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做到这2点,社区才能可持续发展!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杨煌

    单位 | 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什么是内生性?

第一次听到“内生性”这个词是源于史铁尔老师的一次访谈,他认为,开展农村社会工作要培育在地社会工作者,这样社工团队离开服务地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发展才能可持续。

笔者上周受邀回到S街道参加一个居民团体自发组织的团建活动,阔别四年,我重新回到这个社区,我发现能提供持续服务的是那些居民团体,是那些由社区骨干带领、自主运营的社区社会组织,当社工团队离开后,服务还能延续,这就是社区内生性的体现。

“内生性”和“外生性”是相对于某个系统而言。任何系统都同时受到内、外部因素程度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该系统主要受系统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就称系统具有内生性,主要表现在其产生的力量来自内部组织;如果该系统主要受系统外部因素影响,就称系统具有外生性,主要表现在其产生的力量来自外部组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怎么增强社区的内生性?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既要重视社区内生性的作用,也要发挥社工作为外生性力量应有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就是增强社区的内生性,两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

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强社区的内生性呢?笔者认为,社工既要把自己当做是社区的“主人”,也要把自己当做是社区的“外人”。

(一)做社区的“主人”

把自己当主人,带着主人翁意识进驻社区,就好像你生活在这里,那你就会主动去探索社区,了解菜市场、学校、医院、超市等场所在哪里,你和这个社区的居民也更容易建立连结。

社区漫步是熟悉社区的好方法,与社区居民一起去解社区的人、文、地、产、景,再次强调“与社区居民一起去做”,而不是完全替代居民去做。

此外,全天候社区调查是必要的,因为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很舒适,但在这个时间段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朝九晚五的社工看不到清晨的场景、看不到居民的夜生活、也看不到社区的全景。

我们团队曾为了深入了解一个社区的情况,特地在社区里的出租屋住了一个星期,就是为了“5+2,白+黑”全天候在社区调研。

如果是在一些农村,可能还需要做季节性的调研,春种秋收,每个时期,村民们的生活都不一样,只有带着主人的意识进入社区,才能全面了解。

既然是社区的主人,我们也要将社区的长久发展放在心上,可以从市、区、街、社区四级的规划来看社区的发展。

近些年,社工界越来越重视与购买方、当地党委、各个职能部门的对话,我认为这是好事,只有对话才能了解当地的发展思路,只有对话才能换取更多的空间。

我们多思考,假如我在这个社区定居,我期待的社区是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机会。我们多倾听,了解居民在谈论些什么,关注什么社区事务,留意新闻报道的重点等。

(二)做社区的“外人”

把自己当外人,跳出社区看社区,更加全面、更加开放地分析这个社区的问题和需求,要把培育在地力量为重点,这就是助人自助。社工做外人,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把社区主人的身份交回给社区居民,社区由居民做主。

首先,要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我能动性。

我们可以从“意识-行动”矩阵来分析人的自我能动性状态,分别是“有意识、有行动”“有意识、没行动”“没意识、没行动”“没意识、有行动”四种状态:

其次,挖掘与培育社区能人。

正如开篇所言,社区居民团体具有强大的力量,而团队中的核心骨干则是关键,那从哪里寻找这些骨干,从何入手呢?

一方面,社工可与居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挖掘与培育社区骨干,要强调我们不是跟居委抢人,而是支持他们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社工可在志愿者、服务对象中重点培育,例如组织社区技能比赛、招募兴趣导师等方式,让有心之人能够站出来。

知识与技能是增强社区内生性的加速器,因为社区居民、社区骨干只有掌握了建设与发展社区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带动其他居民在社区持续服务。

最后,培育与盘活社会资本。

作为社工,始终要问自己,当我们离开社区后,能为社区留下什么东西,笔者认为是社会资本。

培育社会资本,首先要对社区居民分层分类,让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社区居民可以成为活动助手、专才导师、社区智库、传播大使等。特别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实现都是多元的,量才为用,才能持续参与。

此外,我们不是为了熟悉社区而熟悉社区,是为了对社区资源盘点,并搭建平台为社区居民、企业、学校等主体施展其才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完善机制并推动社区功能良性运作。

编辑:钱娇socialworkweekly.com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做到这2点,社区才能可持续发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