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工作笔记】建立社区新邻里关系的六边形理论

        城市社区偏于冷漠,但人都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邻里建立联系和信任关系,我们称之为社区内的“新邻里关系”。建立社区新邻里关系的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

社区内的个体以原子化形态呈现,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联结,社区内的居住者无法产生社会关联社区自然就没有活力。而社区又基本是全龄的,即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居住在社区内,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差异。因此,不仅需要建立社区信息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是立体化的。

所发布的每一条信息,包含3种元素:时间、宣传渠道、发布渠道,根据这3个元素,可以将信息放进这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X轴表示载体,即发布渠道,如包括电视、杂志、海报、微博、互动吧、QQ、公众号等发布方式。社区里,居住着老中青少幼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不同年龄的人群,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因此,覆盖全年龄段的人群,需要使用他们熟悉的传播载体。

        Y轴表示空间,即宣传渠道,主要是指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实体空间。线上虚拟空间,如各类直播软件、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QQ空间等。这类空间有其独特性,他们的传播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天气的限制,传播具有病毒性。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雁过留痕,它有记录的功能,人们的任何痕迹都追溯可查,是一座巨大的数据库。线下实体空间,如电梯海报、社区各类活动,尤其是社区大型活动。线下的传播地域性很强,覆盖范围较窄。电梯海报和传单是人们常见的形式,组织各类活动,也是商家开始使用的方式。其中,社区大型活动是延续时间最长,人与人交互最多,最吸引人气,传播范围最广的一种。

        Z轴表示时间,这个时间指的是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大型活动的时间。通常人们选择获取信息的时间有以下几种:早起睡前,三餐午休,上下班地铁,黄金时间。归类一下,大致可以分三个时间段,早7点到9点半,中午11点到下午两点半,下午5点到晚上12点。大型活动周末人数比平时工作日人数多,随着自由职业的发展,这个数据也会发生变化。

以S社区为例,原来的传播途径缺少平台化的方式,现在传播途径多样化,包括海报、微信、微信群、小中大型社区活动、公众号等等等等。

社区邻居们的朋友圈同样也可以转化成社区信息平台,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居住者深度参与后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发生。前阵子万圣节,我们趁这个机会做成了一次“社区糖果节”,让孩子们去敲开邻居家的门讨糖或是捣蛋。大家觉得又奇怪又搞笑,孩子们在社区里,穿着万圣节服饰,热热闹闹地走家串门,这是一种典型的线下传播。人们看到奇怪的衣服会关注,看到那么热闹也会关注。居民们觉得有趣,会转发公众号、拍照发朋友圈,这是活动的二次传播,这类传播有病毒性效应。线下见面会谈论这次活动,居民间不仅有了谈资,还有了交互,这又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这是社区大中型活动的边际效应,线上线下的传播形成了互联。微信公众号是相对封闭的传播方式,但不可或缺,需要作为信息沉淀的平台,它是对社区的一种记录,从开始到现在的社区事件记事薄。报名活动采用的工具是一种开放式的传播方式,只要登录,能看到全国范围内发布在互动吧的活动,这是不经意的撒网宣传。

今天居然还有个年轻人在豆瓣上看到信息加入社区活动的,也不知道是哪位好心的邻居发了豆瓣帖子,可见,居住者自发主动的传播,是提高社区内信息到达率以及产生社会影响力的最佳渠道。

 

二【社区居民的挖掘和培育】

前期我们在S社区中进行了调研,对社区情况(建筑、人口数量及居住性质、商业、已有社群等)做了初步了解。参访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初步选定了愿意加入社区公益事业的潜在社区居民。以居民为圆心,申请了社区小助手,定位为邻居们轮流打理的志愿者微信号,我们以小助手的名义在社区展开工作,通过面对面约谈、社群沟通和社区活动中发现、居民主动上门等方式挖掘社区居民。

挖掘社区居民建立了一套标准,如下: A.和物业关系良好,明事理,讲道理; B.人品佳,做事有责任心; C.年龄多元,中青年为主;D.要有正当工作,具备社会价值,职业最好不重复; E.有创意,能出点子; F.文字梳理能力和逻辑性都好; G.对社区有公心。 H.主动积极有意愿。 按照这个标准,基本很精准,说明这套工具有效。当然针对不同的社区需要有所调整。

