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刘英:“小社工”与“大社工”

文/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刘英

最近有不少社工在督导的过程当中向我透露心声,他们觉得最近迷惘得心发慌,不知道以后何去何从。这种强烈的迷惘感多集中出现在年资3-5年的同事上,甚至有年资更长的社工也产生类似的感受。在督导过程中,我会认真、耐心地去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种迷惘感。

概括起来,产生迷惘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自身的价值感不高,且薪酬和晋升途径有限,尤其是有小孩的,或者是要供车供房的,生活压力不小。我非常理解社工的这种迷茫感,毕竟自己在本行业也是活跃了近十年的时间,看到了东莞社工在这十年里的发展历程,包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面对的困境。

我想说的是,如果社工本身不喜欢这个行业,或者凑合着干,那他/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开。但这些同事中不乏曾对社工行业充满了热情,对着心爱的事业仍抱情怀,仍抱理想的人。接下来我会请这类同工们进行三个“自我探讨”。

一、你未来目标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自己已经迷失了方向。也有很多人说,社工事业不就是两个目标吗?要么往督导方向发展,要么往机构行政的方向去发展。我认为这是“小社工”思维,曾几何时我们也一直牢牢记着这两条发展路线,但时代在发展,社工也在发展。

二、你的工作表现如何?是唯唯诺诺?甘于平凡?破罐破摔?还是兢兢业业?勤奋进取?大胆创新?每个人心中都有数。我看到的是,工作表现真正优秀的人确实是会有回报。例如社工督导们、中心主任们、机构总干事、副总干事们。被用人单位提拔成为本单位的核心管理者的,或是被委以重任,承担多个项目运营的社工,不为少数。

三、你的能力提升如何?一说起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人都是一套一套的,比如说要听课、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培训、多实践、多写文章等等。每次绩效考核时把成长计划说得头头是道,但事实上半年过去了,再次绩效考核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附加分数仍然是很低,可见执行能力之低。当然也有积极进取者,例如争先报读“固本强基”社工能力培训班、积极报读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类与社工专业有关的专题训练等。事实上这些积极分子会比其他人升得更快,走得更远。

记得以前一位资深督导在给我们做培训时曾组织我们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社工将来还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在头脑风暴中,大家发现原来还有N多种不同的可能。比如说可以做人大代表去进行政策倡导,可以做社会研究者,可以做公益基金会的管理者,可以成立社会组织担任总干事,也可以做各个服务领域的专家顾问等等。我们越讨论越兴奋,既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曾经从社工职业一路走来的,便足以说明行业未来发展的广阔性。这种讨论给我们打开了视野,原来社工是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的!归根到底,社工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太多的工作可以与社工相关,可以实现我们“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助人情怀。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大社工”思维。

首先,在这种“大社工”思维的思考中,请问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没有目标就没有收获。研究表明,社会中约60%属于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并无突出成就。27%属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10%属于有清晰但较短期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在各自所在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只有3%属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则多为各领域顶尖人士。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你又想成为哪一种人呢?

当我们锁定好目标后,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做到极致。一是可以找些榜样。例如每个领域多少都会邀请相关专家顾问助力服务对象成长。例如儿童服务领域,育儿专家会受邀大谈育儿经。例如婚姻服务领域,婚姻咨询师会受邀分享夫妻相处之道。这些都是社会所需要的,只要是在本领域做到极致的人,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人家能做到极致?自己能不能像他那样对问题、对现象研究透彻?二是懂得运用好身边的资源。例如对于一位在婚姻辅导领域工作的同事来说,除了做好本职的婚姻辅导工作,每天能有机会大量接触遇到婚姻困惑的对象。又如自闭症儿童服务领域,能更多地接触到此类儿童,这是其他岗位无法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我们自己有没有珍视和用好这个资源?有没有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高度的总结、深度的反思?有没有整理出一套有效可行的服务模式?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在“大社工”思维下,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把自己稀缺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进而调动所有的能量挖掘所有的潜能,全力以赴追求目标。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自然就更靠近心中的目标,成功蜕变。

 

编辑 陈怡然socialworkweekly@126.com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刘英:“小社工”与“大社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