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匿名)我把运营6年的社工机构关闭了!

让我下决心关闭机构的居然是前几天与一个集团老总的交流,他想向机构购买社工服务,用于提高集团品牌形象,他随口一问“像你们这些社工机构,有没有自己的使命,会考虑把机构建设成什么样的吗?”我心中一震,想起机构的使命好像就是口号一句,什么服务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高大上但现实中却毫无立足点。

我开始思考自己这几年真的把机构经营得不明不白,秉承着社工服务是万能服务,一下子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一下子禁毒服务,一下子社区三社联动,一下子困境儿童服务,虽然有时是为了活下去不得已为之,但似乎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渐渐迷茫了。

我想,大概没有任何企业比社工机构更容易生存了吧。有点小人脉,招几个靠谱的专业社工,其实就能把一个机构基本运作起来,特别是在小城市里,二八定律,只要把城市里相对“二”的专业人士网罗几个在手,给予社工待遇基线之上的工资,基本人才就能稳定,项目的专业也是有基本保障。基于大部分领导、服务人群都不知社工专业是什么,只要有了基本的社工知识框架,把项目认真完成,再将部分工作加上专业说法,很多人就会觉得做得不错。

毕竟社工服务这一块,每个人解读都不一样,这行业本来就是社会的基础建设,有肯定好,没有也就那样,要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效也更加不实际,更何况心理疾病、社会化能力改善还是隐性特征,有时服务了也可能没变化。

这里简单介绍下小城市的机构如何经营,有兴趣的后续可进一步探讨,可以把服务项目参照商业经营一样分为引流款、爆款、利润款(这里付出的成本指聘用专业靠谱的员工,并不克扣或缩减员工的工资待遇来增加利润,当然也是遵循二八定律,二成人才拿八成的钱)。

引流款费用低、举行频率高、专业能力要求低、志愿者频率高、传播价值高,什么亲子环保活动、430课堂等公益活动,这样用时间就能换取机构一定的知晓度。

爆款就是专业程度高、特色强、亮点好,打造的项目只需要找其他一个点就足够,在大领导、领导面前,一击即中(我常给自己的要求就是怎么在2分钟内把这个特色东西介绍清楚,让领导耳目一新)。

利润款就是一锤子项目,短时间能完成,但资金量相对大,如培训就是非常典型的香馍馍,而像驻点社工、需要驻点服务的项目一年期甚至几年期的都是“垃圾”项目,属于费时费力,这也说明为什么目前做一线不能得高工资原因,因为消耗精力多,但创造的市场价值少,价值少自然为此埋单的总客价低。

这几天把机构关闭的同时,和底下的员工有个简易交谈,顺道问了他们对机构发展的期待和个人的发展,才知道原来大部分人也没想那么多,觉得能有项目、有合适工资先做着就可以了,边做边看,至于机构的发展方向压根就没闪过脑海,机构也大多数时候是个跳跳板。

小城市、3/4/5千工资、周六日、国家节假日、强度不高、相对自由工作时间(只要完成好工作,不影响大方面,也是随意上下班)的工作,这也是一个适合不怎么追求、平平凡凡的职业了(当然这都是因为考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还没见过做了公务员辞了出来做社工的)。

回想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期望社工待遇有所增加,但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想清楚我们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创造什么价值去换取。如果把社工比作是恢复社会功能的医生,那么我们主攻的医治方向是什么,是想成为一个全科医生,还是某个特种人群的专科医生。

有时会想,社工服务如果是由服务对象直接支付款项,那么服务对象是否愿意把钱用于购买社工服务,而非选择其他商业机构。而在这种市场冲击下,机构会不会更有造血能力,越会打磨自己的专业,然后活得更好,社工待遇也能赋予更多的提升。

机构活着,不难,但是活成什么样,在这条路上,我们自己的定位又是什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想在这条路上有所发展的人都要考虑的吧(把事业做得更好点,顺道把钱赚多点)。

新的一年,愿你我心更清,路更明。

小编后记:心捏一把汗。不知道这是否是三四线城市社工的常态,还是个别现象?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匿名)我把运营6年的社工机构关闭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