目前挖掘到的居民们开始在社区内逐步有声望,证明这个标准具有普适性。这个标准可以通用,就有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所谓的社区发展的人才,可能我悲观地认为不是培养出来的,成人不可能被改变,只能被激活,所以,人是找出来的。我们掌握的是一套“找人”的技术,而不是“培养人“的技术。

 

人,找到之后,要进行培育。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引导”。看一下这张图。谈到两块,归位和赋能。

归位,即让居民认知到社区是真实存在的,邻居是真实存在的,邻里关系是有价值的。居民的公共意识、边界意识、参与意识需要回归到应该回归的位置上。建立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明确社区中各方的责任,确立好社区事务的边界。作为扶持社区的外来人员,尤其要注意社区工作中的边界意识,坚守自己的底线:你的社区、你的社团,都居民做主。

再说赋能,居民们的能力是本来就具备的,比如策划、使用工具、执行、宣传等等,这些能力基本不用费力培育,但是需要给居民们提供施展的空间。提升阶段,培育居民的统筹、逻辑、梳理、创造、领导力等,确保有序、有规则、有协同。进阶阶段,培育居民成长为整个社区的协同者,他们将具有挖掘社区领袖的能力,能够协同居民、社区各方力量共建和谐社区。这样的协同者才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

三【激活社区社团并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运作】

刚进入S社区时,社区的活力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采用“初级阶段社团扶持六步走”,以快打快,将社团及社团活动迅速铺开,让居民看到社团玩法。

 

六步走,首先要按照社区领袖的标准选定群主,第二,群主确定一个具有辨识度、居民能够产生认同感的群名(社团名称)。第三,群主设定简单的规则,基本的基调不能变:禁止广告、吸粉链接、私加邻居推销和变相推销,为社团的氛围奠定一个基础。群名和群公告确定下来,就可以用微信群、朋友圈、微信群发,大肆宣传。同时,尽力促成社团的第一次活动,形式不限。第四,在社团群内的沟通中、社团活动中,挖掘愿意给社团提供帮助的人,带动他们成为社团的核心成员,共同维护社团的长久发展,对社团的宣传也是工作中的重点。核心成员可以协助群主进行群管理,提醒居民遵守群规则,配合小助手,策划、招募、宣传活动、写文案等。第五,建立社团可持续发展模式,固定模式、固定频率,使用工具进行招募,形成至少5人分工合作的核心群。第六,核心群成员参与群管理。进群欢迎,提醒群员查看群公告,修改群名片,回答居民提问,对发广告的群员妥善处理,时刻关注积极参与的居民,积极发言和响应,保持群活跃度,做好价值引导。

 

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团队发现S社区租户多(超过百分之五十)、刚就业的年轻人多、流动性大,有个别社团没有做起来的原因在于,部分年轻人缺乏社会阅历,考虑不周到、缺乏责任感、随意性大、较难协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社团的发起进行了调整。为了保障社区社团的可持续性,社团必备5位核心成员:一位群主作为leader,一位协调管理员作为联合创始人,一位写手负责文案工作,一位宣传员负责活动宣传海报、报名链接推送,一位财务负责社团收支、财务公示。

社区被激活后,有意愿发起社团的人变多时,社团扶持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四步走。首先要搭建好核心群,即确认5位核心成员就位,核心群内将讨论和确定社团的各项事务:社团名称、社团规则和群公告、活动策划、宣传等,这个阶段的社团规则可以相对复杂一些,从群规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团规则的进化和升级。

 

规则确定好,就可以有序进行群管理。核心群成员各司其职,保障群内的正常运转,每个人都有群管理的义务。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宣传。这个阶段,小助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除了挖掘居民和宣传功能外,小助手需要协调、协同各社团,引导各社团规范管理和可持续运转。

 

