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从“老龄”到“乐龄”:新加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从“老龄”到“乐龄”:新加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昆明医科大学担任外教的第8年,来自新加坡的全科医生卢正接待了一批特别的新加坡同行。那是201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圣路加医院的SIF(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志愿者团队初次抵达云南昆明,启动了一个帮助提升云南省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标准的合作项目,为期3年。卢正协助他们翻译培训教材,帮双方更好地沟通。

3年里,120名来自云南及全国各地的医疗护理领域骨干师资接受了培训,学习和了解新加坡在老年人康复医疗与慢性病管理领域的经验和创新方法,之后再由他们分享给其他医护人员。“我们主要通过病例分析、角色扮演的方式,与中国医护人员一起探讨如何利用跨学科协作、开展家庭会议等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医患之间、病患与家属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周瑜斐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她在推进项目时发现,中国与新加坡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护理治疗水平不足的难题,双方共同探讨应对问题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解决方案,颇具意义。

项目中的优秀学员们于2018年3月赴新加坡考察交流 图片来源:昆医附二院官网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全球面对的共同挑战。新加坡政府统计,65岁以上居民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攀升,1980年为5%,2010年为9%,预计2030年将达23%。而人口基数更大的中国面临更大挑战,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为1.53亿,比例为11.6%,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比例为17.3%。这一数字比10年前增加了接近1亿人,平均每年增加接近1000万。

作为亚洲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着手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从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各项老年救助措施的出台,到政府、社区、机构等多方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实践与创新。从“老龄”到“乐龄”的观念转换在谈及“老年人”“老龄化”的议题时,新加坡人习惯使用“乐龄”一词。新加坡人认为,“乐龄”的说法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老年人的实际生存状况,也有利于提倡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从“老龄”到“乐龄”的称谓转变,正体现了希望老年人“乐享老龄”的养老理念。

为鼓励乐龄人士回归职场与社会,2012年,新加坡政府推行了《退休与重新雇佣法令》,还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培训;在财务保障方面,除了公积金外,有需要的乐龄人士还可以考虑屋契回购或出租祖屋计划;在乐龄人士的照料方面,社区与家居服务为老人提供居家医疗、护理与康复、失智症日间护理等服务,由卫生部监管的社区医院、养老院以及乐龄之家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在逐步完善政策及机构保障的同时,如何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展,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目前,新加坡在医疗工作方面的负担挺重的,很难快速培训更多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所以国家的方针是在“预防”方面做更大的投资。”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局长徐永刚告诉界面新闻,为引导国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新加坡在2016年推出了“吃、喝、买健康挑战”的项目,在与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合作的咖啡厅、餐馆、超市中,国民都能找到带有健康标识的认证健康食品,购买此类商品获得的积分可兑换代金券。据介绍,这一健康促进计划共吸引了47万人参与,约为该国总人口的1/10。

 

编辑:张倩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从“老龄”到“乐龄”:新加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