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李锦雯:非自愿的青少年个案怎么做?

很多人都说青少年的个案很难做,因为很多都是非自愿的个案,他们不是老师、家长叫过来的,就是相关部门转介过来的,青少年本人很少觉得自己需要见社工,配合程度自然可见一斑,。因此,做青少年的个案,难点往往不是在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也不是资源平台和支持网络的搭建,而是如何与青少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是非常基础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人正从事青年地带的工作,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打开话题
当你非常幸运见上第一面的时候,怎么在较短时间给青少年留下一个好印象显得非常重要,首先你要学习怎么打开话题。很多社工觉得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聊起会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觉得这需要分情况:有些青少年态度比较开放,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这个方式是可行的,但有些时候,青少年本自比较内向或者有抵触情绪,谈话就很难进行。当你听到对方的回应是“嗯,哦,不知道……”时就要留意是否是这样的情况。我常用的一个方法是:从你为了什么事情要来见他/她谈起,青少年一般会比较感兴趣别人对他的看法。

坚持不放弃
不能否认,有些青少年确实是很难“捺”的:见面不说话,家访回房间,发信息不回复。这看起来真的让人很沮丧,但尽管这样,如果我们判断其是真的有需要,社工也不要轻易放弃,暂且先把这些人当成潜在对象,保持一定的接触,适当“刷脸”又不过份打扰是最好的。然后做好心理准备要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去“捺”动一个青少年,有时候做社工拼的就是毅力。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经验告诉我,如果你经常给服务对象发信息,对方多半是有看的,只是不回复而已,如果他之后再出什么事情会很快想到社工的,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实青少年很可能是在暗中观察、测试,看看你是真心想要帮助他/她,还是例行工事地做做样子。

保持价值中立
通常情况下,社工在见青少年本人之前,已经从家长或其他人那里了解过青少年的情况,对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了不让青少年觉得你是家长或其他人派来“整治”他的帮手,社工要在青少年面前表现出价值中立。做法大致是:在与青少年会面时,社工在简单表明来意后坦诚地对对方说:“我听到XX讲过你的情况,但我还是想听听你自己的说法。”言外之意是:我从其他人那里了解了你的情况,同时我也尊重你本人的看法,我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会尽量保持公正。如果你做了这一步,对方很可能会觉得这个社工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因为你没有一来到就开始说我的不是,教育我该怎样做,而是听我的意见。此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社工会为了赢得青少年的信任而故意讨好青少年,与之站一队,说其他人的不是,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之后你要转向的话,服务对象会觉得你在“背叛”他/她。

开放接纳的态度
想要青少年愿意与你分享他的想法,首次要让对方觉得你跟他/她是“同频”的,意思就是:对方认为你能理解他,不会对他的行为指指点点。我遇过很多亲子关系紧张的个案,青少年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父母不理解我。”青少年是否如此难懂呢?我后来想想,并不是的。很多时候是家长或者其他长辈用他们那个年龄阶的心智和思维方式来看待现阶段的青少年,他们不是不理解,是不能接受。他们不充许孩子犯错,心急想把孩子引回“正道”而忽略了当事人的感受,让青少年觉得无法沟通,不被信任。而作为社工,我们要从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现在经历的事情,要表现出足够包容、开放的态度,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去表达,不要“大惊小怪”,先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理解,怎么处理。当然,这里说的接纳不等于认同。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个案,他是一位初二的男孩子,他说要辍学去学理发。家长当然是不同意,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当然要在学校里学习,学理发有什么用。我们当时的处理方式是,先不处理家长的期待,听青少年怎么说,了解其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原来,他学习不好,在学校觉得很痛苦,而他对理发很感兴趣,很想去学。想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想法本来并没有错,关键是他目前想到的缀学去当学徒这个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我当时对跟进社工的建议是,我们先不去否定他的想法,而是跟他讨论如何去实施这个目标,甚至带他体验一下当学陡,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思考的东西很多,要付出的努力一定也不比在学校学习少,如果他只是一时兴起,想逃避学习想出的法子,那么他很快就会放弃了,但如果他真的很想做,不怕困难,那么社工就需要协助其更好地实现目标,发展与家长协商的技巧。到这里,社工也不需要太担心怎么向家长交待,这样下去的结果往往是折中的办法,双方都需要各退一步,例如:“去上一个美容美发学校。”

理解行为背后的需要
正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咋一听:“辍学去当学陡?”好像很难接受,毕竟这种做法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除此之外,还会有青少年跟社工提到:“抽烟、喝酒、纹身、飙车、交异性朋友、夜不归宿”等情况,非常有趣的是,他们自己讲起来挺得意的,家长往往很头痛。这时,作为社工先不要急着,也要提醒家长不要慌张,关注点不应是青少年的行为表现,而是行为背后的目的,先尝试去了解青少年这些行为的目的,分析这些行为正在满足他什么样的需要,才能找到其他替代的方法。比如“抽烟、喝酒”,很多青少年认为这是成年人的标致,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长大了,他们享受自主、自我掌控的感觉,又或者他们想通过这些方式来交朋友,进入某个特定的社交圈子,目的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而家长往往将此简单定义为青春期的叛逆。

正面重构及转化
如果我们把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行为简单理解“青春期的叛逆”,便不易找到出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他/她的行为,社工常用的方法叫做“正面重构”。例如,有家长提到她的孩子沉迷网络,无心学习,不听教等等,社工往往会协助家长重新去理解她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可能是在学习上找不到能力感和满足感,而游戏是他应付得来、做得好的事情,他在玩游戏上找到了的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当然很喜欢做这件事,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乐趣,重获信心。但是,如果批评教育多了,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不听话”,当社工做了这样的正面重构,家长往往会将关注点从孩子的缺点转移到帮助其清除阻碍上。这更容易找到出路,有助于青少年的改变。此外,社工要明白: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但如果能找到其他方式但同样能满足其现阶段的需要相对比较容易,比如,如果青少年喜欢除了玩游戏,还喜欢打篮球,便创造机会让其多接触篮球,让其在篮球上取得同样的满足感,便会慢慢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其它系统的配合
来到这一步,社工基本已经与青少年建立了信任关系,可以说个案已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需要与青少年发展新的策略和技巧来满足现阶段的需要,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当然,只介入青少年本人是不够的,青少年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有关,家长工作、甚至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会觉得将孩子交给社工去处理就不用管了,社工要澄清期待:子女教育的责任始终在家长身上,社工的角色是提升其管教的能力,过程中亦会作为青少年及家长沟通的桥梁,促进其相互之间的对话。社工有责任提醒家长:自身的改变是带动孩子改变的关键,家长需要主动走出第一步。此外,有些暂时接触不了青少年本人的个案也宜从家长方面先入手。

总结
无论青少年面对的是什么问题,他们都很在意其他人用什么眼光来看自己。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人会特别敏感,周围人的言行举动,他们都会视为他人接纳或抗拒自己的表现。因此,社工要保持敏锐的觉察,及时调整与青少年的相处模式,为其提供一个安全、接纳的环境,才容易建立一个信任关系。此外,我们要长期深入了解和研究青少年的特性以及他们理解和处理情绪的方式,以便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社工能适时伸出援手。

编辑:孟娅婷socialworkweekly.cn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李锦雯:非自愿的青少年个案怎么做?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