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陈淑芬:OH卡在寻解导向治疗模式介入青少年辍学个案中的应用

文/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陈淑芬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个案治疗模式进行个案跟进时,针对如何引导案主自我醒悟,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或者非理性认知这部分,基于专业能力或者关系未能很好建立等原因会产生介入困难。以下社会工作者尝试运用绘画以及OH卡等心理工具,结合寻解导向个案治疗模式介入青少年个案。

一、服务背景

(一)基本资料

姓名:小罗

性别:女

年龄:15岁+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未婚

家庭情况:一家四口,妈妈为全职主妇,爸爸外出工作,不经常回家,哥哥目前就读高三。

户籍地址:广东东莞

收入来源:爸爸外出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个案背景资料

个案来源:2018年9月13日,妇联进行了个案转介,表示所在社区居民反映自己的女儿已经辍学半年在家,9月份开学到现在都抗拒上学,希望社区以及社工进行跟进。

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以及案主母亲进行面谈,做好基本资料的收集。当事人是反映:女儿由于上年学校伤人事件(受伤害学生为案主同学)而在家休学半年。今年九月份原计划是换学校复读初一。但是女儿在参与初一军训两天后跟自己表示身体不适,没有办法在继续回校军训,只能无奈回家。之后就一直逃避回校。


案主母亲表示,事件已经过了一年,在事件发生的那段时间,家长并没有及时处理好当时女儿的情绪,一直坚持用回避回应的方式,后来也断断续续上学半年,之后换了学校后,又出现逃避上学的心态,家人都很担心。1.对于案主抗拒上学的情况,家长曾经通过哄说引导,亲戚劝说,打骂责备各种方式去解决,但是均没有成效。社工第一次走访时,案主母亲刚好与女儿发生争吵,案主将自己反锁在自己的房间中,不愿意与社会工作者接触;2案主母亲在去年发生学校砍人事件时已经并没有对于即时案主的情绪问题进行回应,而当半年前案主出现恐惧上学的情况,曾经通过学校资源的链接,寻求过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辅导多次,但是并没有太多成效。

支持网络:服务对象家有父母,哥哥以及契妈等家人支持系统,父亲较多时间在外地居住,未能处理。因为案主情绪状况:父亲目前已经计划辞去手上的生意,做好安排返回家里。案主与哥哥关系较好,但是因为哥哥目前就读高三,学业压力较大,基本寄读在学校,周末才回家。服务对象当时情绪较为低落,迷茫。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在第二次家访时,面谈过程情绪也较为激动(第二次家访刚好案主与父亲因为不上学事情发生了争执),出现哽咽落泪。

精神病记录:无

健康状况: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良好。

二、预估分析

该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两次进行家访,案主都是刚与父母因为不上学的事情发生了硬碰硬争执。面对这种情况,一是需要稳定服务对象情绪,协助服务对象做好即时情绪疏导,倾听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社工在第一次案主反锁在自己房间的时候,通过与案主母亲沟通,结合案主兴趣——绘画,邀请母亲在案主情绪稳定下来之后,邀请其通过“房树人”绘画的方式,促进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评估。

二是帮助服务对象澄清需要,制定个案目标,案主目前求助带着较多的需求 通过三圈原理(以社会工作者工作范围内的,服务对象想要改变的以及评估目前比较紧急)进行排序以及筛选,鼓励服务对象发挥自身潜能,促成个案目标的达成。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发现,案主认知能力较好,对于解决目前问题的动机也相对较高,案主表述自己是想去上学的,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当时会有抗拒上学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决定采取“寻解导向治疗模式”的方法,从积极正向的观点,引发例外成功经验,鼓励服务对象自己更快地促成问题的解决。

三、理论应用

寻解导向治疗模式是一个正面的、以行动为主的治疗方法,其最大特点在于以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待问题,会谈的焦点在于“解决”,而不在于“问题”。其基本的原则包括:1,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健康的,并有能力有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2,社会工作者不直接提供解决办法,而是从服务对象身上寻找可以运用的个人自愿,以解决问题;3,以服务对象自身对问题的看法为基础,并以起目标为工作的目标;4,以服务对象的真实体验,按部就班的改良,跟进,从而解决问题;5留意服务对象的变化,问题疏解的时刻;6,留心现在,放眼将来,不断寻找改善的机会;7,雪球效应,细微的改变能引发巨大的改变;8,与服务对象合作,真心诚意的,平等的,减低服务对象对改变的抗拒。主要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向出路,第二阶段:深化目标,第三阶段:由小开始,第四阶段:顺水推舟及评估及结案。

