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从为何屈尊引起的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简要思考

从为何屈尊引起的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简要思考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圈内或多或少会讨论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问题,且在日常的情绪和思考之中显露出不愿意“屈尊”在社会学二级门类之下。这种思考和情绪其实并非仅限于日常的讨论,李迎生教授在五月份就率先进行了思考,认为如何处理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及相关一级学科的关系、确立社会工作的独立学科地位,是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需要长期面对的,并且提出,要加快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李迎生,2019)[1]。
本文认为,除了加快学科体系的建设,社会工作学科或专业的地位的获取,还是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行动中提升学科地位。至于能否成为独立学科,这并不重要。正如近期的中老年粉丝纷纷为周杰伦打榜事件,周杰伦粉丝一周倒戈就绝对性碾压连续六十四周榜首的蔡徐坤。这也反面说明的是,社会工作这个学科或专业,就算人海战术,可以“打榜”火热,并不意味着具备地位。要获得学科地位或者专业地位,仍然需要重量级的作品和实实在在有价值的影响力来支撑这个学科。社会工作这门学科在大陆属于后发,即在其他学科大发展之后才开始起步,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都相对薄弱。要实现社会工作学科或者专业地位的“逆袭”,或许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学科本身对社会的解释力,即学科的理论价值;二是学科本身的应用价值,即实务实践和行动本身具备社会、市场价值(实务价值);三是实现社会工作在政治体制位置价值,即学科能否为政府服务,且在政府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理论价值: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的前提
任何学科或者专业,首先实现的是其理论价值,即从某一视角对世界进行解释,且具有逻辑自洽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或者说是解释力,就是这一学科所具备的理论价值。社会工作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或专业,都需要回应社会事实,并能够对现实进行逻辑自洽且深刻的解释。作为一门舶来的学科,其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也就面临着对中国社会事实解释不足,且未能形成中国社会工作的体系,加上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不足等因素,导致其理论解释力的影响力不足。故诸多学者反复强调要建立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学术、概念体系等[2]。
除了这种相对宏观的体系建设之外,关键还是得加强学科本身研究力量的建设,从而提升其解释力。因此,在学科体系之外,我们不得不反思,建立什么样的学科体系,怎么去建立这种学科体系,以提升社会工作对社会事实的解释。我认为,无论社会工作是否是一门学科,但它必然属于社会科学这一范畴,其解释的工具必然离不开社会科学研究和解释的范式。因此,在建立学科体系时,我们不得不基于这个维度进行努力——即首先是“科学”。
落实到学科体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中,我们必须借助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甚至有着相同的研究领域。首先对我们所工作的领域——社会——进行基础性研究和解释。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基层人士为研究和实践对象,在实践之前,我们必须要对他们所处的社会事实进行研究,方能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科学、逻辑自洽的行动,而不陷入浪漫主义式、非理性甚至理想化的实践。其次是要对我们实践的本身进行科学规范的解释,如发展行动研究、实践研究、干预研究等相对科学规范的研究模式,将我们的实践行动研究明白,道理讲清。从而化解和避免其他学科对社会工作的“误会”,并且形成“破圈”的理论影响力。
二、社会价值:社会工作立足社会的基础
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落地于中国社会情境应用时,或存在着不适用的排异性,同样也有本身运用水平及被环境异化的等因素,导致社会工作实务从某种程度上陷入文牍主义和低层次实践的陷阱,以至于具体实践行动上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均未实现好。甚至被政府、社会、案主等多方诟病,形成部分不良影响。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其他学科的运用上来寻找应用价值的镜鉴。如医学,除了其具备救死扶伤的价值理念之外,还能够通过实实在在的医学技术实现这一价值理念,被社会认可。如与社会工作相近的教师职业,能够帮助他们的案主——学生——实现学业成绩的提升,以及心智的开发等,并且以此获得学历提升的实在好处。并且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资本——文化资本,当然,除了这种实在功用之外,还兼具社会道德素养培育的社会价值。