四【打造社区活力聚集地】

入驻S社区前,社区线下活动几乎空白,线上有一些微信群,属于小部分人的小裙子,且相互之间处于割裂的状态,没有交集,更没有公共生活。

我们目前的沟通和活动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和线下是联动的,线上和线下共同宣传,带动线下活动的参与度,线下面对面的交谈让彼此更加熟悉,反过来带动线上的社群活跃度。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相互交融,让社群越滚越大,社区活力越来越强。

 

最典型的是S社区的万圣节活动,这次活动参与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宣传,参与的家庭达60户左右,甚至吸引了社区外有孩子的家庭。这是社区活力的体现。这种热情参与的活力,让发起活动的组织广为人知,也让我们发现了更多愿意为社区付出的居民。这次活动大家都很自然地发了朋友圈,觉得S社区有趣。现在该组织进一步发展,挖掘到优质居民加入到核心群,为社团的发展出力,核心的活力被激活,整个社团的活跃度上升。

即将举办的社区市集是一次社区大型活动,参与人员更加广泛,报名摊位达60+,经核实确认的摊位58个。这张摊位图是根据篮球场的地形规划的,万圣节的集合地点也在这。可以说篮球场是社区线下便于聚集和开展中型、大型活动的场地。

 

 五【盘活社区各类资源】

 

 

社区资源丰富,随着项目深入,资源都会被盘活。一来二不走三滚球可以描述这种变化。

一来:不是拽着居民来,要有有趣的内容吸引居民参与。让居民们自己主动来,主动承担,主动宣传,主动负责。

二不走:居民之间的交互和互相学习能够满足需求,能够让首先站出来愿意承担组织的居民产生成就感,那么社区的活力就能起来,维持下去形成良性循环。居民被吸引了,深度参与,舍不得走,尤其居民支付成本越来越多之后就更舍不得走。

三滚球:社区越来越活跃,社区氛围是良好的,更多人都会看到,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真实体验的口碑,社区资源就像滚雪球一样,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资源的使用和投入不断交互、相互叠加、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成就,无穷尽也。这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当社区内形成强联系的邻里关系后,资源交互会随之增多,社区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六【孕育社区特色文化】

特色社区文化是本身就存在于这个社区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延展和维护。目前发现了三个点,可以进行延展。

S社区有一个特色,这里聚集了很多IT人士。IT行业压力大,更新迭代很快,他们的学习和交流的需求很旺盛。社区居民发起了黑科技实验室,专为程序员打造。

朕的江山是一个绘画社,群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绘画方面也很专业。她首次活动是画表情包,当天发布当天爆满,热度很高,活动过后,她给参与者留了作业,大家每天都会发自己画的表情包,群活跃度很高。最近她还在作业中进行了勤奋奖的评比,对社群做了一次激活和宣传。群主也是一位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她为社区绘制了社区地图,为社区市集制作了志愿者徽章。绘画社做的表情包、社区地图、志愿者徽章,都是社区文化的象征,是社区文化的衍生品,有商业潜力。

社区里还有一个外国邻居,美国人,外国邻居融入进社区不常见。S社区无国界俱乐部挖掘到国际友人,原本是向他学习英语。万圣节活动在即,经过一番交流,他成为了万圣节活动的志愿者,不仅带孩子们敲开邻居家的门,还参与了活动的筹备、策划、宣传。这是国际友人志愿者的深度融入。以他为圆心,以各类活动为半径,相信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让我们来看一下六边形理论,搭建社区信息平台、挖掘并培育社区居民、激活社区社群并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发展、打造社区活力聚集地、盘活社区各类资源、孕育社区特色文化,来建立社区新邻里关系。

 

通过实践论证逐步完善,相信这样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无法从其他案例、其他国家学习到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结构决定了我们需要探索出适合在地化发展的社会关系,希望这条道路有越来越多小伙伴践行。

此文仅为践行后梳理的部分内容,有不当之处多多指教,感谢团队七位小伙伴共同的努力,此文虽署名“佳佳王”,团队每一位小伙伴都有所贡献,感谢有你们。以及非常感谢资方支持我们团队执行社区项目,让我们还有机会继续践行,虽不知道可以走多久,有一句话能让我们自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编辑:张倩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工作笔记】建立社区新邻里关系的六边形理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