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改变,下一站是幸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个案辅导中的运用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W女士,33岁,潮汕人。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事件:服务对象大儿子小K屡次偷钱,沉迷于电视剧及学习成绩下降,服务对象对其耐心教育、打骂,但效果不显著,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与丈夫均为潮汕人,来深十余年,共同在市场经营肉档生意。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二儿子5岁上幼儿园中班,小儿子11个月,由服务对象照看。服务对象丈夫不主动关心家庭,下班后基本都是在玩手机、睡觉,因此常与丈夫吵架,夫妻关系紧张。大儿子偷钱、沉迷电视及学习问题让服务对象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无助,常打骂大儿子,亲子关系僵持。

3、行为表现:常因家庭事务与丈夫吵架和孩子不良行为打骂孩子。

4、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与丈夫关系比较紧张,常发生争吵,与大儿子关系较僵持,与二儿子和小儿子及同在经营肉档生意的同学关系较好。        

5、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性格较开朗,但因大儿子的偷窃行为及孩子学习问题以及与丈夫关系紧张,导致服务对象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烦躁和发脾气。

6、经济状况:服务对象与丈夫共同经营肉档生意,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7、支援网络:服务对象有个同在经营肉档生意的同学,心情不好时会与同学倾诉;与中心社会工作者关系较好,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视角

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一个情绪单位 ,家庭成员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的模式是:家庭中的某一成员对他认为有问题或有潜在问题的另一一个成员感到焦虑,当“ 焦虑者”关注他认为有问题的那个人的外表和行为时,“问题者”将夸大“焦虑者”所担忧的那种行为、态度和外表。这便增加了“ 焦虑者”的焦虑,他会焦虑和问题行为逐渐循环加剧,结果越来越严重。服务对象与丈夫的互动模式正如家庭系统理论描述的那样,丈夫下班后喜欢玩手机、睡觉,与自己的互动交流少,对孩子和家庭的照顾也不够,于是服务对象经常与丈夫发生争吵,并将丈夫的这一“缺点”放大,逐渐导致了这一现象的“恶性循环”,服务对象越是与丈夫争吵,夫妻之间关系越紧张。

萨提亚沟通模式认为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一环,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沟通系统出现故障,存在命令式沟通或不沟通,从而家庭成员关系出现疏离、冷漠、排斥甚至对抗。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服务对象与丈夫缺少有效沟通,大多数情况下的无效沟通带来了更多的争吵,导致部分家庭功能丧失。

另外,萨提亚认为孩子的偏差行为可分为四类:寻求注意、寻找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一方面,由于服务对象及丈夫忙于生计属于对小K的教育,小K通过偷钱、学习不认真及对沉迷电视剧的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另一方面,紧张的夫妻关系让本来就对孩子教育感到无力的服务对象对孩子更加没有耐心,从而对孩子进行打骂,从而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

(二)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主要问题需求分析
情绪问题:服务对象对紧张的夫妻关系、大儿子的不良行为的现状感到焦虑控制情绪,改善焦虑状况
与丈夫关系不好,常吵架改善与丈夫的关系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亲子关系表示担忧1、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改变;2、改善亲子关系。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服务策略
疏导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途径
改善夫妻关系改变认知及沟通方式
改善亲子关系1、改变沟通方式;2、高质量陪伴。
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共同制定行为改变计划

四、介入过程

一)疏导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面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丈夫不主动关心家庭,在下班后经常玩手机、睡觉,而服务对象既要工作又要照看家庭及孩子,丈夫从不主动帮忙,总是需要服务对象喊叫多次甚至发脾气才肯帮忙,服务对象对此很烦躁,经常吵架,导致夫妻关系更加紧张。

对于服务对象的大儿子小K的偷钱、学习不认真导致成绩下降及沉迷于电视的行为,服务对象曾耐心教育、打骂多次未果,害怕孩子走上歧途,服务对象感到很担忧、焦虑。社会工作者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倾诉时间,及时回应她的情绪。逐步引导服务对象找到处理负面情绪的正确方法,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分析了可利用的资源,包括老乡、同学、社会工作者,还可多参与中心、社区的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舒缓负面情绪。

(二)改善夫妻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面谈中发现,服务对象认为自己和丈夫之所以关系差也有自己的原因,日常与丈夫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总是命令式的方式,且经常与他人丈夫作比较,丈夫对此产生逆反心理,如此恶性循环,夫妻关系越来越恶劣。服务对象很想改变该状况,但不知如何改变。在面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想要改善夫妻关系的动力很足,社会工作者首先帮助服务对象改变服务对象“总是拿他人丈夫做比较的非理性认知”,教授了一些夫妻良性沟通和表达技巧,还帮助服务对象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优势是服务对象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有足够的动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且服务对象也意识到很多时候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更加的恶化,不足之处就是服务对象脾气比较急,较容易发脾气,社会工作者教授了服务对象一些控制情绪的小技巧,从而努力改变不利于家庭和谐的行为。

