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蕾
编者按
每个人的青春都拥有无限的可能,在最美的年华里,承载着每个人的梦想。虽然各自的梦想不同,路途相异,但在追梦的道路上,只要坚持不懈,便会有收获。今年5月4日是第70个五四青年节,同时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新兴青年群体,听听他们青春奋斗的故事。
什么是社会工作者?若是五年前,谭琳的答案或许跟大多数人一样,社工就是乐于助人,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
五年的社工之路,谭琳遇见了不同的人和别样的风景,收获了感动与自豪的泪水,也曾因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到迷惘和困惑。如今,谭琳对于社工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社工就如同社会良知的守望者。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守内心的平静,让青春绽放在青少年需要的地方。
人物简介
姓名:谭琳
职业:专职社工,现任西乡塘区华强街道青空间站长
青春宣言:无论生活有多大的变数,只愿每一个人坚守自己为人、做事的初衷,把每一天负责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希望每一位社工伙伴都能活成理想中的自己。
初出茅庐 大学毕业成为专职社工
青空间是近年来比较热的词汇,顾名思义就是青少年的空间。2014年,共青团南宁市委开始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打造青空间,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招募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
那一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谭琳成了一名专职社工。“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最初应聘社工纯粹是为了积累经验,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谭琳坦言称,刚离开大学校园的年轻人通常会想着先找一份相对简单的工作,等适应了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期,寻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再跳槽。
应聘合格后,谭琳被分派到西乡塘区北湖街道青空间,第一项工作便是跟着万秀村村委会干部“扫街”,熟悉和了解生活在这里的青少年有什么需求。
作为南宁最大的城中村,万秀村里生活着许多流动儿童,他们跟随务工的父母四处为家,却因为经济条件、教育机会和家庭环境等影响,容易存在自卑、焦虑心理,甚至在学校中变成一个孤独的群体。
与压共舞 善用心理知识以情动人
对谭琳而言,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便来自服务对象的认可和点滴转变,最令她难忘的莫过于由其策划的“与压共舞,快乐减压”活动。
活动以小学三至四年级的流动儿童为主,通过互相认识阶段、寻找压力源、正视压力、应对压力等四期活动,让组员们学会释放内心压力。在活动中,谭琳利用心理专业知识,采用音乐疏导的方式,让组员闭上眼睛回想父母的模样,想想有哪些心里话想对父母倾诉。当舒缓的音符渐渐散开,突然间传来一名女孩的啜泣声。原来女孩想到之前和父母闹脾气,却不知该如何对父母说一句简单的“对不起”。那一刻,感同身受的谭琳连忙蹲下身子,轻声安慰和开导女孩,并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谭琳和社工伙伴变着花样开展各种活动,拉近社工与社区居民的距离,特别是引导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以健康的心态生活和学习。在周末小课堂上,“拥抱青春,健康成长”讲座让青少年更加了解青春期生理健康和心理变化知识;在创意手工活动中,常见的“废物”变成美丽的花朵,也让新的友谊萌芽;在冬天巷子里,“全员跳大绳”驱散了寒冷,空气中回荡着欢声笑语……
坚定信仰 扎根基层把职业视为事业
从调研、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到策划设计活动方案、与相关单位对接沟通,再到撰写志愿项目报告、总结反思活动效果,谭琳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一次次挑战中得到提升。
2016年,谭琳成为南宁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并于2017年调至华强街道青空间,开始探索和尝试“团组织+社工+挂职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不断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公益的常态化和专业化。
然而,与社工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相比,社工薪资待遇普遍较低,更有人调侃:“千万不要做社工,你有可能会饿死的。”谭琳坦言,2018年是自己内心波动最大的一年,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她甚至动了辞职换工作的念头。
心态转变发生在2018年6月,谭琳作为南宁市的3名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参加了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里,与来自全国的代表们一起唱响国歌和团歌时,谭琳的振奋与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谭琳依然激动不已。
以代表身份参加团十八大的经历让谭琳强烈体会到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而社工就如同社会良知的守望者,用善良和真诚传递正能量,用爱心温暖城市的各个角落。
编辑:李福滨 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