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聚焦 | 2020年中国社会工作广州培训研讨观点摘要


何镜清
(广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广州市民政局组书记、局长何镜清分享了广州在构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方面的经验。何镜清局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引领社工发展,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社会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履职责的必然要求”“坚持法治化的建设是促进和规范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制发展,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基本的保障”“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践行助人自助理念,实现专业价值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坚持构建多元筹措资金保障体系,是当前社会工作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是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展现新作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六点心得体会。何镜清局长还表示,广州民政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建强人才队伍,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构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以更高标、更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广州社会工作继续走前列、上水平。

史柏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以“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发展”为题,从社会治理创新任务提出的背景、社会治理创新理论的发展、当前社会治理的要点及社会工作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四个方面入手,详细讲述了社会治理创新任务的提出及演进。史柏年教授认为,当前社会治理的要点有这样八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第二是积极培育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因为要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其中最短的一块短板是哪里?就是社会组织,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有一系列的措施,那么这是要加强的;第三要形成民众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机制;第四要正确处理各方关注的问题和利益关系;第五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第六要动员民众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第七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八要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专业功能。且社会工作自身具有的8个特点、优势跟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要点是高度契合的,正因为它高度契合,所以这两者几乎是同时提出任务,同时共同的发展。

丁元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丁元竹教授从把握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共同体意识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努力探索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方法三个层面做了“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演讲。丁元竹教授提出,“十四五”时期,培育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做好五件事情:一是积极倡导全体社会成员的奉献精神、社会服务精神和服务人类福祉精神,鼓励和支持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积极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强化制度的实施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和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三是激励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要纠正那种仅仅把经济成功和财富多寡视为个人和群体成功的成就观,把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担当,有情怀,有情操,有格局作为评价“好事”和“好人”的标准。四是从家庭开始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培育,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建设,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支点,成为人们梦想的起航的地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要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五是重视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网络链接千家万户,成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型社会共同体,网络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翼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呈现了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谈及未来治理思路。在演讲中,张翼教授分享了中国人口增长态势和未来人口波动与发展趋势,将中国的人均GDP、15岁及以下儿童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人口出生性别比等重要数据与日本、美国、印度等其他重要国家进行对比,得出人口老龄化由低龄向高龄发展、人口转型已经发生、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持续增加等现状。张翼教授认为,随着“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政策效应已在“十三五”早期集中显现,理论上,以后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会趋于减少;而随着堆积势能的释放,生育率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将一路下滑,需密切关注生育趋势,一旦低于1.5的更替水平,则需出台强刺激政策,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战略设想。

徐道稳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徐道稳副会长以“社会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为题,从社会创新的角度研究融合发展的意义和具体的途径,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徐道稳副会长从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关系、关于合作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对现有成果的评论三方面对现有的相关文献做了回顾和综述,并分享了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及内涵、融合发展的创新形式及融合发展的法规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徐道稳副会长认为,融合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社会创新可以作为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两个行业和两个事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切入口。融合发展的创新形式主要有四种,包括组织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至少要有四种创新其中的一种。公益创投,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其实都能够体现这几个方面,或者体现其中一个方面。在融合发展的法规政策支持内容上,徐道稳副会长提出了修订《慈善法》、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职业认证工作、配套法规政策支持等建议。

伍敏君
(中山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区域主任)

中山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伍敏君区域主任以“浅谈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公共危机服务”为题分享了NT项目在新冠肺炎事件中的介入历程,通过支援防控前线站岗测温和聚焦弱势群体回应其生存性需求两个方向服务,体现出社工作为需求挖掘者、资源链接者、情感支持者、服务创新者、服务组织者、沟通桥梁者等不同角色的重要作用发挥。该项目在参与防疫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工作者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防控服务指引,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一个发生的范围,严重程度、可控性的程度分为一级预防性响应、二级治疗性响应及三级的发展性响应,同时把社会工作者横向分为统筹人员、资源组、前线组和线上组,从而更好指引一线社工有效参与公共危机事件。伍敏君认为,社工在参与公共危机事件当中不仅要主动参与,善用媒体,还要懂得源于需求,发展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让社工服务为公众所“见”和让社工服务为公众所“需”两点建议。

王淑娟
(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常务副总干事)

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王淑娟副总干事做了题为“赋权与协同:社会工作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以S市N区三种培育模式为例”的主题分享,以赋权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导,提出行政赋权、专业赋权、环境赋权三个方面的赋权,并以三个案例呈现社会工作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推动参与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项目制培育模式、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模式、在地社区社工培育模式。期间,王淑娟用了“同心筑梦”项目、H社区老年协会、Y社区文明养犬促进会三个案例,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培育主体、协同主题、培育过程中开展服务、培育与协同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得出“培育中三类赋权一个都不能少”“在培育过程中善用社工专业优势”“推动参与治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反思。

李涛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李涛主任基于农民工抗疫救援行动的实践反思,做了“如何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害管理中的专业功能”的主题分享。“协作者”是国内较早致力于服务流动人口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凭借其服务经验和需求触角,在疫情中紧急启动了“农民工抗疫救援行动”。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依托分布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和江西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通过与能力和脆弱性分析框架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识别出困境农民工家庭的脆弱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救援、物资救援、生计救援和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行动研究和专业支持,推动行业发展,由此形成了“紧急救援-研究倡导-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害管理的行动模式。李涛认为,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功能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上,需要将常态化防控与社会工作发展性服务结合,需要做好以社会工作为支撑的“三社联动”,以及要做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方联动。

