务对象结对帮助一名社区低保儿童学习拼音,并指导其他儿童学习魔方。因此,服务对象以教学助人的方式,找到了个人价值提升的方向。

(三)构建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支持:

1.康复资源:

社会工作者成功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链接到正式的资源,包括残疾人联合会的轮椅、房屋厕所改造;非正式的资源,包括养老院照顾护理培训资源。在硬件设施上提升生活便利度。争取但未成功链接的资源,包括阳江其他有康复训练项目的社工机构、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等资源。

2.扩大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交圈,提升服务对象自信心和社区归属感:

社会工作者通过恒常邀请服务对象妹妹周六参加社工站儿童活动,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区端午节、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邀请服务对象及其妹妹成为志愿者服务其他社区居民,征求服务对象家庭意见后在服务对象家里开展社区中秋节活动,并引导其他社区儿童、志愿者到服务对象家里互动,扩大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与社区居民、邻里的互动范围,增强其自信心和社区归属感。

图片来源于网路,版权归作者所有

3.搭建志愿者的恒常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链接志愿者,陪同服务对象办理残疾人换证事宜、陪同服务对象参加社区活动、提供心理支持提供拓展社交圈、提升能力、情感陪伴等支持力量。

五、总结评估

根据服务对象的访谈记录前后变化、接受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资源情况、能力发展培育的领域、参加社区活动的签到表的评估依据,可以评估服务对象的目标达成情况。

1.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形成合理自我概念与认知。社会工作者每月持续的陪同,链接多次专业督导力量支持,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参加数十场社区活动,并成为志愿者、小老师服务社区其他弱势群体的助人服务,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从行动和社区氛围上,能以平常心态对待残疾的事实,并且能以平等心态参加社区活动,真正地感受到融入社区,有尊严的生活氛围。

2.社会生存能力增强。社会工作者陪同服务对象先后在写作、电脑运用、开淘宝店铺、教学小老师这四个方向进行尝试,由于在尝试后发现并非在服务对象的兴趣范围,因此除了小老师,其他方向并未成功坚持。小老师的角色尝试,让服务对象在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领域发挥个人的拼音、魔方教学特长和兴趣爱好,更从助人服务中,认识到更多的儿童,也大大增强了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丰富了日常打游戏、看电视的生活节奏。

3.构建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链接到残疾人联合会的轮椅、家庭厕所改造资源,养老院的照顾护理培训资源、志愿者支持、专业社会工作者督导支持、邻里互助等资源,在生活环境、日常生活、社区互动等方面,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作用。

六、专业反思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整合性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学家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论》中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为实现残疾人及其家庭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则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残疾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包括能力成长支持、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就业支持、公共设施服务、医疗康复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指引、引导社区参与。

因此,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小良未满十八周岁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以及能切入干预的领域,开展能力成长支持,为小良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引导形成合理自我认知,搭建医疗康复资源和政府正式的保障资源,通过链接志愿者资源、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力量、参加社区公共活动以及服务社区其他弱势群体的形式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破被社区歧视和隔离的局面,有尊严地融入社区生活。

(二)成长计划因需求和优势而定,在执行中调整

由于小良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在家,无成长方向,因此,社会工作者与小良商讨出提升阅读和写作技能需求之后,社会工作者从为小良提供阅读书籍开始,当小良表示有难度难以坚持后,计划调整为从更简单的每天收听一篇文章开始,逐步学习写作技能。服务对象因执行动力不足,并最终因丧失兴趣而放弃。在尝试淘宝、电脑文档使用的领域也因相同的原因,最终放弃。

相反,小良作为小老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小良耐心、面带笑容地引导不自信、没耐心以及记忆力差的低保儿童学习拼音,另外在讲述自己懂得玩魔方时,也是自豪感满满。小良发挥特长担任拼音和魔方老师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及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对于服务对象增能方向的摸索,只有服务对象本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才会有坚持下来的行动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始陪伴服务对象以潜能挖掘和优势发挥为方向,引导服务对象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其他弱势群体的同时,为自己打游戏、看电视的生活模式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激发了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感,实现自我增能和社区融入。

(三)相信服务对象有治愈和自我突破的优势能力

1.针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大、自尊感低、社区归属感弱等的问题,并非社会工作者都能一一为服务对象解决,解决问题的主体永远是服务对象本身,但并非说明无需社会工作者及其他外界力量的支持,而是社会工作者及外界资源陪同服务对象看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正向力量。例如,从服务对象母亲懂得制作各种糕点的能力为切入点,肯定及赞扬服务对象母亲的优势,并引导服务对象学会关注母亲的优势,增强以优势视角看待家人和事物的思维。每次服务对象母亲回忆一直以来对儿子的照顾历程和以前家庭的生活方式,都会流泪,社会工作者在给予同理之余,并没有跟着服务对象母亲的低落情绪走,而是寻找服务对象母亲经历中的闪亮点,肯定她的坚强和伟大,并引导她看到如今生活正在慢慢改善的趋势。

3.增强服务对象家庭系统互相支持的整体关系。例如,服务对象家庭的在照顾服务对象方面存在很大的照顾压力,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母亲。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服务对象的照顾者关注服务对象的能力与进步以及社会各方面资源给予的支持和关怀,当服务对象的积极努力、家庭小助手的一面被照顾者看到,当服务对象妹妹的在参加社会工作者站活动带来的进步和快乐分享被照顾者看到,这些转变可以为照顾者带来更多积极乐观的生活讯息,进而促进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正向价值观的增强。

(四)反思不足:提升社会工作者的链接资源、打造专业志愿者队伍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始终相信,社会工作者不是万能的,因此,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出的提升服务对象能力和照顾者护理技能的需求,需要把发挥服务对象自身能力与链接外在资源相结合,搭建社区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连接者的角色,联系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组织,向残疾人联合会了解服务对象可以享受的资源类型、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残疾人照顾护理培训资源,以及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资源,但最终难以链接到服务对象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因此本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无法百分百地实现,更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链接正式与非正式资源的专业能力,依托“双百计划”民政社工的角色,充分发挥政府福利保障资源,让服务对象平等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针对残疾人的身体情况,为了促进残疾人服务对象更好地参与社区生活,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社区居民组建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充分享受参加社区公共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保障。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区助力成长梦”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分享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