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王亚会:再专业的社工,也需要自我保留边界感!

记得2016年在高校进行社会工作宣传时,总会放一个有关社工服务的小视频,其中有一个细节是一位女社工晚上正在休息时突然接到一位服务对象的电话,然后这位女社工便与其进行沟通,当时视频中打出“社工是睡的比猪晚,起的比鸡早”。与同工交流时,发现大家都经历过视频中的情况,所以当时自己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有很大的共鸣,每每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现在进入社工行业已经3年半了,再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想到更多的是社工服务应该是这样的吗?我们与服务对象的距离感究竟在哪?而这里所谈的“服务边界感”主要指的是时间边界感。

本周参加纪文晓老师的团体督导时,她提到了国外社工很注重与服务对象的边界,可能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导致我们之间的距离感一直特别的模糊,这不仅仅是我们社工行业的所存在的特有问题,其他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我们是做社工服务的,既然村子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是放任其发展还是通过努力树立这种服务边界感?我觉得应该是后者。

服务边界感模糊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我们的本土文化。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几千年的文化浸染让我们彼此之间的边界感意识很薄弱,大环境的影响促使社工与服务对象均缺乏服务边界感意识,进而导致我们在服务一开始便没有与服务对象之间树立边界感。

其次是社工自身的原因。翻看服务对象群里的活动消息,有时社工在发送活动信息时,会放在即将下班时,这样导致服务对象对活动有疑问时,社工需要占有下班的时间进行,这让服务对象认为,在非上班时间找社工也是合适的。此外,当出现服务对象在非工作时间咨询社工时,有的社工明明也很苦恼,但迫于情感方面的压力不好意思向服务对象说明。有的社工则认为这很正常,没有必要在意。

第三是服务对象的原因。因文化的影响,服务对象一方面缺少边界感意识,另一方面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是服务行业,与社工的沟通、交流比较顺畅,舒服,所以遇到问题时便会忽略边界。

边界感模糊不清,会产生以下两点问题:

首先,影响助人自助理念的践行。模糊的边界会强化服务对象对社工的依赖,专业关系模糊不清。之前有同事分享这样一个案例,项目已经结项半年,一位服务对象突然与社工联系,想让社工帮忙解决与原来服务不相关的问题,而经了解这一问题通过服务对象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因此,模糊的边界也会影响助社工服务自助理念的践行。

其次,社工感到身心俱疲。社会工作区别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劳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强度的情感支出会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很多社工表示工作很辛苦,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分开。我们需要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自我充电,而如果在下班的时间还有工作的影响,会导致社工一直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遇到紧急的情况,我们置之不理,而是说对于可以在工作时间处理的,要留在工作时间处理。

服务边界感模糊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首先,建立下班仪式感。在这次团体督导时纪文晓老师问社工有没有下班仪式,当时没有一个社工做过。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一概念,下班仪式并不一定是多么的正式,而是要让自己意识到工作已经结束,之后的时间属于生活。可以内心告诉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鼓掌激励的方式进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其次,与服务对象一起建立服务边界。社工自身要改变之前的服务方式,将服务时间调整到正常上班时间,避免在即将下班时发送信息与服务对象联系。此外,社工在提升服务边界感意识的同时,也要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这一意识。同时向服务对象介绍社工的服务时间,给彼此预留服务外空间。

文/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亚会

编辑:赵庆琳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王亚会:再专业的社工,也需要自我保留边界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