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周琳:摸索督导之道 | 督导手记

单位:广州市成长动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资源中心

作者:周琳

10年前,我有幸成为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第一届社会工作督导(研修)班的学员。还记得,结业答辩中,考官问了我一句: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督导了吗?我心里发虚,老实地回答到:我不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能驾驭督导的角色。

10年后的今天,不禁想到:若仍被问及,我又会怎么回答呢?

嗯,有两段经历在时时提醒着我:我是一个仍在摸索与成长的督导。

“被你督导很舒服啊!”

7年前,同时有两位被督导的同事给出上述评价。听着像是好话对不对?当时的我也是心中窃喜不断,幼稚地认为这是多好的评价。亦师亦友的关系,看上去很美。我期待着这段美好的关系能够带来美好的结果。但不论这两位同事,还是其他被督导的同事,在工作表现还是专业成长上总未见明显的改善。我反思:亲和力不是应该最能打动他人的吗?舒服的关系何以未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如果能增加启发性的提问,更能促进员工的成长。”

4年前,我开始参与一个新的督导项目。合作伙伴新、合作方式新、合作对象新,我一方面仔细斟酌督导服务设计和推行,一方面也不觉落入了“成效取向”的窠臼。面对大部分几乎零基础的受督导者,我总忍不住把答案带到嘴边,因为我不忍把对方问出一副难以招架的样子。但不得不承认,被督导者的成长,尤其是他们的主动解难意识和能力迟迟未见提升。服务周期中,服务督导给了我上面的评价。我再次反思:作为督导,到底如何有效地支持受督导者?

反思:“舒服”与“成长”不能共存?

以上的两点,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的。受个性影响,我过往总追求少冲突的和平氛围,期望人人都能“舒服”相处,容易在处理事务时以“关系”为先。然而我忽略了:督导者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促进被督导者成长,而非如何与被督导者成为朋友,或说,如何让对方感到舒服。不论从对被督导者负责的角度,还是对服务委托方及使用者的角度,这都是建立督导关系的首要前提。

其次,不能被忽略的是:冲突自有其利于促进的积极效用。督导者需清楚:“冲突”是督导过程中必然发生也是必须发生的事情。激发被督导者思考,势必引其发起对自身原有认知的挑战,并随即产生失衡。冲突产生的失衡也许让人难受、忐忑,甚至坐如针毡。但同时,失衡也极可能促使被督导者转化求知动机,建构新的认知。换句话讲,亲和力固然可让人舒适,但舒适也在某程度上意味着ta可能仍享受于安舒区中。对被督导者来讲,也可能影响了ta进一步突破与成长的可能性。

为此,我也逐步通过行为来回应个人“失衡”的状态:增加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自己减少对“好关系”的执着与依赖,以更积极及具有批判性的态度来看待受督导者的成长需求。例如看到对方有明显的疏漏时,提醒自己不再总是隐晦地试探或旁敲侧击,而是直接提出所观察到的情况;对于对方的观点,也多通过提问支持对方获得更多的思考角度。这个过程也是我一路拆毁自身障碍并重建认知与经历的过程。至此,在进行成效评估及总结时,我开始听到被督导者有了更丰富的反馈:他们收获的不只是一段“舒服”的关系,也有了更坚定的专业信念、专业自信以及专业能力。

虽已入行数年,但如何善用自身特点,探索与建立个人的服务风格与督导风格、如何更有效地把握受督导者需求并有效回应、如何在引导思考与直接支持中取得平衡,依然是我未来的重要主题。我乐意继续享受与他人共同突破的刺激,也享受与他人共同成长的乐趣。思考不停,行动不止。与各位共勉。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周琳:摸索督导之道 | 督导手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