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学习“2•23”讲话精神】陈涛:加强社会工作学科研究,更好服务于社会需要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特别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陈涛教授结合他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研究的本土基础、必要性及学科研究的方向,以加快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整体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与民众的需要。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们处理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影响正常功能发挥和良性运行的各种共性的困难、障碍或问题,协助人与社会达致更和谐适应和更好的功能发挥及运作状态的一种专门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干预和个人介入,它根源于人类社会早先既有的那些互助行为、民间慈善救助或志愿行动,以及后来其他组织化地谋求解决或改善社会与个人问题及处境的各式公益性行动(包括政府所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日益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即由受过系统学术知识和专业方法技能训练的人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社工”——社会工作者)来从事,通常是依托各类公益服务组织机构或得到国家的各种支持而成为制度化的一种活动乃至行业、事业,旨在使其做到更精益求精、更充分地发挥出助人自助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效果,实质上这也是与现代社会运作和治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相一致的。

01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研究的本土基础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乏传统社会工作因素,包括文化哲学和宗教中的相关价值观和思想元素,这构成中国社会工作的深厚本土资源与土壤。

进入近现代,差不多与“群学” 发端同时,类似的社会干预和个人介入活动也愈加增长,持续多年、涉及多地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社会学人所做的各种“实验”,更是其某种系统化的表达;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结合土地改革所开展的非常成功的群众工作以及民政工作,同样属于本土社会工作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们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宝贵财富,也对全球社会工作,特别是宏观取向的结构式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的知识与方法有着重要贡献。在此期间,受“西学东渐”的影响,社会工作学科开始在燕京大学、沪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社会学系或相近系所设立,相关的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伴随专业实务不断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工作学科与社会学命运相同,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建制取消和系统发展的停滞期,但改革开放后同样都很快迎来了新生与复兴。如同社会学学科日益获得重视、正进入春天一样,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甚至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学科建设发展速度与规模上,乃至对于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所发挥的作用上,超出了社会学学科。

目前,全国已有82 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科、348 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MSW—— Master of Social Work)的院校近200 所,培养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博士生的院校约有十几所,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或相关职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超过了100 万,其中非科班训练出身、在政府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的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各级各类社会工作教育、研究、行业协会组织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一建立,特别是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 近些年更获得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较完整的社会工作学科专业、职业和行业组织的框架体系。

从认知和认可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政府官员和其他行业的人,对于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不再陌生,而是日益熟悉和认同。不仅在社会工作比较发达的地区是这样,在中西部地区也同样如此, 因为社会工作的助人服务和相关专业性的社会干预行动实践,包括各种相关组织的倡导推广,已经越来越普及,社会工作也因其独特而实在的效果越来越深入人心。

02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相关方面对当前的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还有一些不满甚至诟病,但仔细分析起来, 恰恰说明社会工作学科研究、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尚不够成熟,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具有决定地位的学科研究亟待补齐短板,以更好地为整个专业、职业和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确保社会工作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正是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界已在探讨发展专门的“社会工作学”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学学科关系的议题。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学科是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为社会学应用性的分支学科受到关注并得以发展。而在西方,一百多年前社会工作即成为独立的学科专业而获得重视和快速发展(尽管是以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及其发展为支撑),并对西方国家的发展稳定起到了深刻作用。

社会工作学科一直以来的基本属性是以社会学为主要母体的应用性、综合性学科,社会工作学科知识的基本特点是实践科学、实践知识。社会工作学科研究不但要回答人与环境是怎样互动的、这种互动中为何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是需要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一起回答的),更要回答怎样介入、从当下和长远来看如何干预这些问题是最为有效和有利的,务须找到最佳的具体措施,包括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面的各种介入干预的方法技术或曰技巧,甚至是治疗性的临床手法模式与技术技巧,以解决或缓解社会与个人问题,这正是社会工作学科独特而凸显的研究与知识之价值所在。

正因如此,社会工作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首先可以起到细致入微、春风化雨的作用,因为它能以柔性的手段消除社会与个人存在的或运行中的障碍和困难, 化解社会与个人矛盾与问题,克服或减少造成社会不满和不稳定的某些源头因素,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同时,社会工作学科研究基于长期有效的实践或实务总结提出一系列价值理念、知识假设和工作方法技巧,无论是对于各种问题牵涉到的当事人,还是对于相关环境中的社会部分和管理部门,都可推动形成积极的共识,引导以良性沟通、相向而行的方式来彼此互动、共同改进(所谓“调谐”),最后形成相互给力、相互支持的建设性关系,从而对国家、社会的建设改革、发展进步起到影响深远的巨大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工作是现代国家社会看似不起眼,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一整套价值知识和方法技术的体系。

此外,社会工作的学科研究牢牢立足于社会干预和个人介入的实践行动基础上,它的全部有效知识深深扎根在社会生活和个人功能运作的实际土壤中,它们反过来对于社会学理论知识和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具有莫大的助益,尤其在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知识论的视野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实践出真知”、怎样解释世界的知识以及如何改造世界的知识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学科反哺社会学乃至其他更基础性的学科变得愈加明显、重要和迫切。

03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在我国,社会工作学科相关研究已有不短的历史,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因而“社会工作学” 的建立得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应的学术团体组织也已经建成并开展了有关活动。不过,总的来看,中国的社会工作学科研究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学科知识理论与特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尚未完成,学科地位还不够明晰稳定,更不能很好地回应当前和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社会建设和稳定所提出的一些重大需求。因此亟须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尽快加强相关研究和学科的建设, 并采取有力举措使之充分发挥出在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

西方的社会工作学科发展自1898 年纽约慈善学校(今日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前身)举办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已形成从社会工作本科学士(Bachelor of Social Work- BSW)到社会工作硕士(MSW)再到社会工作博士(DSW)的完整独立的专业教育和学科体系。

反观1988 年社会工作学科在我国恢复重建以来,至2006 年、2007 年中央政策明确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前二十年国内的社会工作研究主要是围绕引介西方社会工作学科知识体系,传播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开展的。2008 年以后,一方面随着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由于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界的行动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近十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基于本土实践、体现本土创造的社会工作研究成果,也对我国自己的社会工作学科发展建设起到越来越有力的支撑作用。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定阶段下,社会工作学科研究既有迫切的必要性又具备了相当的可能性。我们应当加快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整体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与民众的需要。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学习“2•23”讲话精神】陈涛:加强社会工作学科研究,更好服务于社会需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