社会工作者进入(介入)案主的生活,能否让案主实现原有生活的转变,即社会工作者能否帮助案主打破原有的生活处境,帮助他们实现文化、心理、社会资本的提升,进而帮助其实现社会阶层跃升或基本正常生活的目标。或者具备洞察社会结构、个体心理结构等,为案主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活实践建议,甚至陪同一道改善原先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状态。倘若能够实现这个功用目标,那么社会工作的应用也必然成为生命规划师,获得市场的价值,以及社会的认可。或者,能够在社区、社会治理上,能够提供良性社会运行的规划,实现社区服务畅通,社会治理有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功用,实现其社会价值等。不能仅仅获得“态度好一点、文章规范点、加班多一点[3]”的评价,而应该获得本身对专业的评价。
三、政治价值:社会工作体制位置获得的基础
当前社会工作实务以“嵌入”方式借助体制资源进行实践,其中仍然面临实践空间、福利资源、合法性等不足的困境。这种体制资源正是学界反复讨论的“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政府主导”的模式。体制对社会工作的实践影响主要有实践空间、福利资源、合法性等问题,由此造成社会工作依附体制进行实践,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价值实现。因此,本文认为社会工作在获得前文提到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被社会认可之后,或许会自然而然的获得体制对专业赋权。
正如社会工作恢复重建的先驱[4]所主张的,应当鼓励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民政、工青妇等福利提供单位,从事专业化的福利提供事业。就像法学、教育学等专业,能够在体制中找到具体位置,不仅为专业学习者提供稳定的收入,且能提供政治权力和社会期待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也可以转变实务工作者主动寻找“案主”的尴尬境地,而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接触案主,甚至案主主动来求助,无需走家串户去“发现案主”。
这样一来,一是给社会工作者提供施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平台,更能拥有相应的服务权威,增加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的可行能力;二是保障社会工作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减少体制外漂泊的流动性;三是增强社会工作学科本身的吸引力,提升高考学子的报考意愿;四是可以增强学科在体制内的被理解性,当具备一定体制人数基础之后,社会工作学科在体制内的影响力亦会逐渐提升。为此,本文认为,鼓励本专业毕业生进入政府体制从事相关福利工作,未尝不是一件可以尝试的道路。除此之外,争取体制位置的方法还可以是在行动上实现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实实在在作用,做出政府认可的效果,从而逐渐获得政府的“赋权”,以获得“嵌入”时与政府相对平等位置,而非处于完全弱势地位。当然,这种路径需要警惕的是,社会工作深入体制之后的异化或被不良文化的同化。
综合来看,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的议题,与其说是社会工作行业学者对其“独立地位”争取,不如说是对本学科发展不足的一种“恨铁不成钢”心情。这种思维和理念是一种殷切的期望,是有利于学科发展或者学科地位的获得。而要真正实现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更加需要的是拿出扎实且有影响力的研究、行之有效的实践,以及在体制中获得位置并且掌握话语权等多方面努力。最后,用王思斌老师的话作为结尾,与各位同仁共同勉励。“社会工作群体既要走出自我殖民化的过度约束, 又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夜郎自大。踏实地实践、认真地总结、细致地分析、科学地提炼会帮助我们尽快走上社会工作学术创新之路。[5]”以上思考仅基于长期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学者、社会工作者、政府官员等交流和阅读文章后的思考,不当之处,仍要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李迎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J].中国社会工作,2019(13):19.
[2]王思斌.社会工作学术创新刍议[J].社会建设,2017,4(04):7-11.
[3]童敏于2019年6月23日在南昌“新时代社会工作创新与发展论坛”发言中提到,原话为:一直在跟社工服务的单位在交流,近期我有一个调研,得出来一个结果,他们认为社工在三个方面比较强:第一个是认为社工比他们热情,社工的工作态度,热心都要比一般的社区工作人员要好;第二个是他们认为社工写的文书比较规范;第三个是社工加班比较多,活动做得比较多。
[4]袁方、卢谋华、雷洁琼等在《社会工作》创刊初期(1988-1989年期间)曾发表相关文章,表示“民政工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并且提出民政队伍的专业化等问题。
[5]王思斌.社会工作学术创新刍议[J].社会建设,2017,4(04):7-11.

原文刊发于《社会与公益》,标题略有改动。

编辑:曹苏磊socialworkweekly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从为何屈尊引起的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简要思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