(三)改善亲子关系

1、改变沟通方式

服务对象因大儿子小K的不良行为,打骂了小K,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僵持,小K有事情不愿意与服务对象分享,对服务对象的教育也不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分享该阶段青少年的特点,教育孩子可以根据孩子该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改变沟通方式,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质量陪伴

由于服务对象忙于工作、家庭事务及照顾两个弟弟,疏于对小K的照顾。社会工作者建议与服务对象每天可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小K,可以是陪伴其一起玩游戏、做家务、写作业、讲故事等不限形式的活动,让小K感受到服务对象对其的关心,从而修复亲子之间的关系。

(四)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

1、改善小K的偷窃行为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小K面谈了解到,小K从家中偷钱是想要买喜欢的玩具,虽然家中有很多玩具,但都是弟弟们喜欢玩的。而小K日常没有零花钱,身边的同学都有零花钱,自己想要又不敢向父母伸手要,因此偷了父母随手放在家中的零钱。

2、改善小K 成迷于电视的行为

据服务对象了解,小K 沉迷于动画片,在有次看电视太入迷,被弟弟塞入金属球入口并无意识吞进体内,被服务对象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带其前往医院检查,幸亏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自这以后,服务对象禁止小K看电视,导致小K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更为紧张。

3、改善小K 学习学习习惯,提升小K学习成绩

小K自上四年级以来学习不认真,成绩严重下降。社会工作者与小K深入沟通后了解到,小K觉得上四年级后的学习比较吃力,听不懂,容易分心与同学说话,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因此常被老师批评,从而导致小K渐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一再下降。针对小K这些不良行为,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与小K共同制定一个行动改变计划,对于小K 按照计划执行完成的,及时地给予正面的鼓励、强化,奖励其达成一个最想要达成地心愿、零花钱等;对于不能完成的情况,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扣除已得的奖励或者打扫卫生等。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观察法:划定观察维度,对服务对象行为和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评估服务效果。

(二)目标达成情况

1、疏导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达到情况

服务对象第一次求助社会工作者时满脸愁容,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孩子的不良行为担忧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进,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每次来找工作员时交谈时语气都比较轻快。在社会工作者的陪件、引导下,服务对象的情绪得到了舒缓。

2、夫妻关系改善情况

经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后,服务对象主动改变沟通方式,对丈夫不主动关心家庭的行为,服务对象使用请求的语气与丈夫沟通,也不再拿丈夫与他人丈夫进行比较,目前与丈夫吵架次数明显减少。服务对象表示,不期望完全改变,这一点改变就已经很满足。

3、亲子关系改善情况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后,服务对象改变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及沟通方式,服务对象以鼓励、正向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并每天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没有再出现打孩子的现象,孩子也主动与服务对象诉说自己的事情,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更为亲密。

4、孩子的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目前,小K未出现偷窃行为,遵守与服务对象的约定观看电视,且由服务对象陪同共同观看。学习方面,小K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在上次考试中,数学考取了满分,成绩明显提升。

六、结案

(一)服务对象的改变

在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对象之前,服务对象对待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孩子教育问题感到很无力。社会工作者介入之后,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了适宜的改变计划。经过1个半月的努力,服务对象做了很多的改变,也取得了服务对象满意的效果,提升了家庭幸福感。

(二)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的问题得以解决,服务计划中制定的目标基本达至,服务对象表示自己也得到了许多成长。

(三)结案处理的方式及建议

经与服务对象协商以及征得督导建议之后,社会工作者对该服务对象进行结案。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继续保持与丈夫、孩子的沟通方式,在他们取得进步后加以正向强化,促成温馨的家庭环境。

八、专业反思

本案例中,由于服务对象与丈夫、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社会工作者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运用面谈的技巧促成服务对象下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家庭关系的目标。

案例中的服务对象对于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如何进行夫妻、亲子的良性沟通的能力较为欠缺,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充当陪伴者,倾听服务对象的倾诉,让服务对象的情绪得到一个发泄的出口,从而舒缓其情绪。此外,社会工作者以教育者的角色,教授服务对象一些缓解情绪及良性沟通的技巧,让服务对象学会了有效、良性沟通,促成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问题是当今社会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问题。家庭关系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会导致家庭成员关系出现疏离、冷漠、排斥甚至对抗。针对这类问题,可以尝试从改变家庭的沟通方式着手,利用有效的沟通,从而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作者简介

杨宇娇,助理社工师,深圳市注册社工,从事社工行业5年。目前任职深圳市光明区和合社工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改变,下一站是幸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