大部分个案均可以通过发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个案的结案效率。通过此案例的成功介入,足以证明寻解导向治疗模式在介入的意义。

OH卡一套纸质的卡片,由88张生活情境和关系的图片卡和88张文字卡构成。是由德国的人本心理学家MoritzEgetmeyer和一墨西哥的艺术家Ely Raman共同制作,利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潜意识的探索。OH卡其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借助它来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解决迷茫、找到方法,像镜子一样照出人的内心,直接触摸潜意识,打开另外一条途径,因此又被称为“潜意识图像卡”。OH卡是一种神奇的自我探索和解决困惑的心灵工具,由于其便携性,又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沙盘”,在亲子沟通、自我探索等方面使用非常普及。

在此个案中,案主为15岁初中生,在认知能力方面较好,也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对于OH卡的工具的探索体验,案主的接受程度较高。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案主能够每天按照学校上课时间安排参与课堂学习及自修。  

(二)服务策略

1.及时进行适当的情绪疏导,与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关系;

2.通过三圈原理工具,与服务对象确认维护安全是个案介入的首要目标

3.根据寻解导向工作模式思路,运用OH的技巧,引导服务对象制定正向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4.运用例外式问句等技巧,协助服务对象发掘自身的资源,探寻问题解决方案。

五、服务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转向出路

1、社会工作者运用绘画心理学对案主进行初步的情绪评估,促进专业关系的建立

在“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中,1.房子的门和窗其实代表着一个人对外界的开放程度,画得越大,越之可能反应画者的开放程度越大。同时,门更多表示一个人外表看来的开放程度,而窗更多反映一个人实际内心的开放程度。图中没有画窗,门画得也比较少;2.同时房子的外面设置了护栏,在绘画心理学中也是一种防御的心理反映。综合两者,初步可以评估不排除画者目前并没有做好跟外界进行接触的准备。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介入时如果单纯通过面谈对话的形式较难促进关系的建立,了解其内心所想。

2、鼓励服务对象进行表达,了解服务对象的困扰和她期望的改变。

(1)在了解服务对象困扰方面,为了鼓励案主进行表达,社会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帮助案主理清目前的问题以及困惑焦虑所在,邀请其一起体验OH卡,运用了识别焦虑牌阵,具体牌阵内容如下。

案主选择了E这张牌,案主表示自己看到了两只手在用力的扭紧一条绳子。社工询问觉得手辛苦不?案主表示不会,但是会觉得绳子会很不舒服。并表示自己更多可能像是这条绳子,被扭得很不舒服。而这两双手包括了家人方面,妈妈,爸爸,麻麻,姨妈哥哥,如果自己是那条绳子,希望可以代绳子说让他们停手。同时,对于学校方面,表示同学们也像是这两只手,给与她一样不舒服的感觉。例如,自己在军训的两天时间,在军训休息的时候,由于自己还没有做好走进大家的圈子当中,但是大家都不断地跟自己说话,也会让自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由于时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引导案主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步一步从小开始,社工当天主要针对家人方面的压力邀请案主玩了第二个牌阵,“蜕变之旅”,主要牌阵如下:

社会工作者邀请案主找了5张牌,分别从左到右,一图代表家人压力的现状,二图代表改变后的结果,中间三张图代表可以去实践去做的具体解决办法,再根据三张代表解决办法的牌,与案主进行沟通。案主通过思考后5张牌的顺序主要如下,代表办法的牌主要包括了星星牌,太阳牌以及游乐场牌。

对于图一(代表现状方面):通过对牌子的解读,案主评估目前自己不想回校的程度,从1-10,分,10分表示最不想,案主选择了10分,表示10分的状态是连想到要去上学都不愿意,做什么都不愿意上学。

(2)在了解案主期望的改变方面,(主要通过图五代表改变后的结果):

案主解读为这时一个公园,很舒服,也希望自己一家人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一家人开开心心在这样的环境下玩,而结合目前的情况,目前阻碍的因素主要为大家都为自己不上学而不开心,也希望自己能去改变目前恐惧上学的处境。