田冉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来自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田冉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工作服务。田冉对疫情早期阶段、防控境外输入阶段、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三个阶段的阶段特点、主要需求、重点服务内容和社会工作者角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服务介入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整合资源,有效分配防疫物资;二是提供信息,缓解负面情绪;三是个案服务,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四是联动服务,回应复杂需求。在服务保障机制的建构方面,田冉认为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困难情况为依据、政策救助为主导、专业救助为帮手、资源参与为支持的“五步服务机制”,以及形成包括联动工作和联合服务两个层面的行动机制。此外,还通过一名高龄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案例,反映社会工作者在承担不同角色下对服务对象不同需求的回应,并得出社会工作机构应加强参与疫情防控和救助工作的风控机制建设、社会工作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具备分析需求,回应需求的专业能力、需要转变服务思维,探索社会工作与“互联网+”联合服务新模式等反思。

常广财
(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

广州市老人院常广财副院长以“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中的专业措施及实践反思”为题进行分享。常广财先从人群、机构、时间、要求、风险等角度分析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难点,随后以疫情发展为轴,对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即老人、家属、员工三者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此得出相应的介入策略:面对老人层面,建立老人心里支援分类分级服务体系,坚持个人照顾计划模式模式+跨专业合作,持续科普宣教并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面对员工层面,建立《员工人文关怀服务指引》,开展系列员工减压活动并搭建“广老关爱之声”播音平台;面对家属层面,实现亲情化服务全覆盖,满足家属探访个性化需求,持续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并设集中医学观察区缓解家属照顾压力。在分享的最后,常广财还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流动性、跨专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老人及员工的内生力量、标准托底提升服务专业性、“向前一步”的思维惯性、强化社工的风险思维、政策倡导的必要性以及关注社工自身及伦理困境等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陈洪涛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陈洪涛教授围绕“当代中国“三社联动”的研究现状、价值、问题与发展思路”主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陈洪涛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剖析了“三社联动”的研究现状,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在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社联动”的内涵、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价值意义、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深入解读。陈洪涛教授认为,“三社联动”的实践先于理论出现,在实践过程中,“三社联动”这一概念不仅已经多次在中央和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出现,也已经深入到大多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内心,且由于行政管理思维向服务群众的思路转变,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三社联动”带来的社区建设这些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作为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政府供给部门——民政部门,在中央一级的行政主管机关,实际上存在的三个不同的业务司局,三者分别对应的是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这一视角是现有文献被忽视的,但这一点对于“三社联动”的推进毋庸置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静
(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陈静副教授带来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机制与路径构建”主题分享。陈静教授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通过对比大学生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应急志愿服务发现,大学生志愿参与2020年新冠肺炎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服务地域覆盖面更广、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和自发参与性更强。通过对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专业型和普适型两种服务类型进行分析,指出其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领域和项目缺乏有效引导和规划、组织协同治理机制缺失、应急志愿服务激励体制缺失。认为为有效管理和引导大学生参与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中的服务效能和秩序,应注重政府支持志愿服务发展网络化协同治理制度化、推动并增进大学生参与突发事件志愿服务的组织化机制、部署完善的危机事件志愿服务供需信息交流网络、构建突发性事件治理过程中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机制以及完善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激励方案。

孙晓寒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项目主任)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孙晓寒主任以中大社工乐安居公房改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背景、理论指导、运行机制、服务实践、服务的成效以及服务反思这六个部分入手,分享了其在“社工+慈善”融合发展模式上的探索及研究成果。项目所在的北京街地处典型老城区,存在700多户公房,且公房老旧,环境较差,没有物业管理,居住人多为长者、困难家庭。社工发挥传统广府文化品牌——西湖花市、慈善文化氛围良好、社区有慈善基础等优势,在社区发展模式理论指导下,采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教育及社区参与等“社工+慈善”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借助“社工”资源整合、服务专业性、持续性的优势,以及“慈善”资源多元、参与广泛的特点,总结一系列流程,将“社工”与“慈善”进行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优势,项目在资源链接、问题解决、推动参与、协调机制、意识提升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孙晓寒认为,“社工+慈善”模式,可以发挥助人自助,携手慈善与爱同行,发挥出1+1>2的作用。

冯英子
(广州市团校)

来自广州市团校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冯英子通过小林社区营造的本土化叙事,分享了“社会互构论下的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冯英子通过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结合中国其他地区社区营造的既有经验,基于广东省珠海市小林村的社区营造项目本土化实践,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可为之处,提出社会工作者要从构建共同在场的关系和情感入手,以本土文化培育为主要工作内容,并结合所在村居实际,探索特色的多元治理方式,不断推动社区资源的活化和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冯英子认为,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的核心任务在于促进农村社会关系,需要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无形的信任、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制度规范等,这是国家治理有效推进的社会基础。

*该篇文章依2020年中国社会工作广州培训研讨记录整理

整理:陈丽彦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广州市环市西路68号4楼

咨询电话:020-86475767

网址:http://www.gzsg.org

 邮箱:gzshegongxiehui@vip.126.com

微信:广州社工(GZSWER)

编辑:李明蔚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聚焦 | 2020年中国社会工作广州培训研讨观点摘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