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会救助制度最需要加大投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访谈录

本报记者 张伟涛 张 昕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疫情的冲击,如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必须全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及相关制度功能,加速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网络,构筑兜底保障重要防线。

  细化兜底保障措施

  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要求,对由于自身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脱贫的群体,将由政策进行兜底。如何才能兜住底、兜好底?如何才能防止脱贫后再返贫?

  对此,郑功成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计民生造成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衰退亦会带来外部冲击,但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明确今年要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无论GDP增长与否,无论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我国都会咬住目标不放松。

  郑功成表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让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生活是我们追求的全面小康。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不意味着贫困现象不复存在,因为个人素质、发展机会的差异,以及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对于无法依靠自身能力摆脱贫困的群体只能由社会保障来兜底,必须全面充分地发挥社会保障及相关制度的功能。

  一是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并逐步提高其水平。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来切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链条;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并提高救助水平,采取以工代赈、就业救助等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等,这些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

  二是继续加大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动员社会资源并及时明确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适时将扶贫投入纳入到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脱贫攻坚成果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同步小康的升华。

  三是将相关服务纳入救助体系。在保证困难群体及时足额获得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外,还要注重实物救助,向有需要的困难家庭提供生活物资和防护物品,所需资金既可以从临时救助列支,也可利用慈善以及社会捐赠的物资。对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病人等进行跟踪管理,确保生活有人保障,弱者有人照料。对于分散供养人员、困难居家老人、受疫情影响无人照料儿童等群体,要给予重点关注,提供相应照料帮扶,并实施定期探访和委托照料制度。

  郑功成强调,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避免脱贫对象返贫,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救助网络才能构成最为重要的防线。

  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就业困难、收入丧失或锐减等,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最为直接。郑功成表示,面对疫情,民政部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扩大救助范围、发放临时救助金等措施,使社会救助制度发挥了有效的兜底保障作用。

  郑功成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仍须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的力度。他强调:“如果保基本民生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则社会救助制度最需要加大投入。”

  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拓展救助功能,强化救助力度,让社会救助能够惠及更多低收入人口,确保低收入群体中不因疫情影响而陷入绝境。同时,要提高救助标准,使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紧密挂钩。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并加强对分散供养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照料帮扶,应与城乡社区、村(居)及社会工作网络有效衔接,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另一方面,应当充分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探索政府救助资源与民间慈善资源相结合的新路,以公共资源支持社区慈善组织帮扶困难群体,以慈善资源壮大政府救助工作的保障能力。如扶持立足社区的小微型慈善组织,在登记上以备案制取代审批制,在运行中强化其与社会救助机构和村(居)委会的联动,加快形成立足城乡基层社区的社会救助及相关服务网络。此外,还应畅通有需要救助者的申请与投诉渠道,确保困难群众在无法正常获得救助时能够有及时的救济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的网络。

  社会救助今年有望进入正式立法阶段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础性、兜底性制度安排,关系着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人权,通过立法赋权明责是这一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国家的通行做法。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绝对贫困与区域性贫困现象将被消除,相对贫困成为需要依靠社会救助制度加以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郑功成认为,自2014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基本成型,实践中亦探索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因此,加快社会救助立法步伐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亦具备了可行性。目前,民政部已经牵头起草了社会救助法草案,正在依照相关程序征求意见;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亦已提前介入并进行专题调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也组织专家学者在开展专题研究。郑功成透露,如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前后可以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这意味着步入了正式立法的阶段。“我希望明年能够制定一部有较高质量的社会救助法。如果立法顺利完成,则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将从依靠行政法规和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规制的不成熟制度安排步入成熟、定型发展阶段,它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走向成熟、定型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郑功成认为,有了社会救助法,就能够明确赋予困难群众获得社会救助的法定权益,就可以明了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还能够给整个社会提供清晰、可靠的安全预期。

编辑:孟娅婷socialworkwkke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会救助制度最需要加大投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访谈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