3、通过三圈原理工具,与服务对象确认接受上学是个案介入首要目的。

第二阶段:深化目标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商讨,最终目标为通过社工跟进,案主能够每天按照学校上课时间安排参与课堂学习及自修。

第三阶段:由小开始

对于中间三张图(代表解决的方法) 社工邀请其结合三张办法的牌思考下从10分到9分的解决的办法

对于图二:案主解读为虽然是在黑夜,但是见到了月亮以及星星,所以自己也不会很害怕。在图中如果找一样也代表自己的母亲,案主表示觉得是那颗最亮的星星,像是北极星,指引着自己。社会工作者引导其更多的分享,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思考,如果想这颗星星持续的在黑夜中发光发亮,也就是如果想母亲持续地在自己的身边支持自己,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案主表示应该做一些母亲希望自己去做的,现在的话就是如果自己能上学,母亲一定会很开心很支持。

对于图三:案主解读为这是个大草地,很希望自己以及妈妈和哥哥一起在这里游玩,太阳在这里有些太大了,希望太阳可以小一些,不用那么刺眼,也会让人觉得很热。社会工作者引导其更多从解决问题方面思考,给于自己的启发是什么?案主思考了一会儿,告诉社工,问题需要慢慢去解决把,在上学的这件事方面,经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商讨,得出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开始,历史,音乐以及政治,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表,每天先选择一科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尝试上,踏出第一步,再慢慢适应。

对于图四:案主解读为这时一个公园,有两个小朋友在玩,他们是各自玩各自的,但是仍然很开心。针对如何让自己心情放松,减低焦虑感方面,通过卡片的解读,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商量,结合自己的课余爱好,每天选择自己喜欢的快歌去聆听,以及绘画去转移自己的焦虑并得以情绪舒缓。

最后共同得出的实施步骤为:1每天先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去上(政治,历史,音乐)2跟爸爸去外出找朋友玩,3每天画两幅画,每天听三个小时快歌,社工表示周五的时候会过来,跟她共同探讨学校方面,希望其在这两天的时间完成布置的家庭小作业。以上的结果,社会工作者也跟案主其家人做好沟通,共同配合,给于了案主理解与支持。

六、成效评估

第四阶段:顺水推舟及评估及结案

通过社会工作者介入,案主母亲表示,第二天,案主已经开始正常上学,而且除了做到了每天选择一门课去上之外,也坚持了三天都按学校的课程安排去参与学习及自修,而且上学的时候也较为开心。三天课程后过了一个周末,案主母亲表示案主出现了一些情绪的波动,也表示不想去学校,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去上学。针对国庆七天假期可能出现案主的情绪波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家人做好了沟通,引导其摆正心态,毕竟休学一段时间,适应是有个过程的,同时也要看到她有肯走出来踏出的每一步,每天她都在克服去改善,有焦虑,将情绪跟家人说也是好的,也是一种情绪舒缓方式。2018年10月8日,国庆后第一天社会工作者进行电话回访,案主母亲表示国庆后第一天上学案主情绪较好,慢慢已经适应了重新复读上初一的生活。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从9月14日到目前10月11日,案主已经超过21天正常按照学校的上课安排参与学习与自修,基本形成了上学的习惯,适应上学的生活,待一段时间观察后可以考虑与案主商量进行结案处理。

七、专业反思 

回顾整个个案,从9月13日前来社区进行个案转介,再到10月11日个案目标基本达成,整个个案跟进共为一个多月。也就是我们所提及的寻解导向治疗(短期治疗)焦点在于“解决”,而不在于“问题”。当目标达到时,或者服务对象有信心维持正面转变时,个案便可结束,因此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个案处理。 

同时,对于如何能鼓励服务对象进行表达,了解服务对象的困扰和她期望的改变,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运用到心理学的技术,例如绘画,OH卡或者沙盘等,更好地推动个案的介入,而笔者认为,OH卡相对来说,更加合适运用于青少年或者成人个案,而沙盘则可以考虑运用于儿童对象,在游戏中去达到治疗的效果。绘画心理学则在个案前期资料收集,尤其是在评估案主心理状态方面则是很实用的工具。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陈淑芬:OH卡在寻解导向治疗模式介入青少年辍学个案中的应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